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美军投广岛的原子弹为何在空中爆炸,而不是落地后引爆?

如题所述

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广岛是唯二遭遇原子弹袭击的城市,更是第一个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城市,对于日本人而言,虽然过去了几十年的岁月以后,他们至今难以忘记核武器给这座城市带去了伤害。

1945å¹´8月6日的那一天,美军轰炸机所携带的那颗名为“小男孩”的炸弹,在这座城市的上空引爆。核爆炸以后,整个广岛数十万的人口被埋在了废墟建筑之下。不过奇怪的是,空投的炸弹一般都是落地后爆炸,为何这颗原子弹在高空爆炸,而不是在地面引爆的呢?

原子弹灾后现场

其实当时这颗原子弹的爆炸高度,是根据非常科学而精准的计算而得出的距离。当时美军决定引爆原子弹的高度为距地面1800英尺的地方,大概就是在高空500米左右。之所以会选择这个距离,有着以下几大重要原因。

第1个原因:与原子弹爆炸的原理有关。原子弹想要产生巨大而永久的伤害,主要依靠的就是核聚变。这颗“小男孩”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3,000吨烈性炸药爆炸以后产生的巨大危害。

原子弹灾后现场

因为在原子弹的爆炸中心将会产生超过10倍大气压的强大冲击波,这股冲击波将以球形向四周扩散而去,如果在500米左右的高空引爆,爆炸中心所产生的440米/秒的风压,将会进一步扩大原子弹的危害,从而发挥出这种武器的最大价值。正是因为美国在爆炸之前就已经算出这一精准数值,才确定了要在高空引爆原子弹。

原子弹灾后现场

第2个原因:与美军攻击的目标有关。如果经常看一些军事栏目的读者会发现,一颗炸弹如果能够直接命中目标,将会产生巨大无比的伤害。

而美军之所以不将投弹目标定为地面的某一处,就是因为他们此次的目标是摧毁一座城市,而不是单一的摧毁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座设备。前文中有提到,高空引爆以后原子弹所产生的伤害是巨大无比的,且具有持续性的,这也是高空引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子弹爆炸

第3个原因:地面引爆将会削弱原子弹的威力。上文曾提到,原子弹所形成的伤害冲击波是一个球形扩散的趋势,当它撞向地面以后,爆炸范围只会在地面形成一个半球状的冲击波。

因为另一半的冲击波会被地面快速吸收,尤其是地面的一些起伏变化的地形,更会拦截冲击波的扩散,这就导致原子弹的威力大打折扣。

原子弹的另一种危害就是产生辐射粒子和射线,当原子弹命中地面以后,这些粒子、射线的扩散范围也会降低。如果停留在空中,那么就会增强二次辐射,造成更加永久性的危害。

投弹飞机

第4个原因:保证投弹轰炸机可以安全撤离。美军当时投放原子弹所使用的是B—29轰炸机,这种飞机在当时最大的平飞速度只有587公里/小时。当时原子弹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波,美国计算飞机必须撤退到距离爆炸中心至少9公里的地方,才能为轰炸机提供一个足够安全的距离。

也就是说,这辆轰炸机需要在55秒的时间里狂奔9公里经过精确计算,当这颗原子弹在高空500多米的地方引爆之时,飞机足够撤退到一个安全距离。以上这4个原因,才是原子弹在高空引爆的最后真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