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总喜欢偷别人的钱手机,现在总是想往外跑怎么办?

如题所述

“偷”这个字,在人们的眼中是很严重的。

我们也经常收到很多父母这方面的困扰:

我家孩子偷东西,怎么办?

发现孩子偷拿我钱包里的钱,我该怎么处理?

面对孩子这样的行为,父母既担心又害怕。因为我们常常会把孩子的偷窃问题与道德问题划上等号,并且对孩子未来充满担忧:“这孩子现在学会偷东西,长大还得了!”

精灵妹在鱼塘里也看到很多妈妈们不尽相同的烦恼...

@小7嘻:

隔壁家孩子大班了,来我们家经常偷东西,有时候还当着我们的面自己拿椅子爬上去找东西吃,我们跟她很客气的说,都不搭理我们。还爱说谎。那个楼层就我们俩的孩子年龄比较相当,比我们家大两岁,心智比较成熟,两个经常在一起玩,我都担心我家孩子会学坏,而且我总感觉她跟我家孩子玩是为了吃零食,没有零食吃的话她就跑回家了,甚至有时候偷偷跟我孩子说,得给她买什么东西吃。现在我家孩子跟她吵架闹别扭的话就让我去买东西,要给她吃。我们两家关系比较客气,也还算可以。我该怎么办比较好?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大人已经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无可奈何,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月亮兔子:

店里很多小朋友爱偷东西,经常会被抓到,昨天就抓了一个惯偷,小学三年级3班的,小女孩长得很水灵很善良很无辜,我从没怀疑过她会偷东西(因为经常能看到她),但是据她交待,居然在我这偷了五次,在别的店也经常偷,每次都是偷耳环,上周她的同学还搜她的身搜出了一对耳环还给了我,我没在意,因为当时不知道是她。这次被我抓到了,怎么处理?

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这类的行为一定要保持平和态度,别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

还有一个宝妈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的。

@1019:

偷东西的孩子7岁,这里称他男男吧。某周六晚上,男男妈妈带着男男到一位阿姨家作客,男男跟阿姨家的小弟弟玩得很高兴,当天很晚才离开。第二天一大早,男男又和他妈妈去了那位阿姨家。

阿姨当时很诧异,男男红着脸说:“阿姨,我昨晚把弟弟的小黄人带回家了,弟弟一定很难过也很着急,我一大早就让妈妈带我过来了,你看,弟弟的小黄人在这里,我还给弟弟买了其他的小黄人模型作为道歉礼,希望弟弟和阿姨能原谅我……”说着说着,男男哭了。阿姨忙说不用道歉礼,归还了东西就好了,阿姨和弟弟都不会责怪你。

但男男妈妈的话让那位阿姨改变了主意:“这是男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你们不收下的话,就是不接受孩子的道歉,他会永远因为这事情而耿耿于怀,抬不起头……”当阿姨家的小弟弟闻声跑过来接过他的道歉礼后,明显感觉男男的表情轻松了。

精灵妹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好,既保全了孩子的自尊,也让大人更能够换位思考,让孩子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各位妈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孩子,又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呢?

物权意识不明晰

3岁前的孩子,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自我建构,而在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

“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他的还是我的”就是这么霸道。

之后通过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就变成了天下的东西可以分为三种:我自己的,别人的,大家的。

尽管如此,面对一些复杂的概念,他们还是很容易混淆。

为什么超市里的东西需要付完钱才能带回家?

为什么在学校里自己做的手工可以带回家,玩的玩具却不可以?

为什么在外面钓上来的玩具小鱼不能带回家?

所以一个班里经常出现书包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不具备行为控制能力

而且4至6岁的孩子处于“练习遵守规则”的阶段,已经了解规则,但有的时候还会有忘记规则的存在。

当孩子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尽管有了物权意识,也有可能大脑萌生了“想要”的念头后,直接产生行为反射,把之前掌握的规则抛到脑后,希望立即满足。

等待?克制住?孩子的大脑还未成熟,还不能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点击播放 GIF 0.7M

通过负面行为求得关注

还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原因,跟年龄和能力无关。

有的孩子经常被忽视,当“拿”别人东西时受到过妈妈的关注,这些孩子会将这种关注需求转移到「拿东西」这件事情来,尽管被责问也甘愿以此来寻求关注。

知道孩子的行为动机之后,你是不是从对孩子的失望中转移到了理解呢?

虽然孩子是无心的,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发展到“习惯”的程度就不可控了。

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呢?

1.不给孩子贴标签

德国研究学者曾有一项调查表明,98%的4岁孩子知道不应该偷盗,但是孩子的内心并没有把这个行为和道德联系在一起。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给孩子随意贴标签,特别是“偷东西”、“撒谎”等比较极端的标签,这些标签对孩子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会影响孩子的个性意识和自我评价,往往会使孩子朝着“标签”所预示的方向发展。

2.建立孩子的物权保护意识

让孩子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前提,是建立孩子的物权保护意识。

在孩子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而是让孩子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发现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需要保持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鼓励孩子及时归还,主动道歉,给孩子灌输“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需要经过同意才能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想法。

3.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孩子喜欢拿别人的东西最主要是因为好奇心和占有欲而想要获得它,如果家长能力允许,可以给孩子提供替代品,满足孩子的需求。

