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3+2+1如何选科?

如题所述

文章有点长,花了大概一周时间整理,把前辈老师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经验想法综合整理下,个人觉得这样选科思路还是挺不错的(啊哈哈,写这些话都有点脸红),所以如果对于选科还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参考下。

先总结下文章核心观点:

选科思路:找好你的职业定位,选出你的专业方向,再到最终的选科环节。

选科考量:学科能力、学科排名、目标院校、学校老师和班级配比情况。

首先,在正式讲之前我先问三个问题,你们也一定要思考:

第一个问题:下面12种选科方式,你目前想到的是选哪一种组合,身边同学更多选的哪种组合?

第二个问题:你和你身边同学的选科依据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老家最好的高中发出通知,要求学生在6号就要正式确定选科,从目前预选科情况来看,这所学校高一学生大概是有1900左右,选择物理的有1600多人,选择传统理科方向大概800多人,选择物理化学政治组合的大概有500多人。

你们高中是怎样情况呢?

政策出来的时候我就猜测可能会很多人选择物理,但是没想到这么不均匀,所以当时听到这个结果还挺吃惊的,这段时间也问了很多学生和家长,促使他们这样选科的原因主要三个方面:

第一:因为不知道大学想要读什么专业,所以选择了可选专业面最广的几个选科组合。

第二:学校老师的明示或者暗示。

这所学校最优秀几个班,他们的班主任非常直接,就叫学生选择传统理科方向就行,不然下学期就不能继续留在这个好班。这不能说是老师的错,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师资力量,学校资源配比情况,还有就是学校的升学问题等等。

第三:跟风和感情。

没想到这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吧。我有个学生即使自己跟不上物理的学习进度,但还是想坚持选择物理,主要原因就是她非常喜欢现在班里的同学,而他们班也挺团结的,大家感情好,所以就商量着要一起选择物理,这样的话在高二高三都还可以在同一个班。

额,团结原来还可以这样用,中二少年时期很容易热血上头,他们想到的不是三年之后,或者7年之后专业的事情,只想着当下我要跟我好友在一起。

但无论什么原因,对于以上的选科情况我还是挺担心的,这样不均匀选科造成不好的影响会有很多, 什么影响这里不说卖个关子先,下面会详细展开。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选科感觉懵逼不知道怎样操作的时候,下面这些帮助你会更加信任哪些?

(1)网上百度;(2)成绩;(3)兴趣;(4)同学朋友;(5)老师;(6)家长;(7)志愿填报相关专家或者机构;(8)教育局

毋庸置疑,当然得是教育局吧。政策都是教育局老师们公布的,不信任国家队还能信任谁啊,是吧。

所以想要选科想要选得好,首先就要熟悉和了解教育局公布的政策,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重点都给各位划出来了。

从上面图片,其实我们也可以窥探到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新高考改革,有个很核心的想法:

就是想让更多的高中生认识自我与社会,谋划学业与职业方向,将学业选择与未来职业进行强关联,从高一开始就要形成三年完整的学业规划,乃至7年之后的职业规划,7年之后你想要在哪条赛道上跟人竞争。

所以从这也引申出我今天要说的选科第一步:进行职业规划,找出你的职业定位

可能会有同学感到疑惑,为什么选科要考虑那么7年之后那么久远的事情,现在才刚高一,有必要吗?

首先,同学们你们要明白一个点,目前新高考改革之后,选科并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事情,并不是说只看你现在高一成绩和兴趣就可以决定的。

国家已经很明确提出要求,大学专业是要对应高中选科,所以你想要选科首先你就要考虑三年之后你大学想要读的专业方向是什么

举个例子,比如暨南大学的法学专业要求选科中必须选考政治才能报考,广东很多学生家长都不想出省,想报读法学专业,中山大学分数不够,分数可能到了暨南大学法学门槛,但是高中选科却因为没选到政治,没办法报读,这是挺遗憾的一件事。

我们小学初中高中是属于基础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属于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就是教会我们在未来职业教育中需要掌握的基础框架知识,职业教育是向着职业化道路去走的,是奔着我们就业去走的,而链接我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就是专业。

所以选科的依据是什么?

