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好互联网产品运营

如题所述

1互联网不缺产品,只缺好产品

      在讲产品运营周期之前我先给大家一组数据。在今年7月份我统计了中国互联网网站的数量,一共是357万个,光IOS系统就多达50多万个。大家都知道现在做一个网站做一个APP的成本并不是很高,但是假设现在我们做一个网站一个新的APP,把一个新的应用上线,就发现我们的产品进入到了几十万甚至于上百万应用当中。


      我们怎么让我们的产品在上百万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产品被用户使用,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所以我说做互联网很容易,但想把互联网做好是超级超级难的事情。我们如何把互联网做好?其中包括了用户需求的分析,也包括了产品的设计、产品的运营。



2我是怎样运营出一个4年即上市的产品?

今天我就从运营的角度,运营周期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如何做好产品运营的问题。


我先用我工作的经历开始,在2006年我和另外的3个合伙人,我们创办了酷6网。如若从当时的天时地利与人和来讲我们做酷6网的的时机不是最好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用了4年的时间把酷6网从一个默默无闻新的视频网站做成了行业的前3名,甚至在2010年我们的日访问量达到了2千万以上的用户访问,被盛大收购也成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视频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4年的运营周期。如果我们拆分这4个运营周期,尤其是我们来看第一年产品上线的时候我们采取的运营策略,一定会给大家一些启发。在2006年9月份我们的产品上线,当时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的网站作为一个新的视频网站如何在200多家已经涌现出来的网站之中能够有一席之地,这是最大的一个挑战。

当时我们从运营方面想了一个策略叫:有钱一起赚。我们从很多论坛和Q群里面找到了很多网友,我们给她提供了运营的一个机制,如果她把视频上传到网站上来,我们会在视频前面贴广告,产生的广告收益按照视频的播放量跟上传的网友进行分成,就是有钱一起赚。用这样的运营策略,每天有几千的网民在给我们上传内容,每天上传的内容视频达到了3万-4万个,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获得了第一批用户群,获得了我们第一批视频库的数量,内容的沉淀。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运营上想我们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在这个基础上用户快速的增长,当时我们发现视频网站最主要的来源渠道是百度。我们找百度去谈,百度的贴吧是没有视频功能的,我们免费为百度贴吧开发视频存储和视频播放的功能,这样我们从百度海量的用户中获得了更多用户导流,用户快速增长起来。


第二个用户策略就是巨人共舞。2007年7月份所做的事情。接下来发现我们有了比较多的用户和海量内容,我们需要用户稳定下来。我们从用户中选出了高质量用户,这些用户中有视频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的用户,我们在他们基础上建立了网络原创视频联盟,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视频制作和传播的价值,让他们更好的沉淀到酷6网上来。


以上就是我们第一年做主要的运营策略,我们看到我们获得了第一批种子用户,然后又实现了种子用户爆发性的增长,种子用户的沉淀,这一年的时间是酷6网从一个新的产品到成为行业中重要的竞争者是一个重要的运营的时期。


3产品运营的3个重要周期

如果把运营三个时期总结,就是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三个周期:种子期、爆发期、平台期。


1、种子期是新产品上线后第一批用户形成的阶段;

2、爆发期:是当钟子期的用户沉淀后,在这个基础之上用户量迅速爆发量的增长。

3、平台期是当我们发现用户的发展放缓遇到瓶颈,或者我们产品增长的势头一直非常迅猛,我们希望有意识的降低产品的增长来调整产品的节奏,我们就进入到了平台期。



4种子期

我们接下来讲第一个周期:种子期。

我们的运营是围绕着产品进行的,以获得用户为目标,产品是运营的核心。我们产品需要注意的是MVP,最小化可行产品。也就是在我们新产品第一个版本设计的时候,在我们种子期的产品一定要MVP,只要我们的核心功能明确,我们的主流程可以打通,我们的产品就OK 了。我们的产品切记不要设计的太完美,互联网产品永远没有完美的,都是通过运用在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完善。



