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的四大自由翻译

如题所述

在许多历史和政治学家看来,富兰克林·罗斯福在二战时首倡的“四大自由”,即言论和表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是文明社会的基础。

75年前的7月4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非公开的发布会上,首次描绘出“四大自由”的雏形。次年1月6日,他在华盛顿国会大厦通过一场振聋发聩的演说,让这一论述成为促成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推手,也勾画了这个国家在此后3/4个世纪中的蓝图。

谈到罗斯福的历史贡献,许多人主张,他提出的四大自由“标志着新时代的开端”;也有不少人相信,将“四大自由”真正落到实处,始终是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面临的挑战。

惊天创意在密室中酝酿

1940年美国独立日当天,罗斯福邀请几十名记者来到他位于纽约州海德公园镇的居所做客。当时,与会者中几乎没有谁能意识到这场“即兴”新闻发布会的重要意义。

这是罗斯福初次就任总统后的第8个年头,他看起来有些疲惫。带领美国度过艰难的大萧条时期后,这位时年58岁的民主党人,似乎有心要离开高高在上的总统宝座。

自从政敌在此前两年的中期选举期间发难并令改革放缓,罗斯福仿佛丢掉了锐气。“总统在国内事务中做了他能做的一切。”时任司法部长罗伯特·杰克逊在晚年回忆道。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报道,私下里,罗斯福对妻子埃莉诺承认,他觉得自己正在“慢下来”,对一些行政事务不再充满热情。后来担任司法部长的总统幕僚弗朗西斯·比德尔也发现,总统“厌烦、疲惫、萎靡不振”,对再度参加大选有些兴味索然。

然而,和许多观察家一样,比德尔受邀参会后,才发现自己的直觉失灵了。

坐在桃花心木桌子后头,罗斯福用天马行空般的风格畅谈起来。论及令人担忧的欧洲局势,他告诉与会者:“首先,我要说说信息自由,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词比新闻自由更准确,因为信息多种多样。简而言之,公民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未经审查的信息。”随后,他确定了另外3点公民应普遍享有的自由: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我有关于第五个自由的想法。”突然,《费城问询报》驻白宫记者理查德·哈克尼斯插了一句,“可以把开放自由贸易描述为‘免于匮乏的自由’吗?”

罗斯福颌首赞同。很大程度上,“免于匮乏的自由”意味着摒弃文化和贸易壁垒。“真正的问题可以归结为,我们是要继续追寻这些自由,还是放弃?”他继续自问自答。

记者们不知道,罗斯福当时已决定在当月末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寻求连任。如果他预见到的“大灾难”降临,美国应当主动扮演领导者角色。后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对世界的了解程度都让他无法乐观。

无论是否精心策划,这场“不宜公开”的发布会上的头脑风暴,为罗斯福在次年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国情咨文演讲打下了基础,最终催生了为全世界所熟知的“四大自由”。

用道德秩序回击暴力征服

“作为你们的总统,我在此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将美利坚合众国的情况通告国会。这不太令人愉快,但我有必要告知各位,国家和我们民主政治的前途与安全,已经和远离我们国境的许多事件不可抗拒地牵连在一起了。”那场密会半年后的1941年1月6日,自觉机会成熟的罗斯福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向美国公众传递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

在他看来,这是“史无前例”的时刻:向来对外敌入侵“免疫”的美国,当时却急需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严重的外部威胁,打起精神。

据美国“Today I Found Out”网站报道,当时,欧洲大陆在纳粹铁蹄下颤抖,与希特勒隔海对峙的英国独力难支。可是,在顽固秉持孤立主义的美国,许多人依然认为,打仗纯粹是欧洲人自家的事,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并没有为别人火中取栗的理由。

这让罗斯福倍感焦虑。他试图用严酷的现实调动自己的国家采取更强硬的干预措施,并要求大量增加拨款,为那些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充当“兵工厂”。

