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一个做了一件大家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时,会有不少人妒忌或者看不惯他?

如题所述

题主的问题在职场中也是屡见不鲜。自己明明做了大家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但事后还会被大家打压或是嘲讽。有几部分原因吧:
1.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以此来平衡心态。
2.嫉妒心理,这个应该不用解释。
3.认为对方抢了自己立功的机会。
4.在领导周围总会有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他们看来你是在给领导找麻烦,为了给领导示好,所以嘲讽那个给领导“出难题的人”。
5.觉得对方的能力可能会危及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打压嘲讽,希望在人格道德上诋毁对方的人设。
建议在工作中不要急于表现自己,对没有把握的事情也不要大包大揽,因为领导不会因此认为你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反而会把一些处理不掉的烂摊子都交给你,让你辛苦劳累,薪资却迟迟不涨。真正的强者首先是一个会隐藏的人,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这样方便积攒人脉而且不容易树敌太多),在关键的时候华丽一击绽放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不容易招人讨厌,在领导看来反而比前者更有培养价值。现在的你认为自己是“千里马”,但你的领导就一定是那个懂千里马的“伯乐”吗?所以懂得隐藏实力也是一种职场必备技能。不过虽然是隐藏实力但也不代表就可以放弃锻炼自己的能力,实力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且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的应对当前的新形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3
因为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敢的,他们其实就是嫉妒加上羡慕的这种的,太过于出风头的人一般是不会存活太久的。下面是关于嫉妒的扩展资料。

引证解释
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亦作“ 嫉妬 ”。
1.《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一本作“ 嫉妬 ”。 王逸 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
2.《汉书·佞幸传·董贤》:“嫉妒忠良,非毁有功,於戏伤哉!”
3.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恁母亲从来狠毒,恁父亲偏生嫉妬。”
4.《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王恺 羞惭而退,自思国中之宝,敌不得他过,遂乃生计嫉妒。”
5.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吕奉先辕门射戟 曹孟德败师淯水》:方今天下诸侯,相互争雄;今公与公路结亲,诸侯保无有嫉妒者乎?若复远择吉期,或竟乘我良辰,伏兵半路以夺之,如之奈何?
6.巴金《灭亡》第六章:“不过一般小人总有嫉妒贤者的心思,因此有些不满意他的人便造了不少的谣言来毁谤他。”[1]
定义争议
嫉妒俗称为“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等。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表现为初期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心理状态。别人天生的身材、容貌和逐日显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他们嫉妒的对象。
《心理学大辞典》中说:嫉妒是与别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这个概念中存在两点错误:一是认为嫉妒来源于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二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
第2个回答  2020-11-13
因为一般有这想法的人都是你的亲戚或者朋友,你成功了他们嫉妒说酸话,你失败了他们看笑话。这是人的共性,你不用太在意,自己认为对的就去做,即使失败了也赚一个经历。
第3个回答  2020-11-13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理解你的看法。前几天,大叔身体不适,我带他去医务室检查了。结束后来几天,碰到邻居都是说这件事,她们都是嘲笑说我。我还是一贯的话语,不管碰到谁我都会那么做。只要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我都会去做。别人不愿意做,就是受不了大家的议论。
第4个回答  2020-11-13
因为你做了就间接证明了他们的胆小无能,而大多数人是难以接受自己的无能的。

所以最后矛头就指向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