所以在种子期的运营过程当中我们的产品要注意简单,核心功能明确,主流程跑通就可以上线了。


比如说微信:微信1.0版本,2011年1月21号发布的版本,非常简单,只要导入QQ好友,文字和图片聊天,更换头像这样的三个功能其他的功能没有了,这就是微信的1,0版本。


我们看下另一个产品陌陌,大家也看到在11年8月份ios上线,功能也很简单,核心功能就是找附近的美女帅哥进行聊天,就这样一个功能。


我们还看到秘密,在去年4月份上线,我们看到她的1.0版本很简单,就是爆料、评论点赞。作为一款社交型的产品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个人资料,甚至都没有性别,但是核新功能是非常明确的。这就是产品的MVP。那么在钟子期的时候用户是谁,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


产品有了,我们来看用户。种子期的用户我们一定要注意要小要聚焦。我们的原则建议越小越好,缩小再缩小。我们定义为粉丝用户群,对我们的产品最有需要,核心功能最敏感的用户群。当我们发现我们把种子用户群定义变小了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及找到了这些用户群,我们就知道了如何去运营获得这些用户群,所以用户群的定义是非常关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8

企业要如何做互联网运营?产品、用户、运营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互联网运营的概念,如果不了解互联网运营的概念,那如何做运营呢?你说对吧!

互联网运营的概念:对于有多年互联网运营的一个老司机来看,任何一项业务,都存在三个不可或缺的要素:产品,用户,运营。

只有当产品与用户之间发生了关系,这样产品才具备了价值,而运营就是为了帮助产品与用户之间发生关系的一种手段。而你的企业有了产品,却没有用户,那肯定就是缺少一个可以促进他们发生关系的运营手段。

产品与运营之间的关系:

产品就是界定和给用户提供价值的,运营就是创造产品给用户的短期价值和协助产品完善对用户的长期价值。

做运营的4大模块:

内容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

运营手段:

拉新、引流、转化、用户维护;

运营工作流程:

制定策略——分解指标、规划工作——执行落地、达成目标——监测数据、调整方向;

运营与市场的区别和关联:

产品到用户,经历的环节包括:用户认知——用户转化——用户使用——用户付费——其他。通常“用户认知”这个环节下的品牌传播,塑造,定位加上“无形价值”的塑造。基本上市场部更关注。

