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如何看待校园吸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

如题所述

“校园不文明行为”分析
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 1、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 2、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 3、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 4、上课迟到,旷课、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 5、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6、在课桌上乱涂乱画,乱贴; 7、带手机进入会场,课堂或其他学习场所,并随意接听,肆意让手机铃声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8、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 9、食堂打饭菜不按秩序、乱插队; 10、观看不健康的书刊或声像制品。
“语言不文明,出口成脏,不懂得尊重他人”。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行为是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校园中它直接影响构建和谐校园,破坏了同学间的和睦,影响了本应团结友爱的关系,容易引起同学间的争执,甚至打架斗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一个接受教育的中学生,却满口脏话,出口伤人,这与其身份极不相称,对这种行为要坚决抵制和制止!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缺乏环保意识”。这些行为对行为人来说是最方便的习惯,往往自以为这是小事,无伤大体,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缺少社会公德意识,对中学生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不强,忽视他人健康、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环保意识的缺乏应该是校园中普遍的现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许多同学相信“世上本无路,行人多了就成路”,绿草地上延伸着不和谐的小径、鲜花丛中落下不相称的脚印。
“毁坏公共设施,浪费水电和粮食”。人们常说浪费是最大的犯罪,但这种行为在校园里却颇为流行,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刻反思。你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学校的桌椅、门窗损害很严重,更新换代的速度超过“现代科技”;不少的垃圾桶内倒下的是剩饭剩菜;卫生间水龙哗啦啦地流淌;这些行为是校园中相当常见的现象,要克服它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希望大家可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粮食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课迟到,旷课、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和“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些从学生的天职来说本不应该存在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我们深深忧虑。确实目前学生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上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待自己的主业在还不够认真,在遵守学校纪律和校规方面还存着自由散漫的恶习。“上课迟到,旷课、逃课、睡觉、说话、吃东西”这不但是对自己学业放弃,也是对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的蔑视,对学习环境产生一定干扰,老师不得不向对小学那样来维持课堂秩序。
“在课桌上乱涂乱画,海报乱贴”,课桌文化仍然是校园的一大文化现象。看教室、图书馆内有多少桌椅被信心涂鸦,打油诗、爱的宣言、美女动画、考试答案等分布在桌椅板凳的各个地方,桌椅板凳流着默默地流泪,“我招惹谁了,为什么在我新的外衣抹黑”?杜绝此类现象关键要从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上加已引导和约束,爱护公物,珍惜公共财产人人有责。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关心集体”是当代中学生较为典型的现象,因为现在中学生属于80年代后期的新人类,特别是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和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出身的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比较追求个性,在关心集体方面较差,在同学交往中往往都是以我为中心,过多的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会通过换位思考,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和想法。现在许多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工作难做,特别是集体活动,学生参与不高,必须通过强行命令或制度加考核办法。集体主义精神应该是当然中学生最缺失的内涵,现代社会,需要个性发展,但更需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学会与集体合作也是人生成才的重要基础。
“食堂打饭菜不按秩序、乱插队”这也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是一个不讲规则的表现。有的同学认为,讲规则就要吃亏,这种思想是最要不得了,我们是一个法制社会,遵守规则是我们为人处事的首要原则,一个不讲规则的人,是不能社会中立足的。
产生校园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分析
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价值观念、人生观念越来越社会化、市场化。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有些同学发出这样的疑惑:“社会都是这样,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这样做?”。
2、学生自身受文明教育的差别
由于地区差异、城乡差别、中小学教育状态不同,学生本身受文明教育的程度也不同,对自身文明修养差别较大。类似我们的学校,招生分数较低,学生的总体素质不理想,在基础不文明行为中较为突出。例如语言的不文明,公共场合中的不文明,缺少公德意识、规则意识。
3、学校教育管理的缺位
学生不文明行为的产生原因有多方面,从教育和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教育管理不是很到位,制度不够完善,制度的落实、监督不够到位;德育教育的队伍人员不足,方式落后,学生中的敌对情绪占相当比例;在对学生教育上、生活服务上有做的不好;在物质保障方面,我们还不够科学与完善;在文明的氛围的形成上,还不能有效的达到惩恶扬善、扶持正气。
创建文明校园的一些思考
通过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没人提出疑异,才觉得自然随意。殊不知正是这些潜在行为侵蚀了我们的文明意识,造成了我们的惰性心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从内心深处挖掘自己的不足之处,时刻以“文明”二字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主动地抵制不文明语言的侵蚀,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言谈举止。
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只有以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纵观古今中外成功有名之士,无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已,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自然做出应做的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
其次,要有较强的纪律性和原则性。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身份。“无规矩不成方圆”,“玉不雕不成器”,我们要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学校的管理,不能让自我过于膨胀,对学校纪律视而不见。
再次,培养文明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管理,形成良好校风。习惯成自然,我们要好的习惯成自然,而不是不良的习惯成为自然。
作为学校,我们要从文明的教育管理方面入手,在制度建设、教育引导、氛围形成、物质保障等方面做好对不文明现象的防范。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二要加强行为引导,营造文明的氛围;三要加强文明思想教育,注意教育的载体、方式、方法,注重有效性。让告别不文明行为在全校师生的关注下,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身边小事做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3-06
辩论赛分为正方和反方,正方持反对态度,反方持赞成态度,先发言,再提问,在争辩!
第2个回答  2014-03-05
辩论赛的正反方都有一个确定的观点吧,“如何……”这样是提问的形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