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习惯是苏联影响的遗留?

如题所述

工人文化宫。
一个月前我在微信上看到的类似的文章,我把主体写出来,希望回忆的是正确的。
曾经,以东北地区为先锋,工人文化宫风靡全国。工人文化宫是典型的苏联老大哥的文艺战线运动影响到国内的产物,就连花花世界的大上海,也在人民广场广东路那里,将原来列强买办设立的一处剧院改造成了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还在,牌子也在,就在来福士走过去几步)。
苏联筹建工人文化宫的理由非常之简单,就是让工人阶级享受过去资产阶级才能享受的种种文化活动,譬如歌舞,譬如话剧,譬如电影。这些文化产品在无产阶级革命前的岁月里一直是被资产阶级所垄断的,不仅价值取向上倾向于资产阶级,而且在成本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只有资产阶级的收入才能撑得起每个月固定几次进剧院的成本。十月革命后,为了践行列宁关于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方针,开始建设工人文化宫,当时称之为“工人文化俱乐部”,是过去地下党时期团结工人文艺骨干的政治组织基础上做减法而形成的文艺组织。这个组织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工作人员和演出人员尽量选用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群众,第二是超低的消费门槛,和当时苏连工人微薄的薪水相比也只是九牛一毛。
工人文化宫在苏联迅速成为了文艺活动的主体。得益于沙俄时代遗留下来的宝贵文艺财富和文艺人才,苏联的工人文化宫既演出着瑰丽的古典作品,也输出着丰富的无产阶级文艺新作。苏联工人文化宫传入国内后,被领导者们认为是值得效仿的对象,于是迅速地在全国铺展开来,其中势头最劲的,当属东北地区的工人文化宫。
由于地理和政策因素,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建国初年几乎是苏联工业基地的翻版,工人文化宫也一个不拉地全部建立起来。相比于苏联继承自沙俄的文艺人才和文艺资源,新中国的工人文化宫的演出人才和资源几乎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情况在东北地区尤甚。原因无他,东北地区天然的原生态文艺产品属于农民,而代表当时中国主流的文艺工作者们的第一线在遥远的南方,在关内。关外这个彼时的不毛之地,此时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阵地,只能无中生有、白手起家,从工人当中挑选具有文艺特长的文艺骨干,半工半文艺地为广大群众服务,在文化宫里上演着极具时代特色的革命文艺作品。
这些文艺骨干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专业化倾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没有高强度的彩排是无法满足厂区工人和家属们越来越挑剔的文艺品味的。然而,这种自发的专业化在自然灾害、产能下降的天灾和呼唤着又专又红的文革人祸面前低下了头。文艺工作者们继续回到车间,回到工友中,向生活学习,向工人学习,向群众学习。
改革开放的春风尽管吹到东北已经很晚了,但是东北工人文化宫里培养的文艺骨干和苗子们,却在改革开放后第一时间登上了全国的大舞台。那个时候,借着刚刚兴起的春晚的东风,不知有多少来自工人文化宫的文艺工作者们走上了为全国人民表演的道路,小品演员黄宏就是这群璀璨群星之中的一颗。
然而工人文化宫再如何蓬勃发展,也改变不了两个因素:第一是依附于国企的制度因素,第二是扎根于东北的地理因素。这两个因素在改革大幕徐徐拉开后,成为了驱使文化宫走向衰败的马鞭。国企改制,工人下岗,原来的观众和演员基础都不复存在,更不要提在市场化浪潮下已显颓势的工人阶级文艺。东北虽好,天下仍然很大,走出去看看成为了东北人心底的呐喊,越来越多的下岗工人背井离乡到关内打工,而乡下的农民则进城务工,乡土情结在此刻成为连接东北人的纽带,成为了刘老根大舞台等一批东北民俗文艺工作者们崛起的契机。革命叙事让位于市场经济,这是每一个地方工人文化宫的无奈,东北,只是这个曾经的红色文艺事业在光怪陆离的市场化浪潮中转型的缩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3

如果单说苏联文化和意识形态对中国国民生活习惯的影响,那么现存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我的外祖父早年间常年留学德国和苏联,据他的回忆,苏联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与欧陆国家并无太大不同,与中国却相去甚远,在今天更谈不上什么影响了。
如果说苏联意识形态对中国现实影响的留存,主要有以下几个:
1、宣传部。自建党之日起,中共即按照苏联模式设立了这个主管意识形态的专门机构,并一直延续至今(虽然文革期间有间断)。其秉承的机构职能、主要方式、权力地位都与苏联同类机构并无二致。现今主要西方国家虽然也有负责意识形态领域的专门机构,但其社会权利、行政级别以及所秉承的宣传理念和宣传策略都与中苏模式大相径庭(美国一贯秉承“Unattributable propaganda”即“看不见的宣传”这一理念,并以心理战的手段付诸实施。)
2、地方歌舞团
3、官方媒体和官方通讯社体系。(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官方通讯社仿照苏联模式建立和运行,如新华社承担着“情报信息印证”、“重点课题调研”、“敏感部位社情调研”、“情报信息支撑”等职能,是国内、国际动态清样信息的重要来源和领导人知识获取的重要渠道。)
4、官媒大型晚会
5、外汇管理局
6、中央编译局

第2个回答  2017-10-23

五十六个民族、少数民族自治区
补充:有些人说,自治区不是苏联影响,因为苏联搞的是加盟共和国,不是自治区。这种辩解很牵强,很无聊。
中国几千年来没有把广西当作什么壮族自治区,没有什么宁夏回族自治区,没有把北方几个省合并成什么内蒙古自治区,也没有什么维吾尔自治区。这完全是照搬苏联模式,根源是列宁“反对大民族主义”的理论,在中国则是“批判大汉族主义”,不但把省变成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还要把迪化、归绥等大汉族主义的地名改成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少数民族地名,显示“民族平等”。
不能因为与苏联有所不同,没有搞加盟共和国而是搞自治区,就认为不是受苏联影响。如果不受苏联影响,而是按照传统的归化政策,中国根本不会出现这么多民族,也不可能有什么少数民族自治区,可能早就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一体化,即汉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