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不会改写?

如题所述

项羽此前杀宋义,有范增与全军将士的支持;坑秦卒,有诸侯军队襄助。现在要杀刘邦,但是诸侯会帮助他吗?不会。因为那时候项、刘都是怀王手下的将军,都是楚军,而且矛盾没有公开化——受阻函谷关,曹无伤告密,令项羽感觉刘邦有敌意,再加上范增一顿故弄玄虚的教唆,才使他一怒要攻打刘邦。项羽当时的年龄很小,只有20多岁,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岁数,战场上很厉害,政治上却还很稚嫩。

而当刘邦亲自到鸿门谢罪,并把功劳与称王的资格拱手相让时——其实很可笑,刘邦有什么罪好谢呢——刘大哥已经把自己包装成道德的完人,亲切的战友,一切滴水不漏,若此时项羽再杀掉刘邦,势必失去众多诸侯的信任,势必影响自己的威望,也没法向怀王交代。同时,刘邦的军队虽然不多,但若诸侯军队继续作壁上观,项刘火并窝里斗,双方都是十几万人,纵使项羽能胜,也将导致自己元气大伤;即使杀掉刘邦,其部队也不可能轻易就会被自己兼并(刘邦军中有不少秦人,而项羽刚刚因为难以协调自己部队与秦投降队伍之间的关系而坑杀了二十万秦人)。

当时,对于项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杀掉刘邦,而是赶紧利用自己的威势,抓稳时机,分封诸侯,剪除对手,获取众心,建立霸业。所以,项伯回营对项羽做工作汇报的时候,真正打动项羽的并不是刘邦于秦宫室、宝库、美女无所取,而是那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所引发的他对大局的全盘考虑。“项王许诺”,其实,鸿门宴的前夜,项羽就基本放弃了第二天要修理刘邦的意图。

所以,项羽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杀掉刘邦。

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是他入关后所做的惟一正确的选择。正是这次项刘言和,才构成了项羽得以马上着手分封诸侯的基础,才是他得以称“西楚霸王”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9-27

只说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中国会向三国那样混战几十年,然后由某个人统一——但绝不是项羽!为什么呢,这与才能无关,关键是项羽的政治倾向问题,项羽本质上是一个封建主义者(这个封建是西欧意义上的封建,不是通产说的封建!)也就是说,他老兄是没有称帝统一的概念的,在他的观念里,就是应该分封好多诸侯,然后大家各管各的地儿,你看他灭了秦朝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分封诸侯,其实他那个时候优势那么大,称帝并不是不可以的阿,而且你看他给自己的封号——西楚霸王,是霸,霸在春秋战国的的含义大家都知道吧,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想要统一全国建立专制集权。而刘邦就不一样,他是个专制主义者,他从很弱的时候就想着要统一,因此如果他死了,项羽也绝不可能成为替代的统一者,但是他不想统一并不代表别人不想,所以混战还是要继续的,直到有一个人出来,向刘邦一样统一全国,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项羽的后代统一全国,因为范增是有专制主义倾向的,项羽杀义帝很大程度与范曾有关,鸿门宴也是他策划的,因此范增很有可能把项羽的后代培养成专制主义者,然后统一全国。
第二种可能,要混战很久,形成一个像欧洲中世纪的时代,当时的几个诸侯都是势均力敌的,而最强大的项羽又对同一没有兴趣,那么当然只有长时间的混战,这种混战不再贰偿蹿锻讷蹬寸拳丹哗是统一战争的性质了,而仅仅是军阀间抢地盘争利益的斗争,有可能也有想统一的人,但是太弱了,没有办法统一,而一旦项羽的霸权衰落——这是很有可能的,那么就变成了军阀大混战了,就成为中国的中世纪了,这种可能的后果要严重得多,可能汉民族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持续几百年的分裂的话,民族认同感以及文化的同一性就不存在了,很可能就分化为楚族、齐族、燕赵族、秦族这个样子,然后各自建立民族国家,这就很恐怖了。

第2个回答  2017-09-27

鸿门宴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北约10公里的新丰镇鸿门堡村,是公元前206年12月楚霸王项羽“假约刘邦宴鸿门,席间诛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歇后语和“鸿门宴”一词的发源地,也是汉朝的起点处。 中新社发 刘庚军 摄

始皇帝死后,秦虐,民反,英雄逐鹿。项梁、项羽叔侄起兵,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恢复楚地,沛公刘邦率众来投。此时,秦国主力军,一在南越拓土,一在长城守边。所以,六国诸侯军得以复兴而坐大。但,秦少府章邯率军分别平定,先破斩陈胜、吴广、项梁,又邀击诸侯于赵国,战局迅速变得对秦有利。

此时,怀王召集宋义、项羽、刘邦开会,议定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消灭秦军主力,并慑服诸侯,再一同取道函谷关入关中;一路西进,经武关进入关中,取咸阳灭秦。怀王与宋义、刘邦约定,谁先入关中,就可以在关中称王。

