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的对话,孔子说:“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施行仁政,以德服人,使其他国家的人归顺;既然他们来了,就应该使他们过上安定的生活。” 原来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了,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了变化,现在“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我们多是用来表达既然来了,就安心地待在这里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工作中感觉力不从心,生活中又常常会感觉焦躁不安,即便是在睡觉的时候,都无法安然入睡。

你会发现,你越是想要逃避的东西,它就越会出现。古人常说:“既来之,则安之”,这些事情既然发生了,那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

如何做到“既来之则安之”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真正可以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千万件琐事拼凑而成,日复一日,逐件应付。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发生了,我们就应该坦然面对。那么下面就由我来说说我们该如何面对吧!

    不轻易放弃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在一次风浪中,一艘船沉没。船上只有一个人幸存了下来,其余所有人全部遇难。唯一的幸存者此时并没有感到开心,反倒是更加伤心了。

他每天都期盼着有人可以来救他,希望奇迹有一天可以降临到自己身上。但好像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位幸存者觉得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既然老天把自己留了下来,就应该好好地活着。于是,他开始自己搭建”房屋,但就在他刚刚建好,满心欢喜的时候,意外再次发生。

在一次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他的房屋,这让他感到十分绝望,但也正是因为这场大火,让他获得了重生!

一艘大船远远的朝这边驶来,他激动地问道:“你们…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我们看到这边有浓烟升起,想很有可能这里有人需要救援。”船员回答道。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放弃自己,生活总会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再打开一扇门。你所失去的,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来。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始终保持乐观淡然的心态,该来的都会一一到来。

    不怨天尤人

林清玄曾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我们总会羡慕旁人的生活,会认为她们婚姻幸福,生活美满,子孙孝顺。而我们自己呢,生活一团乱麻,身边的人还时不时的给你添堵。但当我们回过头看看战争时期的百姓们,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正是那些逝去的人所渴望拥有的明天吗?

所以,任何人,任何事的到来都一定是有原因的。既来之,则安之,心怀感恩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这一生才会无畏,也无愧于自己。

    克服恐惧

马克·李维在他的长篇小说《偷影子的人》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要学会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会成长”。

他用风趣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男孩子从小到大的平凡故事,这些故事平凡到我们每个人一生可能都会经历,但当这些事情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好像自己的成长经历一幕幕从你眼前划过。

其实我们很多人之所以会感到恐惧,害怕的并非事物本身,而是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或许,你可以尝试着让自己放松下来,冷静客观的面对你眼前的这一切,你会发现,好像也还好,并没有那么可怕,自己的内心也会释然很多。

    凡事顺其自然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看似是在说我们到达一个地方之后,就要心无旁骛,安心地待在这里。其实引申义就是在告诫后人,当你面临人生的不如意时,应该看淡一切,并坦然地接受这一切。

我们要学会淡然平静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很多事情你越是想要去弄个明白,反倒会越来越困惑。所以,子欲避之,反促遇之。凡事顺其自然就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7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在生活中也是经常用到的,表达出一种心境,一种修行,下面是对它的含义和用处的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译文

字义:既:已经; 来之:使之来; 安之:使之安。

全句译文:他们来了,就得把他们安顿下来,使他们安心。

历史演变:可以看出译文,当时的场景应该是由“主人”对“客人”的一个应尽的“义务”。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加上人们对其字面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用法在不断的改变,逐渐形成今天“即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的含义,成为“客人”安慰自己的话。

二、出处

“既来之,则安之”出自《论语·季氏》中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的对话,孔子说:“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三、生活智慧

心如止水,乱则不明;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

“既来之,则安之”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某种状态,不管你做什么,要怀有这种心态,我相信一切美好都会降临你身边的。人生短暂,每一段旅程都是稍纵即逝,在孩提的是时候,你要快快乐乐的去玩耍。在上学时代,你要去好好学习,因为你也是在“赚钱”。工作了,就要每天对得起这份工资,这是你的福气,感恩老板给你带来的平台。生活给予你的不止是表面上你所看到的。这是一种修行.......