但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同时要避免孩子形成「想要的都会有」的思维习惯,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既不能完全不予回应,也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孩子的需求超出了家长的许可范围,一定要跟孩子说明清楚,让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东西不是想要就能拥有的。

可能孩子在超市看到有人试吃产品,就会以为超市里的东西都能吃,当看到有人在借阅图书,就会误会图书馆的书可以随便拿……

因此,没有大人的引导,孩子只会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去理解。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动画片、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孩子分辨清楚所谓的偷窃行为,加强孩子的行为观念。

孩子爱拿别人东西固然不好,但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作为大人的我们要以孩子的世界来衡量孩子的行为,不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孩子需要的是被爱怀抱,而不是被迫分享。

孩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改变的潜力,我们关键要做的,就是以耐心和用心,走进孩子的小小世界。

粑粑麻麻们?当你发现孩子私下拿了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时,你会是个啥反应?

分享好友

分享好友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隔壁家孩子大班了,来我们家经常偷东西,有时候还当着我们的面自己拿椅子爬上去找东西吃,我们跟她很客气的说,都不搭理我们。还爱说谎。那个楼层就我们俩的孩子年龄比较相当,比我们家大两岁,心智比较成熟,两个经常在一起玩,我都担心我家孩子会学坏,而且我总感觉她跟我家孩子玩是为了吃零食,没有零食吃的话她就跑回家了,甚至有时候偷偷跟我孩子说,得给她买什么东西吃。现在我家孩子跟她吵架闹别扭的话就让我去买东西,要给她吃。我们两家关系比较客气,也还算可以。我该怎么办比较好?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大人已经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无可奈何,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办。

@月亮兔子:

店里很多小朋友爱偷东西,经常会被抓到,昨天就抓了一个惯偷,小学三年级3班的,小女孩长得很水灵很善良很无辜,我从没怀疑过她会偷东西(因为经常能看到她),但是据她交待,居然在我这偷了五次,在别的店也经常偷,每次都是偷耳环,上周她的同学还搜她的身搜出了一对耳环还给了我,我没在意,因为当时不知道是她。这次被我抓到了,怎么处理?

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这类的行为一定要保持平和态度,别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衡量。

还有一个宝妈是这样对待孩子的偷窃行为的。

@1019:

偷东西的孩子7岁,这里称他男男吧。某周六晚上,男男妈妈带着男男到一位阿姨家作客,男男跟阿姨家的小弟弟玩得很高兴,当天很晚才离开。第二天一大早,男男又和他妈妈去了那位阿姨家。

阿姨当时很诧异,男男红着脸说:“阿姨,我昨晚把弟弟的小黄人带回家了,弟弟一定很难过也很着急,我一大早就让妈妈带我过来了,你看,弟弟的小黄人在这里,我还给弟弟买了其他的小黄人模型作为道歉礼,希望弟弟和阿姨能原谅我……”说着说着,男男哭了。阿姨忙说不用道歉礼,归还了东西就好了,阿姨和弟弟都不会责怪你。

但男男妈妈的话让那位阿姨改变了主意:“这是男男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你们不收下的话,就是不接受孩子的道歉,他会永远因为这事情而耿耿于怀,抬不起头……”当阿姨家的小弟弟闻声跑过来接过他的道歉礼后,明显感觉男男的表情轻松了。

精灵妹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好,既保全了孩子的自尊,也让大人更能够换位思考,让孩子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那么各位妈妈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孩子,又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呢?

物权意识不明晰

3岁前的孩子,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自我建构,而在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

“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他的还是我的”就是这么霸道。

之后通过我们对孩子的引导,就变成了天下的东西可以分为三种:我自己的,别人的,大家的。

尽管如此,面对一些复杂的概念,他们还是很容易混淆。

为什么超市里的东西需要付完钱才能带回家?

为什么在学校里自己做的手工可以带回家,玩的玩具却不可以?

为什么在外面钓上来的玩具小鱼不能带回家?

所以一个班里经常出现书包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

不具备行为控制能力

而且4至6岁的孩子处于“练习遵守规则”的阶段,已经了解规则,但有的时候还会有忘记规则的存在。

当孩子面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时,尽管有了物权意识,也有可能大脑萌生了“想要”的念头后,直接产生行为反射,把之前掌握的规则抛到脑后,希望立即满足。

等待?克制住?孩子的大脑还未成熟,还不能完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你好,这样的行为太可怕了,作为家长一定要担起责任,把她教育好。钱和手机都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最光荣的。
第2个回答  2020-10-09
可以告诉他这样是犯罪行为被公安局逮捕就有去监狱,并且会影响下一代工作学习的不是她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如果这样你必须好好管教一下。
第3个回答  2020-10-09
这个还是从小没有教育好,就是不狠管教,也有可能你女儿觉得这个家待着不幸福,或者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啊,你应该从小对孩子给她的温暖很少,所以他才会这样子做,你好好找找原因。然后你多跟女儿在一起呆呆给她说说话,沟通沟通,看看会好一些不会。
第4个回答  2020-10-09
我想知道的是孩子怎么会形成这么一个习惯?估计就是他小时候随便在家里拿东西啊什么的。父母没有管教我,然后长大以后也有了这个习惯,也就是说一个坏毛病。真的很难改的。只要能好好的教导他一下,这样会害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