傅雷晚年与傅聪有什么矛盾

据说有政治矛盾

朋友,当代伟大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音乐鉴赏家。作为翻译家傅雷的最后几年,他的精神是步步退守的。作为一个国家信念濒临崩溃的老人,晚年又遭到了儿子“出逃事件”的沉重打击,傅式“家国”教育梦似乎彻底破灭了。此时的傅雷,已经不大可能再相信除了个人奋斗以外的事情了。大约从1959年起,他基本上闭门不出、埋头著述。1966年9月2日夜。就在那一夜,傅雷、朱梅馥夫妇留下遗书,双双自缢。
历史的误会时间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傅雷被错划成右派后一直深居简出,闭门谢客,但其挚友周煦良教授却时常来坐坐。1959年初的一天,周煦良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上月,傅聪从波兰乘飞机出走英国!顿时,傅雷像一座木雕似的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楼适夷(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对笔者谈及傅聪出走的一些内情:那次傅聪回国,时间紧,只在北京逗留,不能回上海。傅雷打长途电话给我,告诉我傅聪住在马思聪家里,要我替他去看一下傅聪。那次我发觉傅聪思想比以前活跃得多。他在闲聊中跟我谈到了苏联问题、波兰问题。我当时就劝告他,你作为留学生,不应该去谈论这些问题。回去后,我遇见周巍峙,向他反映了傅聪的情况。周巍峙又把情况转告了文化部副部长钱俊瑞。钱俊瑞便把傅聪找来,批评了一顿,并说再这样下去,就把你调回来,叫你下乡劳动去!傅聪回到波兰之后,就接到回国的通知——离他毕业还有半年。其实,这个通知与钱俊瑞无关。可是,这使傅聪心中产生很大的误会,弹钢琴的手一旦拿锄头种地,就会大大影响他的琴艺。这个误会,也是使他产生出走念头的原因之一……最终在一位英籍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傅聪悄悄买了从华沙飞往伦敦的机票,决定出走英国。傅聪坐在班机上时,正遇伦敦有雾,班机推迟起飞。这时,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已经察觉傅聪的动向,正要采取措施,但雾散了,班机起飞了。傅聪还在空中时,外国通讯社便发出了关于他出走的消息。傅聪刚刚飞抵伦敦机场,外国记者便包围了他,但他一句话也没有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