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钢琴家?艺术性怎么样?

如题所述

《钢琴家》讲述了一个在二战期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痛苦放大感情烦,以异常真实手法去寻找最冷静最不带情绪的叙述手法,对集中营的生活有着更强的代入感。但是这种冷静内敛反而效果出奇的好,艺术性更高。

这是一部反映钢琴家在二战时期的一段经历,可是涵盖的范围却是非常之广,当主人公的全家被送上火车,观众完全可以感到他们在集中营的后果。当那些好心人像接力一样帮助钢琴家,不少人后来没有及时过来帮助,人们也可以想像他们当时抵抗德军占领的生活和牺牲。

影片只是侧面表现了波兰人的反抗,而未正面去描绘钢琴家朋友的斗争,但是观众能够体味到斗争的残酷和激烈。导演的这些处理手段,可以联想到中国画艺术中的留白,完全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这是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席皮尔曼战后一直在华沙,88岁去世。将军的名字叫威廉·霍森菲尔德。战争期间他援助了除席皮尔曼之外的五十多个犹太人,德国战败后他被俄国人俘虏,被关进集中营。

讽刺的是由于他说救过犹太人,激怒了苏联人,认为他在撒谎,百般折磨后死于苏联。军官改变了钢琴家的命运,却没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影片中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濒临死亡的戴帽子的绅士礼貌的脱帽示意,在墙下被钢琴家救出却已经死亡小男孩,抢夺老妇人粥洒落一地于是趴在地上舔舐的饥饿的人,德国扫荡时将哭闹孩子手捂窒息发疯的年轻母亲,广场上家人分吃的最后一块牛奶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0

《钢琴家》是一部深受好评的电影。电影讲述二战期间史标曼一家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也很喜欢这部影片,因为影片通过展现史标曼及他周围人的不幸经历,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却没有刻意去凸显战争的血腥。

在史标曼失去希望的最后时刻,电影安排了一个悲悯的德国军官来救助他。告诉我们战争并不是只有伤害与侵略,也有人性,也有希望。

电影的艺术性极佳。服装恰到好处,音乐也很美。在战争之初,史标曼衣着光鲜,仍是受人尊敬的钢琴师。而在战争之中,当史标曼的生活被严重影响时,曾经光鲜的衣衫变得褴褛不堪,胡子和头发也留了好长。

对于这一段,我深有感触。当时,在一个短短的镜头里,观者留意会发现史标曼之前体面的衣着已变得破烂不堪。可知他当时的状况已经有多么糟糕。战争对这个侥幸存活的"幸运儿"也并不放松。

电影的艺术性还体现在史标曼在电影的开头、前半段、后半段和最终弹奏的钢琴音乐上。在最开始和最后的音乐之间有个前后呼应,在不同时刻弹奏的音乐表达了史标曼不一样的心情。

开始是自在、放松地弹奏,到纳粹开始入侵他所生活的地区时,他压抑、但还能振作精神、竭力地完成他的弹奏。

到后半段,德国军官发现了藏匿在阁楼里的他,要求他弹奏钢琴时,他是怀着忐忑不安、担惊受怕的心情弹奏。而到了最终,战争结束,生活又安定了下来,他又回到开头的状态——放松、投入地弹奏他所热爱的音乐。

纵观史标曼在电影里的经历可知,人的性命在战争里岌岌可危。战争又给人们带来多大的危害。在战争里,不仅要靠自己的智慧,还要依靠机缘和运气,人才能免得一死。因此,我比之前更加坚定地支持反战主义。我反对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因为它有可能演化为可怕的战争。

第2个回答  2019-06-17

《钢琴家》以犹太钢琴师逃亡为剧情主线,向人们叙述了导演的真实经历,比起其他二战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对于一些令人不适的镜头展现得十分透亮。当然,这部剧的艺术性也比较强。