其中,西路主将是刘邦,北路主将是宋义,项羽是宋义的副将,范增是宋义的军师。

花开两朵,先表一支。北路军走到半路,宋义勒兵不进,隐隐有坐观天下成败,拥大军以自立的意思。于是,项羽、范增合谋,干掉宋义抢占了军权,然后破釜沉舟,渡河与秦军在巨鹿一战而破之,秦军败降,诸侯畏服。于是,项羽率众进军关中,在路上,发现秦军投降的士卒不服、生了贰心,遂坑杀秦军将士二十万,只留章邯等三降将以备后用。

但兵临函谷关时,联军发现刘邦已经先入关中,并派兵守备了函谷关,于是破关而入。项羽部众共40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其中,项羽本部有十几万,剩下都是诸侯的部队——其中有些心存观望,并没有真正归附,还有的甚至处于被解除了武装的状态。刘邦的军队10万,驻扎在霸上——注意,这一点非常重要,刘邦没有据守咸阳,这是鸿门宴那晚项羽不能贸然杀他的最大原因。

再说刘邦这一路。后人往往认为刘邦之所以先一步灭秦,是因为他批亢捣虚,抄敌后路,总之,是运气好。但读者往往忽略了,刘邦的部队并非楚军主力,很多是跟他一起从沛县造反、想混吃混喝的“老兄弟”。他边打仗,边收聚陈胜、项梁败灭后的散兵游勇,又有宛等几个大城的守军投降被他收编。即使如此,他到咸阳时也才只有10万余人。我们以此可以推算出,他出兵时带了多少人,他的仗有多难打。

刘邦出发之后,一路智取力夺,兴仁者之兵,行诡谋之用,才打进关中。而且他入咸阳之时,对父老约法三章,对故吏安置妥善,不抢秦宫的女人,不杀降顺的将士,不贪府库的财宝,把一切都安置停当,才老老实实地退军霸上,等诸侯军队的到来。所以,说他“劳苦功高”是一点也不为过。他手下的左司马曹无伤是个愚蠢的小人,认为挑动项刘争战,自己能得到项羽的信任与赏赐,于是,到项羽那里告密,说刘邦图谋不轨。

于是,有鸿门宴的故事,事情经过课文已有了,不再赘述。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是因为他的“妇人之仁”吗?

第3个回答  2017-09-29

历史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不管怎么说 事实就是 【项羽精神】输了。所以现实既然如此,就要面对现实。所以绝对不能重蹈 项羽的覆辙
因为现实中 要求所有人都向楚人项羽那样 光明正大 堂堂正正 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有厚脸皮的人 只要能赢不择手段(也就是不守规矩) ,脸可以完全不要. 自从最后的楚人项羽消失后, 就已经没有真的【尚武精神】了, 汉朝开始到后汉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被敌人抓后 例如关羽张辽, 要杀要刮随你便反正。顶多也只是这种程度而已.(其实内心还有一丝希望敌人放过自己的一丝隐藏的真意)

绝对不可能 像项羽那样 连给敌人俘虏和羞辱的机会都不给, 自己了结自己的性命. 因为被抓后,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被人羞辱一番后杀死,要么认输承认自己的错,然后出卖队友(简单点说就是投降做叛徒). 所以自从最后的楚人项羽消失后. 就已经没有真正的《尚武精神》. 之后的中国2000多年 奉行的只有1条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所以现实既然如此,我觉得 项羽的精神可以改进一下, 对于真正要脸的人(诚实的和平傻瓜,这类人其实不会向人索取,喜欢付出,就算索取也非常微小,要小于自己的付出) 就用要脸的做法(诚),对于不要脸的人(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就没要用光明正大的做法和留情, 对付这些人 就用更加卑鄙做法来对付这些人,要兼具阴险和光明两面,分别对之,这才完美的做法。

第4个回答  2017-09-28

历史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不管怎么说 事实就是 【项羽精神】输了。所以现实既然如此,就要面对现实。所以绝对不能重蹈 项羽的覆辙
因为现实中 要求所有人都向楚人项羽那样 光明正大 堂堂正正 那是不可能的, 就是有厚脸皮的人 只要能赢不择手段(也就是不守规矩) ,脸可以完全不要. 自从最后的楚人项羽消失后, 就已经没有真的【尚武精神】了, 汉朝开始到后汉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被敌人抓后 例如关羽张辽, 要杀要刮随你便反正。顶多也只是这种程度而已.(其实内心还有一丝希望敌人放过自己的一丝隐藏的真意)

绝对不可能 像项羽那样 连给敌人俘虏和羞辱的机会都不给, 自己了结自己的性命. 因为被抓后,只有两种情况 要么被人羞辱一番后杀死,要么认输承认自己的错,然后出卖队友(简单点说就是投降做叛徒). 所以自从最后的楚人项羽消失后. 就已经没有真正的《尚武精神》. 之后的中国2000多年 奉行的只有1条 <胜者为王 败者为寇>。

所以现实既然如此,我觉得 项羽的精神可以改进一下, 对于真正要脸的人(诚实的和平傻瓜,这类人其实不会向人索取,喜欢付出,就算索取也非常微小,要小于自己的付出) 就用要脸的做法(诚),对于不要脸的人(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就没要用光明正大的做法和留情, 对付这些人 就用更加卑鄙做法来对付这些人,要兼具阴险和光明两面,分别对之,这才完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