两个字:专业。

选科依据专业,我们在大学读的也是专业,那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专业是什么,你们是怎样理解专业的?

我们读什么专业未来就能做什么吗?这并不一定。

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职业都不是本专业方向的,可能你读了师范类专业,可能出来并不一定去做老师,可能跑去创业去做其他事情。

但为什么我们还要一直强调专业的重要性?

虽然专业并不代表某一类职业,但是专业是在大学四年当中教会你某一个领域的方法论、想法观念、技术技巧,未来你能做什么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专业是把你从个人链接过渡到你未来要做的某一件事情上的纽带,让你在职业道路上的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专业才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重要,那专业要怎样选择呢?相信很多同学首先想到的答案是兴趣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样,那你就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你是否真正明白自己的职业兴趣是什么?

你的兴趣是否是会变化的?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12年学习时间都是花在知识学习上,对于社会职业了解非常少,更加不用去谈什么职业兴趣了,而且兴趣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很容易会随着周围环境出现变化,你仔细回想一下你记事以来你的兴趣产生了多少变化。

所以专业选择如果依据兴趣,那就是浮泛无根的考虑。

刚才我也有提到专业不代表职业,但是专业链接职业,所以专业选择应该依据的不是你的兴趣,而应该是你的职业定位。

前面花了很大篇幅讲了专业职业的事情,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说清楚选科、专业、职业三者之间并不是单独割裂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选科依据专业,专业根据职业定位来选,同学们要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关系。

讲清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下面再详细说明下每个步骤该怎样去做。

第一步:确定职业定位

社会上目前有的职业千千万万,但是职业领域其实就是12个方向,文学、史学、哲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

下面我具体说下要怎样去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为防止说我打广告,我这里会说两个方法,一个要钱,一个不要钱,自己选择。

1、不要钱的做法

首先说说不要钱的做法。

平常做事情的事情,我比较喜欢使用倒推做法,先看结果怎样,再看完成这个结果需要进一步怎样做,在考虑这个步骤前面动作又是什么,一直倒推到我目前能够做到的动作。

我们要进行职业定位也可以这样考虑,首先我们来了解每个职业领域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倒推回来我们目前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我们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涯里是否有兴趣去学习掌握这样的能力。

我用文学举个例子,文学包含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三个方向。

我们如果想要走文学方向,不管我是学中文、小语种、商务英语、新闻、或者其余三级学科是什么,其中文学方向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在不同的人群之间做信息的传递和传播,那么就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好,这是文学方向最基本、最核心需要掌握的能力,那就反观你自己文字表达能力怎样,语言表达能力怎样,逻辑性如何等等;具备或者愿意学习,一切都好说,不具备不愿意学,那就只能寻找下一个领域。

这就是用职业要求具备的能力倒推回来你的职业定位。

这是不要钱的做法,那接下来说下人民币玩家的做法。

2、要钱的做法

虽然目前是在做高报的工作,但高考是件大事马虎不得,所以在每位学生做方案的时候,每一步我都是都是要借助工具、借助数据去分析,而不仅仅说是凭借往时的报考经验。

经验是不可信的,毕竟人的大脑不是机器,总会有出错的时候,需要的是经验加上工具。

学生家长的兴趣的参考价值就更加小了,兴趣爱好这些情感上的东西可以参考,但不是最主要。

因为我们有时候自我保护意识,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稍微隐藏自己,不会把自己完全暴露出来的,而且还有一个点很重要,一个人可能连自己也没办法真实了解自己,知己是很难的。

所以建议同学们,有条件的话一定要给自己进行一次职业特质分析。

有些学校可能会给自己学生进行测评,如果还没有的话就自己在网上找也好,向相关报考服务的机构咨询也好,一定要去做。

市面上很多职业测评核心依据都是霍兰德测评模型,很多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测评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如何去解读你这份测评结果

