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手抄报内容

宪法手抄报内容

1、法律知识: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它的实施就由国家来保障。

2、法律教育: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的权利和义务,它是由国家确认或认可和保障的一种关系,这是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

3、法律在身边: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4、法制宣传:虽然所有的法律体系处理的议题通常都是很类似甚至是一样的,不同的国家对于各种法律的分类和命名上通常都会不同。

5、法律百科:法律体系,法学中有时也称为“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Legal System):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

6、法律读物: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6

主要写出宪法的作用,以及对我们生活学习的相关影响。

谷穗、齿轮、金色的五星,簇拥着国徽下法律的圣洁。法在我心中威严而又炙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要用到法律,法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三国时刘备告勉自己儿子刘禅的一句话,这位古代政治家的至理名言虽然历经1700多年,但它的哲理光芒永存。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在慢慢长大。在电视报道上,在报刊杂志上,甚至就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看到了,也深深地意识到:遵纪守法应该从小做起,我们应该从小学会在法律的制约下生活。否则,很可能会触犯法律,而如果触犯了法律,最终后悔的会是自己。

扩展资料:

《宪法》的相关情况:

1、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3、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2

宪法手抄报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于1949年9月29日颁布,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随后起草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历经四部,均以相应的年号作为区别。一般默认的宪法为最新版本,即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60年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这部被称为“五四宪法”的法案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宪法。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一切都突出的宪法的重要性,宪法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及每一天!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遵守法纪,依法办事,应成任何人都不能例外的庄严准则。

宪法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确保宪法得到严格、一体遵循,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4,我们所认识的法律,他非常窄小,但事实上他是广阔的,无处不在的他,也在生活中见到了他的身影。他与生活的关系也如母子一样密不可分。

例如,如果你是学生,就必须在校遵守规章制度;如果你是行人,就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你是工人,就必须脚踏实地,不做违法的事……宗旨,无论你从事哪一项职业,干什么,都要遵守法律制度,也都离不开法律。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 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2-02
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 日。今年法制宣传日宣传的主题是:“深 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12·4”法制宣传日 为契机,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第八次党代会有关精 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宣传和 展示全市“五五”普法成果,广泛开展“法 律八进”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学习 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 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 务员的宪法意识,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 树立宪法的权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 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使宪法家喻户 晓、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 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宣传党和国 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 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全体公民树立民 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 意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 治精神,就是要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 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形 成“法律至上”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 法、知法、守法、用法,要以培育公民 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 念为目标,使全体公民真正感到法律是 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助与指南,进 而塑造公民积极的法治精神。深入学习 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群众关 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 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 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
第4个回答  2020-10-18
2016-02-02
今年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第一年,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全国法制宣传 日。今年法制宣传日宣传的主题是:“深 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12·4”法制宣传日 为契机,积极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第八次党代会有关精 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宣传和 展示全市“五五”普法成果,广泛开展“法 律八进”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 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学习 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 提高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 务员的宪法意识,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 树立宪法的权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 学习贯彻宪法的热潮,使宪法家喻户 晓、深入人心。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 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宣传党和国 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 策,促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法治国有机统一。培育全体公民树立民 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 意识。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 治精神,就是要把法治精神作为现代民 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公民形 成“法律至上”的态度和意识,自觉学 法、知法、守法、用法,要以培育公民 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 念为目标,使全体公民真正感到法律是 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帮助与指南,进 而塑造公民积极的法治精神。深入学习 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针对群众关 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 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 求,维护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
21
赞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