运营则更应该关注的是,用户转化,用户的促进和引导。如何去搭建一个可以引导用户让用户转化的场景并实施。

第2个回答  2015-08-22
一、什么是运营?
  从广义的角度上说,一切围绕着网站产品进行的人工干预都叫运营。所以某种程度上,我认为互联网产品公司只有3个业务部门:产品,技术,运营。
  产品运营这个概念就=运营,只不过可能你的公司或者产品是以产品为主,运营为辅,所以这时候没必要单拆一大堆人马出来做运营,所以就统称为产品运营。
  细一点的我把运营分为市场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以及商务运营几个大类。
  市场运营:
  以Marketing为手段,通过花钱的不花钱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一系列宣传,曝光,营销等行为的干预手段。多见于需要一定程度砸钱的产品,但砸钱和市场行为不是等同的,既有不花钱的市场行为,也有砸钱的其他运营手段。
  这一点为主要运营手段的往往是一些离钱近的企业,因为只有离钱近,有完整盈利模式的才会在市场运营中不断扩大投入。
  用户运营:
  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常见于UGC社区,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表现在你会发现网站运营人员非常愿意和用户交流,逗比,谈天,八卦,有的时候你都分不清这是用户还是官方工作人员,例如知乎就是这一种, 周源,黄继新,成远,ourdearamy....在一个产品早期,运营人员自己的主动使用和干预非常重要。
  内容运营:
  这有两种进路,一种是在UGC社区,将用户产生的高质量内容,通过编辑,整合,优化等方式进行加工,配合其他手段进行传播。这跟用户运营往往相辅相成来做的,例如你在知乎回答一个问题,回答的很精彩,知乎的同学会把你的回答和别人的回答拿去整理好,然后通过微博,日报,周刊等手段传播,这就是以内容为中心的运营。
  还有一种是在一些媒体产品,比如澎湃新闻,比如钛媒体,36kr这种,也是以优秀的内容为核心来运营,和前者不同的是自己采编,整理,撰写的成分较多,不一定来自于用户。
  (当然了,很多知乎回答问题的同学都很愤怒自己的文章被抄袭,不署名转载等等,但其实做内容运营的那些同学,抄袭就是工作之一,所以大可不必在意。我非常理解你们,所以本文欢迎抄袭,欢迎转载,不需署名,但经常更新,请记得转载全了)
  社区运营:
  早些年我把社区运营和用户运营放到一起跟别人讲,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有点问题,因为,面向UGC用户的运营,和面向普通社区消费内容者的运营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种。所以就单独拿出来说了。
  社区运营指的是面向社区消费者进行的干预活动,比如整站做个活动啊,抽奖啊..投票啊,转载一些好文章到社区里引发讨论啊..都算。这类的工作玩到极致就是不断的在社区里煽风点火,引发大家互喷,活跃整个社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研究nga的“喷斗士竞技场”,这个模式近些年也被很多其他的论坛或者社区引用,效果相当不错)
  商务运营:
  这类方式多见于一些商务B2B的产品,分为BD和销售两种。销售是直接卖产品,BD是更多是互惠互利的一些合作。这都是手段,目的都是为了弄来用户,然后留住他们。很多企业级产品都是以这种运营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例如BAT的云服务产品,或者拉商家入驻,拉企业团队来用自这种。
  而围绕运营,或者运营人员的成长,就先要理解产品技术运营分别在一个互联网产品之中起到什么作用。
  产品:把东西想出来
  技术:把东西弄出来
  运营:把东西用起来
  严格意义上产品和运营也因为公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位和边界,这就因人而异了。不同的产品,这三个领域的侧重不一样。例如拿BAT来说,百度重技术,腾讯重产品,阿里重运营,这都是大众心中的普遍概念,某种程度上都是和公司最开始的业务,最核心的业务是什么有关。当然公司大到一定程度,其他部分也很强,不会差到那里去。但某些小公司,还是有前期侧重点的。
  二、运营要做什么?
  不过说回到运营,我认为所有在做运营的同学,最核心的一条心理素质就是: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要有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能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以及能力。
  无论你是初级小编,微博账号管理者,还是运营总监,coo,你最关心的东西,从头到尾只能有一点:
  弄来用户,然后持续的留住他们。
  你做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点来进行,任何工作(包括你的团队成员的工作)都必须直接或间接指向这个目的中的一部分,为数据结果负责。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都不简单。比如各位运营同学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自己最近一个月做的工作,哪些工作是对这个目的有明确“数据结果”的,哪些工作是没有的。如果没有数据结果的工作比例太多,你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了。
  而这一条,再拆,可以拆成以下四个核心环节:
  1、找到用户在哪
  用户画像,调查,需求分析等工作,没错,你需要理解你的产品,哪怕他是一坨屎。
  2、以能接受的成本弄来用户,让他们用你的产品
  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3、让用户持续用你的产品
  用户运营,社区运营。
  4、跟用户在不用产品时候保持联系
  召回,微博微信运营,反馈,与别的产品进行商务合作。
  三、运营的上升轨迹
  在我看来,初级运营和高级运营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
  某种程度上说,如果你在以上这四个环节,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的一个子项目(例如微博运营专员,微信运营专员,内容编辑,社区活动策划等等),那可以被定义为初级运营。
  往往初级运营是在2-3-4之中的,1你只需要理解贯彻就行了,还没到参与决策的地步。这时候你是一个执行者,踏踏实实做就是了。
  说实话,这阶段,你的工作以天为单位计算,可替代性非常强,我看过拉勾的招聘数据,一般都在5-8K之间,这活也就值这个价。
  而当你做的越来越好,对你所在的环节理解的越来越深刻,并且开始逐渐把自己的能力范围覆盖到整个环节时候,你已经算是一个中级运营了。你可能不关心市场投放,只关心留存,甚至不关心留存,只关心重复购买/粘性用户UGC。