你可以找学校老师,或者找相关懂行的人,例如一些报考机构,或者报考专业人员,当然这些肯定是要花费一定钱财的,这就看你自己的取舍了。

下面这份报告是我之前帮一位学生分析的报告,我简单说下是怎样给他分析的,你可以参考我的说法去进行分析。

上面这张图片是是关于一个人的优势与兴趣分析,其他的测评报告可能会有不同,不过核心代表的内涵是一样的,蓝色的线是一个人天生具备的优势,橙色的线代表的是一个人目前表现出来的兴趣。

实用性代表的是动手能力;研究性代表的是逻辑思维;艺术型代表的创新思维;社会性代表的是与人沟通情商;企业型代表的是与人协调管理能力;常规型代表的是对规则的认可,循规蹈矩。

报告结果显示这个同学天生具备的优势是常规型、企业型、社会型和艺术型,但是后天表现出来的兴趣是社会型和艺术型。

他的企业型天生优势和后天表现出来的兴趣不相符合,天生具备与人协调管理的能力,但是目前表现出来对这块不感兴趣。

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独子,父母比较宠他,从小到大生活中的事情经常都是父母包办了,动手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实用型这块表现也比较差,从这点来看他是不适合学工学的。

他的企业型兴趣不大,那他是否适合学管理学?答案是可以的。

因为他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只不过因为目前兴趣不在,后来我跟他详细分析了管理学的各类专业,最后定下来的目标备选专业里面就包含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

这也是结合他的社会型综合分析考虑的,当然也还会有其他维度考虑,例如敏感度,行为决策特点等等。

他的社会型比较高,说明他是一个比较喜欢与人沟通打交道,并且擅长这块的人,生活中表现出来也是这样一个人。

这是关于天生优势和兴趣的分,一个测评结果也还会有很多维度,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去详细说了,或者等我哪天空闲下来,我再分析其他的。

好了,职业定位出来了,我们再来看专业选择。

第二步:专业选择

当我们把我们的职业定位,职业基本方向确定在哪个领域后,我们就可以去拆分具体的专业的了。

比如说我的职业定位是医学,那么专业方向就是基础医学类、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等等,具体看下面图片。

面对以上这些专业方向,那我们该如何去选择?

很简单,看个人能力兴趣是否与该专业需要的能力匹配。注意了,这个时候才对看兴趣,看兴趣之前我们得有选项才行。

个人能力特质,上面有说到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测评去分析,或者是自己去分析该专业需要匹配的能力,可以从这个专业在大学的课程安排和以后就业方向这两个方向了解。

举个例子,你如果想报读医学,但是你的敏感度非常高,你就不适合选择精神心理咨询方面的,不然就是病人好了医生疯了,但是你可以选择眼视光,就是按照这样去做一个排除法,高中三年就是去做专业的排除法。

这个就是个人特质的分析,专业方向都确定了,最后就是选科了。

第三:选科前四大考量

其实如果你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出来后,3+1+2中的 “1” 就已经是可以确定了的,一个专业大方向对于选科要求其实都是类似的,所以我们目前暂时不必要进行三级学科的确定。

比如说我要选择文学方向,我当然得选择历史;我选择工学方向,我当然得选择物理;如果是教育学,具体还得看是哪个科目老师。

3+1+2 中的 “1” 确定后,另外两科的选择除了参考专业要求外,还要注重考量自己的学科能力、看学科排名、目标院校、学校老师班级的配比情况。

1、学科能力

很多同学在选科时候,很容易会根据现在的高一哪科成绩好就选哪个科目,这样选择是非常不科学的。

在高一阶段特别是第一学期,是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一个过渡适应期,每一科的难度都是不会很高,但是从高二开始各科的难度相比高一,是上了好几个等级的。

所以根据高一第一学期的成绩,就很容易会栽跟头。

避免这样的做法有两个:

第一,你要事先了解一下高二你将要选择的科目的知识,看自己是否能适应。

你可以询问老师,师兄师姐,或者自己找一本高二的教材看目录大纲,大概浏览一遍里面的内容,看自己的接收程度如何。

第二,看自己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考虑: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记忆力、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理解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每个能力代表不同学科的学习能力,比如说空间想象,这里面包含了空间维度、空间直觉、空间想象、空间立体感、观察力等等,有些同学数学中立体几何掌握不好,可能就是因为空间想象出现问题,立体感觉不行。

这样的问题就不是刷刷题就能解决的,是要去培养他的空间想象能力,比如可以找一本西方油画册,每天花费时间去仔细观察每个物体的构造是怎样的,在脑海里去想去构思。

2、看学科排名

广东新高考改革对于四个选考科目的成绩评比,是按照赋分制来计算的,如果是广东学生,一定要去了解清楚,赋分制这里不展开说,不然又要好几百字。

只要记住一点:赋分制最大的影响就是排名,排名会影响你最终的志愿填报,其他没有赋分制的省份也是同理。

比如我最上面有提到我这里最好学校选科情况:总人数大概1900左右,选物理1600多人;选择传统理科800多人,选择物理化学政治大概有500多人,其实从这个比例也可以窥视出整个省份选科大比例的。

这样会形成一个严重后果:这几个选科相当拥挤,需要竞争的人数就会比较多

目前还不知道最终志愿填报会是什么样的填报方式,不过根据大学专业对应高中选科要求,最后填报方式很可能会是专业组合形式,将相同选科要求的专业组合在一起供学生选择。

因为专业数量是有限的,选科组合的人数爆炸的话就会造成僧多粥少,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对于广东赋分制也还有另外一个后果,各位如果仔细去看高校专业的选科要求,会发现高分学校的选科要求其实很放宽的:很多都是物理/历史不限,其余选科要求不限。

这样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你不仅要和同选科组合的人排名竞争,通过赋分制角逐出自己实际分数后,还要去和别的人数少的选科组合竞争。

所以在选科之前,也要将这个排名考虑在内。

3、基于目标院校选择

这个比较好理解,因为大学专业具有选科要求(这个我今天讲了很多遍这句话了,这是重点重点),而且每个学校相同专业的选科要求可能也会不一样

比如说武汉大学法学专业就没有选科要求,暨南大学法学专业选科就必须选择政治。

4、学校老师和班级的配比情况

这个考量主要就是对我们学习会产生影响,尖子班、普通班老师的授课水平,学校的资源倾斜都是不一样的。

虽说现在不准学校划分什么尖子班、普通班,但试问哪个高中是没有划分这类班别的?是吧。

这个主要的一个考量就是:在你确定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后,你的 3+1+2 中的 “1” 定好后,其余两科就要考虑是哪两科能最大程度给你加分,老师授课水平和学校班级配比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好啦,讲到这里,对于如何去分科已经给各位分析了一遍,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选科思路:找好你的职业定位,选出你的专业方向,再到最终的选科环节。

选科考量:学科能力、学科排名、目标院校、学校老师和班级配比情况。

最后的最后希望这篇文章对你选科有所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不如来个点赞收藏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在哪一科是自己的优势学科,尽量选择自己能考出高分的学科
其次,你要看你大学想上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对于高中选课有什么要求
最好,要看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学的好
第2个回答  2020-10-14
优先选择擅长和感兴趣的。语数外是必须按科目不用多说,单词外三科则要根据个人擅长和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所选科目和未来大学专业挂钩。
第3个回答  2020-10-14
新高考改革,3+2+1在选科时要搜集高校专业资料,明确专业倾向;要通过考生的实际情况,兴趣和意愿来进行选择。
第4个回答  2020-12-21

选科选专业,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呢?

    能力

    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来选择;

    兴趣

    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喜欢、适合自己的学科;

    专业倾向

    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

    或根据专业的就业领域,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对于选择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时,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历史对于未来就读专业选择面来说都是差不多同等水平。

    然而,对于其他的工科,理科专业来说的话,选择物理明显更有利于未来专业的选择,如果是以后想要学工科、理科等的专业,选择物理是比较有利的。选择历史的话,可选专业范围相应会较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