时值二战最惨烈的时期,希特勒宣布在被其占领的欧洲建立所谓“新秩序”,罗斯福则试图用一个更大的概念来回应——道德秩序。与“独裁者用炸弹制造的暴政”不同,道德秩序的核心便是罗斯福酝酿多时的“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正如他在演讲中所强调的,“人们不能只依靠武器战斗,就像不能只靠面包生活”。

“我们所追求的世界秩序,是为了让自由国家展开合作,共同生活在一个友好文明的社会中。”面对国会议事厅中无数道疑惑的目光,他慷慨陈词,“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基于对所有国家人权和尊严的尊重,而正义的道德力量必将获得最终的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2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整顿银行与金融系;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调整农业政策;推行最重要的一条措施:“以工代赈”;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等。



1、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2、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

3、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4、调整农业政策: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5、推行最重要的一条措施:“以工代赈”。

6、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7、政府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社会保障法》,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和保险,失业者可以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可以得到补助。

8、建立急救救济署,为人民发放救济金。
第2个回答  2020-10-12
罗斯福新政(The New Deal)是指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救济主要针对穷人与失业者,复兴则是将经济恢复到正常水准,针对金融系统的改革则试图预防再次发生大萧条。

新政以增加政府对经济直接或间接干预的方式大大缓解了大萧条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通过国会制定了《紧急银行法》、《农业调节法》、《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安全法》等法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政基本结束,但罗斯福新政时期产生的一些制度或机构如社会安全保障基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住宅局 、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等至今仍产生着影响。

中文名
罗斯福新政
外文名
The Roosevelt New Deal
开始
1933年
主导
罗斯福
国家
美国
快速
导航
新政内容

新政结果

评价
历史背景
经济危机
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爆发于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研究现代资本主义(Capitalism) 经济,不可回避的要研究这段历史。

罗斯福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在此之前的1929年夏天,美国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夏季的三个月中,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人们见面时不谈别的,只谈股票,直至9月份,美国财政部长还信誓旦旦地向公众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
但是,1929年10月24日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由5000多亿美元的顶巅跌入深渊,使5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一夜间,化为乌有,价格下跌之快,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场的大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
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逐步被存货山积、工人失业、商店关门的凄凉景象所代替。86000家企业破产,5500家银行倒闭,全国金融界陷入窒息状态,千百万美国人多年的辛苦积蓄付诸东流。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年的742亿美元,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700万以上,占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还多,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
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经营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
胡佛政府反危机的失败:
(一)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二)加剧了经济危机危害,使美国经济跌入谷底。
(三)人民不满情绪高涨,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四)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广泛支持,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
社会危机
(一)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总统采取了一些不成功的应付经济危机的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正确措施的出台提供了经验。
(二)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为新政才华的施展提供的条件。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当选总统,美国历史上也就不会产生新政了,最起码没有这个称呼。
(三)1929年-1933年3月,罗斯福任纽约州长,执行的政策是他后来实行的“新政”政策的发轫,这也为新政产生了有利条件。
(四)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至于怎么变,美国的统治者反对走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没有接受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准备。剩下的出路只有一条,这就是:在保存市场经济和民主的前提下,抛弃自由放任、全凭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自我调整的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改变局部生产关系,那便是新政。
(五)包括凯恩斯主义在内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潮、进步主义思潮和改革、一战期间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及20世纪20—30年代早期制度学派经济学理论创新就是新政前的思想运动,它们都成了罗斯福新政的思想渊源。
新政内容
罗斯福针对当时的实际,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政策措施,历史上被称为“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三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新政的主要措施实施结果:
“应当指出,罗斯福新政措施是总统权力全面扩张,终于逐步建立了以总统为中心的三权分立的新格局。他是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罗斯福新政从1933年开始推行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整顿银行与金融系,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并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
(二)复兴工业或称对工业的调整(中心措施):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与蓝鹰运动,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根据《全国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缓和阶级矛盾)。
(三)调整农业政策:
给减耕减产的农户发放经济补贴(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四)推行最重要的一条措施:“以工代赈”。
(五)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和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第3个回答  2020-10-12
言0*/论0*/自0*/由、信0*/仰0*/自0*/由、免于贫困的自0*/由和免于恐惧的自0*/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