  说白了就是你在整个产品的业务链条中,作为某个环节的manager,已经形成了某一种不能被绕过去的关卡,这也是你的价值所在。这时候你值8-15K之间,除非你在企业最核心的环节,不然你还是有一定可被替代性的。这时候开始以周作为计算单位来考量你的工作效果。
  然后当你做着做着,能力越来越大,视野越来越大,你开始琢磨怎么向上下游进发。
  例如你是一个市场经理,你已经开始考虑拉来的流量能否留下来,主动开始配合社区运营人员做一些活动,或者你是社区运营经理,你策划了一个社区内的UGC活动,然后主动协调市场人员去把这些精彩的UGC传播到外圈,你在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
  而到了这个阶段,你就已经向高级运营进阶了,视野更大,资源更多,需要布的局开始以月甚至更长时间为单位去计算,你的任何一个决策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的运营状况,风险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我之前说的核心目的其实里面有2个层面,1是拉新,2是留存,如果你从1突破到2,或者从2突破到1,并且都做的很好,可以开始控场,根据产品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来关注不同阶段整个运营环节里最应该先从哪里突破,用全盘考虑去合理的配比资源,无论是金钱还是人力,都在你眼里是可以调配的资源,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线去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初步具备一个运营总监的能力了,再下一步就是COO了。有的公司coo还要考虑投资人关系,PR,各路vender的调配,大型的商务合作,不过这些就已经跨入公司而不仅仅是产品层面上的运营了。
  而这一层也是最难突破的,瓶颈在于如果你之前一直都是在“拉新“”留旧“其中一个领域中深耕的话,你深耕的越久,做的越深,你越难以跳出来去理解另一个领域。
  因为这里面的价值观和思考的方式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用户完全不一样,你花了N长时间,理解了陌生用户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会一步步开始使用你的产品,而你需要花几乎等量的时间,去理解你的熟悉的用户他们具备的是什么特性,如何会连续使用。
  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说百度的凤巢系统(就那个搜索推广的后台)。
  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拉来新用户用,你需要让用户有这样一个认知:“在百度投广告靠谱”,你可能得花好多时间去跟用户灌输“简单,易操作,流量大,帮你挣钱”这些点,这就是拉新运营的重点。
  这时候在用户心智中,你的竞争对手是腾讯广点通,微博粉丝通,门户投banner,还包括线下的广告体系。而由于你的用户太“蠢”,不能极快的理解你这些点,于是乎你需要销售死磕,上门、办各种会、做案例推广等等,各种地方投广告、刷墙。
  而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让已经开始用凤巢的人花更多的钱,那就不仅仅需要让用户觉得你好,还得让用户觉得,他在这里也好。我见过太多人用了一下凤巢就玩不转然后弃之不用的情况了。
  这个时候你的思考维度就已经变成,我怎么让用户从凤巢挣更多钱,持续加大投入balbla。然后你就需要技术指导,关心用户的账户状况,提供更多更好用的工具。你这时候的竞争对手或者说干扰项已经变成了前段的销售,客服,或者产品,技术等等内部因素。
  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互斥的,因为从拉新的角度讲,你不怕伤害用户,因为用户都不知道你,没的伤害。而后者,你可能会要伤害用户,在用户的利益和你的利益之间做博弈和平衡。通俗点说,就好比一开始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坏,让你去砍他,后来又跟你说,这个人巨特么好,让你去救他。
  一般人到这就精分错乱,结果导致砍人时候下不了狠手,救人时候顾虑太多。
  而只有领会通了,你才算真正打通任督二脉,称得上是一个高阶的运营人。
  这就像是一个**的两面,你千万不要想你只需要看一个面就行了,那样你的发展就会止步于一个年收入不会超过20万的运营经理,而一旦突破,上不封顶的职位在等待着你,就算你自己没有产品能力和技术能力,你也能做一个非常NB的COO,带好负责拉新或者留旧的团队。
  我见过无数的人死在这里,一个UGC社区产品,什么都没有时候就开始投广告,或者一个很棒体验的产品,不能及时激发用户的好评,作为市场武器去花钱传播,结果被大厂山寨迅速干死。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啥都做。
  四、运营人总结
  我觉得运营的职业发展曲线是阶梯式的,这不同于产品或者技术较为平滑的上升曲线。有空大家可以参考猎聘,拉勾等网站的薪资,运营的跨度非常大。不用去羡慕程序员刚毕业1-3年起薪就很高,你看看年薪七八十万的架构师能有几个职位和几个人能做。
  运营是一个入行门槛很低的工种,入行门槛低就意味着整个人口基数大,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你每上升一个段位都要历经时间或者金钱的积累。运营是最像打仗的了,你一开始就是个小士兵,然后慢慢你开始成为老兵,开始指挥一个小班,继而指挥一个连、营、团...十万人里面,最后就出一个将军,而当你成为将军的时候,你的胜利是拿人命换来的,有些人就是要被牺牲掉,有些人就是要被放弃.....
  对运营来说也是一样,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大量没有职业发展,没有晋升机会,没有积累,日复一日做着毫无成长性的工作的人的基础上的。你的决策NB了,企业成功,一起加薪,开拓新业务,成长,你的决策失误了,你浪费的就是无数人的宝贵年华。
  如果把一个产品当成是一条航路,产品是方向,保证飞的到目的地,技术是基础,保证别掉下来,但当一个公司的产品已经基本定型,开始起飞的时候,只有强力的运营能让这个产品稳扎稳打的飞的更高和更快,以及甩开那些抄你的产品,学你的技术的那些竞争对手。
  因为一个企业之中,离用户最近的就是运营。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30
做互联网产品运营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或知识
互联网运营网络营销重要名词主要指网络营销体系切与网站推广关工作主要包括目标用户行研究、网站更新及内容编辑、网络营销策划、网站推广及网站流量监控析、总结等内容其重要网站维护推广