片中以二战为背景,以德国迫害犹太人为导火索,表现一个犹太钢琴家在长达近13年的战争时期内如何生存,并坚持下来。说实话,情节很简单,这么说下来,任何人想的都会是那个钢琴家是如何如何的坚毅,如何如何的坚强,如何如何的英雄,扛过那么久,并生存下来。

其实,不然,片中的钢琴家就是一个人,一个超级普通的人,先是活着。

     

导演没有将我们的主人公描写的那么伟大,那么英雄,完全不是好莱坞喜欢的英雄模式。我们的钢琴家,会为了五斗米折腰,该有的气节在战争面前统统不见了。恼人的袖章,一边骂着不带,一边挂在自己的胳膊上;为了饭,乞求一份工作;为了家人,架子是啥?

为了生存,跪了,求了,哭了;哪怕低声下气求之前的爱慕之人,哪怕装死人,哪怕那水到嗓子里快恶心的想吐,哪怕像过街老鼠一样居无定所……我们的主人公,在努力的活着。

中间钢琴家对于自己的处境到处找人帮忙的时候,我有点气愤,为什么不站出来,为什么不跟他们一起去奋斗,哪怕死了,也是光荣的。

     

从一开始钢琴家拒绝朋友的当警察的介绍,到后来钢琴家被那个警察朋友救了,与父母分散,真的是成也钢琴,败也钢琴。到中间,钢琴家乞求朋友帮忙送信,朋友说“出去很容易,难的是你怎么在墙的那一边生活”,再到钢琴家卖表时说“饭比时间重要”。

最后,钢琴家找到一个罐头,打开的时候撞见俄国上校,继而弹琴,继而交流,从始至终,钢琴家带着罐头,生怕不见了似的。处处彰显着一个人的活法。

     

电影终究是电影,就算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那终究是电影,那么就有电影特有的潜台词。德国大兵对一个犹太老人的羞辱;一个孩子的夭折;“若你刺我们,我们不会流血吗?若你们抓我们痒,我们不会笑么?若你对我们下毒,我们不会死去吗?若你加害于我们,我们不应该复仇吗?”

20波兰币一块牛奶糖,全家人最后的一餐;只有自己的时候,面对这钢琴只能动动手指头,使劲幻想着音符;生病的时候,手指依然在弹。

     

全片没有将钢琴家打造的像个英雄似的,就连搬砖的时候失误被德军打,一直受着,从未用手挡,朋友揶揄他说:真希望你弹钢琴比你搬砖强。我想做为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出点力气应该不算什么,那么,就是我们的钢琴家在保护自己的手。

     

最后,翻过墙去,一片狼藉,渺小的他在废墟中无限被放大。在给德军上校弹琴的时候,那种自由奔放。战争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的事情。上校手边的全家福,我想上校帮助钢琴家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钢琴家吧。

    “

战争结束后,你准备干什么?弹琴吧。”“你为什么穿那件德军的大衣?我冷。”

     

片中主人公台词不多,但是戏挺足。一个钢琴家,要演出的不仅仅是他的隐忍和坚毅,还有那双手。

第3个回答  2019-06-20

《钢琴家》是一部由真实历史人物—犹太钢琴家席皮尔曼的亲身亲历改编的二战电影,主要讲述二战环境下,德国对犹太人的残暴对待,最后德国战败,波兰获得解放的故事。

    具有非常清晰的时间线

在艺术表达上,它不同于其他战争系列电影,没有什么大场面,除了第三幕时候的战区房子被轰炸的满目苍夷的情景,侧重描述犹太人的惊恐以及老百姓面对战争时候的无奈。

导演将整个故事用时间来区分来,每一个时间段都是德国纳粹多犹太人的不一样的要求和对待。

1、1939年到1940年,华沙沦陷,将他们全部隔离起来,并用墙将40万犹太人困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面,虽然里面有吃穿用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死去,也无人搭理。