四、造句

1.冷静点,既来之则安之吧。

2.对于疾病,既得之,则安之。

3.他的公司干脆既来之则安之,开始转而致力于提升价值曲线。

4.不过,我们既来之,则安之,也顺便走一-走照几张相。

5.西方政策制定者需要睿智地记住另- -句中国谚语:既来之,则安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7

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既来之则安之  [ jì lái zhī zé ān zhī]   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出处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关联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掌握重权的季康子打算吞并附属国颛臾。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劝阻无效后请教孔子,孔子认为二人未尽到辅佐之责,说道:“理一个国家,不必去担忧土地、人口的多少,而应该多去想想怎样使百姓安居乐业。只要百姓安定,国家就会富强,这时再施行仁义礼乐的政教来广泛招揽远方臣民,让他们既然来到这里就能安居乐业

你们俩辅佐季康,却不能吸引远方臣民前来归附,使得人民有异心而不和,国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就在自己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情形下,还想动用武力攻伐颛臾,我担心季康的麻烦不在额史,而在萧墙之内啊!”


我的亲身经历

高校毕业十余年,我也工作了十余年,行政,管理,销售....每一个岗位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的一致肯定。

时间总是流逝的很快,十余年一晃而过,家里也发生了好多事情。在边工作边处理完家事后。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孩子已经在我异常忙碌的节奏中马上要小升初了,孩子外婆也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

我知道,我需要停下来一段时间了,用慢一点的节奏去生活,多去看望下年长的妈妈,多点时间陪伴一下孩子的青春期。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多点时间给自己。恰逢孩子爸爸的工作刚调动,他在单位的事务越来越忙。于是考虑再三,我选择了退居二线。

这一两年,耳边也常常会出现一些声音 ”读了那么多书白读了么?好好的工作也不要了,居然回家去当全职妈妈了“只有我知道,我并没有停下脚步,只是把步子放慢了点。这一两年,我读了很多书,把之前扔下的兴趣爱好一样样捡了起来,家里也经历了装修,搬家....

我利用之前的工作经验,兼代给朋友公司线上运作了销售方案。同时我也有了充分的时间去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沟通和陪伴老人。每天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厨艺大涨。我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每天可以自由的去支配好自己的时间。

既来之,则安之。也许未来我还会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但我知道,此刻我不需要去想太远的事,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好。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感悟:很多事,你越是想去弄个清楚,反而越是困惑,心中一旦有了执念。就像线团,只会越扯越乱。命运可以把你带到任何地方去,你要做的就是凡事顺其自然就好。按照自己的节奏,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既来之,则安之这才是生存之道。人生不受限

第3个回答  2022-08-16

”既来之则安之“的意思是既然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今意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这句话最早是选自《论语·季氏》。原文出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原文为:“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想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看看这句话里面的几个词的意思。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原指已经把人招抚来了,就要让来的人安心。

还有一个是“子欲避之,反促遇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哲理:你越是逃避,它就越会出现,不如顺其自然,既然发生了,就坦然面对。其实“既来之则安之"的本意是既然他们来了,就好好的安顿他们吧,后来被误理解为既然来了就安心面对。这是一句很有意蕴丰富的话,它蕴藏着古人的智慧。我们要好好学习借鉴!!!

正如现在的人们,遇到事情不要逃避,坦然面对,事情很快就解决了,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呢。比如我小时候妈妈不在把碗摔破了,不敢告诉妈妈,偷偷藏了起来,一个很小的问题变成我失踪的大问题。其实正面告诉妈妈根本没有什么事,她也知道我一个小孩子没有让自己受伤就已经很不错了。既来之则安之,往往是我们把问题放大了,其实没有什么。

启示:生活中不要逃避问题,往往只是小问题,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安下心来坦然面对,事情会很快解决的。加油!!!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来被误理解为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是一句中国俗语,选自《论语·季氏》。

拓展资料:

原文出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既来之则安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