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个班级,接收同样的知识,为什么有优等生和差等生呢?

同样一个班级,接收同样的知识,为什么有优等生和差等生呢?急急

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一种“橄榄型”的格局特征不容忽视,班主任往往有意识地把精力与时间投入在占班级1/4的优等生和1/4的差等生,而处于中间地带的1/2的中等生则处于游离与尴尬的状态.班主任关爱的缺失使中等生的自我效能感不断下降,所以,关注中等生,把爱洒向被遗忘的角落不容忽视. 所谓中等生,是指由于思想意识、行为习惯、认识能力、价值取向、个性情感、意志和学习状况等原因形成的,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自我价值观念淡薄,定向、定位偏离自我,在单位教育教学体中处于中间状态为特征的群体,是单位教育教学体中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群体,更是实现单位教育教学体整体推进目标不可忽视的群体[1].具体说来,中等生是泛指在优生与差生之间的那些学生,没有确切的内涵和外延,它和优生与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具有易分化的特点[2].在中等生身上,同样存在优等生所具有的潜能,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超常的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他们在某个时期某种条件下处于中等状态.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向优生转化,防止他们分化为差生.重视和加强对中等生的教育和引导,对整个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未来人生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试图分析中等生的心理特征以明确关注中等生的重要性. 一、自我效能感失衡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基于自身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自己以往的经验在特定的情景下,对自己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指个体对控制自己行为和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3].自我效能感即不是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主要是学生个体对自己能力、信念的基本判断,对自己所具有的内在品质的把握和感受,以及对自己所具有的能力、信念等品质及其在某一活动中发挥多大作用(平衡性)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贯穿于工作行为 (过程)的始终,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相一致,便是正确(平衡)的;主观判断与客观实际不一致,或高或低,都是错误(不平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者即便在打破原有平衡的情况下也能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新的平衡信念,直至成功完成某项工作.中等生一般都是如下的群体:具有优等生的潜力而没有发挥的学生;一直很努力而成绩平平的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需要鞭策,综合素质忽高忽低的学生;过分高估自己,综合素质却未能突破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知识素养,更要对学生进行能力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中等生们由于处在“无人问津”的边缘地带,缺乏更多的引导与关注,精力有限的班主任处于升学与竞争的考虑,往往会把两头的学生作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班主任爱的缺失,对自己能力判断的不准确,或高或低;对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不准确,都会造成自我效能感失衡,处于迷惘与固步自封的状态.如果班主任再不给予更多的关爱,只会造成学生更多地朝边缘化方向发展. 二、自我监控能力差自我监控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工作的完成,提高学习的效果,完成工作任务,达到学习与工作的目标,主动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的过程.首先,从认知角度来看,自我监控的学习者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个阶段都制定计划,设定目标,进行组织、自我检察与自我评价.这些过程有助于学习者了解自己和作出决策.而中等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差,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够自觉主动地做事情,需要被人督促,需要背后举着鞭子;从动机来看,自我监控的学习者认为自己是自主和受内在动机激励的,自我效能高,而中等生学习动机往往不明确,人生目标不确定,大多数时候缺乏自我的思想,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其动机极易受到左右与动摇;从行为方面看,自我监控的学习者选择、建构甚至创造最适宜学习的社会与物质环境,而中等生的行为缺乏计划性与毅力,大部分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到底,不善于主动选择有利于自己学习的环境,最好在班主任的“圈地运动”下自由成长.自我监控能力差的中等生,在缺乏必要的灌溉与呵护下,内心的想法,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扼杀,只能在中间地带徘徊. 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科任老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领导实施教学、教育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带路人.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迁移默化的作用,有人生动地说: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事实上,当一个人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的生活时,印象最深刻的总是班主任.所以,班主任唤起中等生心灵的工作尤为重要.“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爱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自觉放平心中的一把秤,使自己的关爱让全部同学都能感受到并唤起学生的共鸣,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才更和谐融洽,更有助于中等生奋发向上,实现更大的飞跃. 教学大纲指出:“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如何让班主任的关爱撒向班级的每一个角落,让中等生充分感受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充分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乐,达到肯定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使中等生的特长和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 1.表扬与警策中等生由于自我效能感失衡与自我监控能力差,对自己无法做一个正确的定位,他们渴望受到班主任和同学的关注,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班主任应该努力关注中等生成长的足迹,针对不同情况的中等生,做不同的要求.对自信心充足,只是缺乏被关注的中等生,要采取鞭子策略,适当的旁敲侧击,适当语重心长的话语,适量的“打击”,让这类中等生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不断完善自我. 对自信心不足的中等生要进行爱的呵护,通过在集体场合表扬方式增强中等生的自我意识,既要对中等生有热切的期望和殷勤的鼓励,又不断地指导中等生在方法、行为上的不足,在微笑中促进其成长. 2.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中等生既自尊心强又自信不足,常常让自己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认为班级的主体应该是优等生,主动退出班级活动的舞台,对班级的活动,班级的工作都处于漠不关心和“弃权”状态,只是充当盲目的看客而已.为此,班主任应该要增强中等生在班级的主人翁地位,在班会课上要特别强调中等生是班级的主力军,是班级进步的中坚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各项活动中. 3.创造机会,体验成功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制度下, 中等生往往认为自己只能是被管理者, 很难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因此,在班级管理中, 要给中等生提供锻炼和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的舞台.例如可以通过班干部轮流换的形式,让中等生也有机会参与到班级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监督他人,自我监督的氛围,让中等生有机会充分挖掘自身的才能和潜力,在体验成功快乐的同时,促进班级工作的和谐发展.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课的形式,让学生自演、自导,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乐趣,锻炼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型竞赛活动,调动中等生的积极性,在“寓教于乐”中提高自己. 4.激发中等生创新思维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只注重于优等生,却往往忽视了一大批中等知识水平的学生,这是可悲的.”中等生由于自我价值得不到认可,往往会让自己处于中立的地位,缺乏创新意识,“跟随大部队走”,这种精神状态很容易让中等生更加不能确定自我,因此,要激发中等生创新思维,设置情景让中等生积极创新,对自己、社会、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与认识,进而促进中等生均衡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7
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学习积极性不同,所以,任何一个班级,学生之间必然都会有差别
第2个回答  2017-08-07
个人的接受、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别
第3个回答  2017-08-07
努力,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