2、后来又要求他们每个人戴印有星星的袖章,而且规定了尺寸,他们不能出现在任何有德国人的地方。要留在集中营的人必须要有工作许可证,没有的必死无疑。

3、1942年后,老人和小孩被货车运走全部杀死。

    每一首配乐都有其特殊的含义

电影开头演奏的《升C小调夜曲》伴随着黑白画面款款而来,为这部电影的压抑基调增添了一丝听觉的色彩,音乐是缓解苦难的良药,这个理念贯穿整部电影。

《Ballade No. 1 in G Minor, Op. 23》是男主弹给德国军官的歌曲,整首歌既轻缓悠扬又激昂澎湃,仿佛在诉说男主备受战争困扰的遭遇,最后恢复平静。

    本片的色彩十分压抑,符合战争画面。

整部影片基本上以冷色调为主,除了开头一家人在讨论藏钱以及后来一家人用最后的20波币买了一颗糖分成六块,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餐之外,其他场景的色彩都很暗。

于是我们能看到不断被枪杀的尸体,白天的集中营污水到处都是,夜晚更是留下纳粹的车鸣以及被害人的惨叫。

讽刺的是,德军的军装颜色还明亮些,它救了冰冷严寒的男主,也差点害了男主。

    整部电影都是在讲述客观的事实,并没有夸大或者故意煽情增加观赏性

虽然名为《钢琴家》,故事也是围绕钢琴家的遭遇来写,但是在我看来,他代表的是犹太人的处境,钢琴代表的是希望,只要你不放弃希望,总有一天会看见光芒,就像席皮尔曼在战区对德国军官弹琴的那一束光一样,照亮整个世界。

里面也没有什么好人坏人区分,德国纳粹滥杀无辜,随意抽打犹太人,最后却是一个德国纳粹救了男主;男主的那些德国朋友们也是冒着生命危险各种接受他并安排好他的生活;而有些波兰人却在赚国难财。

所以,本片的情感表达非常的客观,没有去夸赞谁但也没有去抹黑谁,你看到的就是真相而已。

第4个回答  2019-06-18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发生于二战时期的波兰,这部电影以主人公的视角进行没有让人感到任何的波澜壮阔,电影所讲述的内容无非就是灾难,希望,获救。《钢琴家》是一部典型的线性叙述的电影,它以犹太钢琴师逃亡为主线剧情向人们叙述了导演的真实经历比起其他二战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对于一些令人不适的镜头展现得十分透亮。艺术性鲜明。

并且这部电影的导演普兰斯基和主角一样也是二战的见证者和幸存者,波兰斯基的父母都是波兰籍犹太人,八岁的他钻出了集中营的铁丝网作为幸存者在战争中活了下来。在拍摄《钢琴家》这部电影的时候波兰斯基已经六十九岁了,在这之前他拒绝了《辛德勒的名单》的导演的邀约理由是二战是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痛苦,但是多年之后他决定将这段人生阴影用《钢琴家》给冰冷的呈现出来。

《钢琴家》和一般二战题材的影片大不相同,这部电影并没有刻意的去渲染痛苦放大感情烦,以异乎寻常的真实手法去寻找最冷静最不带情绪的叙述手法,来讲述这个故事的内容。这部电影跟随主人公的视角对集中营的生活有着更强的代入感,主人公是一个伟大的钢琴家在盛世他能享尽盛名,但是在乱世中他只能和一个普通的犹太人一样垂死挣扎求生的本能占据了一切。

这是这部电影荒诞又充满人性的地方,主人公的选择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去会选择的,试想当人们都不知道时代的走向时,谁会做那些无谓的挣扎,只能像主人公一样相信工作证相信谣言,奢望还有一次生机。

这部电影不是要歌颂英雄而是从一个钢琴家的角度不做任何辩解不掺杂个人感情,揭露战争中人性的自私、懦弱、冷血......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让人佩服的是导演知道如何引起观众们的紧张,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都应该知道,每一次主人公安全的时候,危险便会突然出现这危险不是突如其来的惊吓,而是让观众们一直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