网站运营重点:

网站核功能与辅助功能、用户体验、忠诚用户、数据统计、流量转换、线互等网站运营关键点网站推广手段包括外链优化、搜索引擎优化、博客营销、邮件营销、软文营销等五主流推广段十种推广

网站运营所包括内容:

1.项目没线前应该作相应规划何做网站定位?

2.新项目线初期何用限资金做效推广让网站迅速汇聚气?

3.网站功能越越网站核功能与辅助功能何网站适度体现?让辅助功能抢核功能视线?

4.何打造用户体验?让用户口碑相传让网站快速达商业化规模点?

5.何打造网站网际关系?何做网站数据统筹?

6.流量断增收入增?何提高流量转换率提高流量价值系数?

7.网站线能赢利看起破网站能赚钱?

8.要让网站保持持续竞争力做二做?

9.打造战斗力团队确处理网站运营部门与技术发部门间协作关系1+1>3?

10.网站运营功哪些原则?哪些素析网站运营功原?
第4个回答  2019-03-05
产品运营所谓产品运营,其实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一系列各式各样的运营手段(比如活动策划、内外部资源拓展和对接、优化产品方案、内容组织等),去拉升某个产品的特定数据,如装机量、注册量、用户访问深度、用户访问频次、用户关系对数量、发帖量等。所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运营”,其实是一个综合能力比较均衡,既熟悉各类运营手段,又熟悉产品,甚至能够自己完成一些产品方案的人。对于一家互联网公司,会设置一个“产品运营”岗位的场景,以下两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新上了一个分支功能,在一段时间内需要一个人对接协调各种资源,干好各种活,对该功能相关产品数据负责(如新浪微博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