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小学统计家长背景将学生分为 11 类,校方称老师理解错误,如何评价此事?

近日,山西忻州。网曝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2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已对其批评警告。如何评价此事?

我认为这个老师的做法有一点太势利眼了因为他把所有孩子都分类了,也就是把孩子们都分成了三六九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9
近日,山西忻州。一张图片显示,原平市某小学情况统计表将学生划为11类,其中包括“领导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等。11月2日,原平市教育局回应,已进行处理。(中国网)

近日,山西忻州。网曝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2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已对其批评警告。

显然,所谓的部分班主任就是这件事的背锅侠。

班主任未必是没有正确领会会议精神,相反的是,班主任是正确领会了,而且还堂而皇之地走了捷径,做了表格统计。

也就是,学校确实要统计调查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不过学校更多是希望班主任通过谈话,问答,家访式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像这个班主任一样打出表格做统计分类的,对于分类结果来说,和学校会议上所要求的没有差异,只是过程中简化直接了一些。加上这样的分类方式,不免让人会把这样的划分与等级和阶层这类较为敏感的词联系到一起,既让人觉得愤慨。毕竟如此明显的划分,就是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其实,我们不管是在学校时还是初入职场时,这类的表格填过无数遍。

父母姓名,所在单位,职务,年收入,家庭地址以及是否有过犯罪前科。

我们的那点所谓的隐私,早就被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学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简单情况,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如此详细的划分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这些情况影响着孩子的教室座位?好学生评比?老师平时的提问次数和关心程度?

而且,学校可曾想过,一旦这些信息落到纸上进行信息传递,那些家庭情况普通的孩子也还好,那些领导子女是否会有格外地优待?那些单亲以及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子女们,后面该如何在学校里自处?

不管教育局如何回应,希望老师和学校以后对所有的孩子们都能一视同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其实我们孩子学校不也是统计这些数据吗,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表格而已,几乎每个孩子在学校都填报过,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家庭成员,以及工作岗位等等,包括车辆号牌等。有些事情说不清。
第2个回答  2021-11-09
网曝山西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某班级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分为11类。分类包括“权势垄断部门子女”、“领导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等。2日学校工作人员回应,已停止调查学生家庭情况,部分班主任未正确领会会议精神,该做法欠妥,已对其批评警告。事件发生后,有关学校是否应该收集家长职务信息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担忧,一些学校收集家长职务信息,可能会造成教师在工作中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区别对待”。家校联系对于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收集学生家长的个人信息,确实有助于学校更好地管理学生和开展教学工作,但也需厘清边界。对学校而言,收集家长姓名、联系电话和住址等关键信息,已足以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家长职务等和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信息,的确没有必要收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09
统计校长背景,将学生分为11类,本身就是非常不对的行为,这样的话,容易将学生分为不同等级,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合理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
第4个回答  2021-11-07
这样的家庭背景统计,把学生分成11类,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无论学校还是班主任都要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