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不见天子的故事?

如题所述

范仲淹不见天子

范仲淹是北宋的大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故事非常多。

公元1014年,真宗皇帝路过应天府,全城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书院的师生也都放下书本,跑去观看。可是,范仲淹却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埋头苦读。一位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哪,天子来了!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范仲淹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连头也没抬又继续读书。第二年,他取得了殿试的资格,到宫廷朝见皇帝,并参加了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范仲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1、断齑划粥

范仲淹小的时候生活贫困,但是他依然坚持向学。在随母亲改嫁之后,范仲淹为了学习,搬到了寺庙之中。范仲淹此时的生活清贫无比,每日只煮一锅粥,将粥分成四块,早晚分食两块。他吃粥只就一点咸菜,然后用醋汁调和米粥,就这样草草的将就一顿。

放在今日,主食、甜点水果一样不缺的今日,范仲淹这样的食物吃一顿两顿也许还行,若是多吃几顿,如何受的。而范仲淹就是这样每日两食,苦读成才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才有了后来断齑划粥这个词语。

2、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经过晏殊的推荐,他荣升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中.秘阁校理之职,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 三年之后,任右司谏.有了言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

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仁宗马上派人前去救灾,仁宗不予理会,他便质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半日停食,陛下该当如何?”仁宗惊然惭悟,就让范仲淹前去贩灾。他归来时,还带回几把灾民充饥的野草,送给了仁宗。

范仲淹看到宰相吕夷简广开后门,滥用私人,朝中腐败不堪。范仲淹根据调查,绘制了一张“百官图”,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的众官调升情况,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的批评。

范仲淹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犯言直谏,乃至多次被谗受贬,却至死不悔,“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3、为官清正

有一天,范仲淹正在庙里读书时,忽然看见有一只白老鼠钻进了地穴,他感到很好奇,于是动手将洞穴挖开,发现里面竟有一瓮满满的白银。

当时范仲淹正缺钱用,这一瓮白银无疑可以极大地改善他的生活状况,但范仲淹并没有将这一瓮白银据为己有,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仍然将这一瓮白银封存埋在原处。

后来,范仲淹中了进士当了官,他当年寄住的那个庙里的和尚想修缮寺院,便找这位当年的老房客、如今的朝廷命官“拉赞助”。  

但是,范仲淹为官清正,内无余帛,外无盈财,也不会假公济私,慷国家之慨,用公家的钱为自己装门面。  

范仲淹后来转念一想,庙中的老鼠洞里不是还有一瓮白银吗?此时正好可以派上用场,于是他写了一封书信将这件事告诉了老和尚。老和尚按他所指示的地点,果然挖出一坛子白银,解了寺庙的燃眉之急。

4、仲淹算命

宋朝的范仲淹从小就懂得立志,有一次刚好他去算命,走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位算命先生,他索性就问那个算命先生说,“你帮我看一看,我能不能当宰相”,这位算命先生可能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小孩子居然开口就说要当宰相,也吓了一跳。

跟范仲淹说,“小小年纪,怎么口气这么大?”后来范仲
第2个回答  2022-06-27
一、思想交锋——友谊的开端

宋仁宗执政期间,起用了一些有志之士,准备实行政治改革。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四月,深孚众望的范仲淹从陈州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负责向皇帝进言)。欧阳修此时正在西京洛阳,他与范仲淹素不相识,但本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他毫不犹豫地给后者写了一封信:《上范司谏书》。

欧阳修在信里对范仲淹说道:七品官的司谏,对于您来说,没有什么可喜的。而我们大宋朝廷,能与皇帝随时讨论国家大事的,只有宰相与司谏(别的官员只能负责本职,不能越职言事),因此,谏官的作用,就非同小可了。

他说:“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您看,宰相和司谏能与天子“争是非”,纠正天子的错误,这是重要的工作岗位啊!如果司谏的言论能被朝廷采纳,那么,结果是:不但“言行“,“道亦行也”——你所坚持的正确道理也能大行于天下了。大力提倡说真话的欧阳修看来,一个搞政治的人,不敢说真话,是不可以的。

他此刻担忧的是:范仲淹上任以来一段时间,作为谏官,竟没有一句对皇帝的建言,因此,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您才从陈州被召到京都时,洛阳的士大夫互相说道:‘我可认识范君,太了解他的才能了。这次他来到京城,不被任命为御史,就一定被任命为谏官’。一到任命的消息传来,果然如此。

于是大家又议论说:‘我了解范仲淹君,知道他是个贤人。以后有一日听到有士大夫面对天子,以鲠直的言辞,正义之色,对皇帝进行论争规劝者,一定不是别人,必定是我们的范君啊!’自从您受命以来,我们都翘首踮脚久久等待着您在朝廷直言规谏圣上的消息,而最终等来的,是您一点言论都没有发表……”

欧阳修对他这位素未谋面的同僚,期待是多么殷切!

在这封信里,欧阳修甚至还向范仲淹发出了“警告”:“九卿、各部的官员、州县的长官、主管某方面的职务,他们便承担某一职务的责任;宰相、谏官关系到国家大事,也应当承担着国家的责任。然而从宰相、九卿到下面各级官吏,失了职,他们会受到有关部门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6-25
一、思想交锋——友谊的开端

宋仁宗执政期间,起用了一些有志之士,准备实行政治改革。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四月,深孚众望的范仲淹从陈州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负责向皇帝进言)。欧阳修此时正在西京洛阳,他与范仲淹素不相识,但本着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他毫不犹豫地给后者写了一封信:《上范司谏书》。

欧阳修在信里对范仲淹说道:七品官的司谏,对于您来说,没有什么可喜的。而我们大宋朝廷,能与皇帝随时讨论国家大事的,只有宰相与司谏(别的官员只能负责本职,不能越职言事),因此,谏官的作用,就非同小可了。

他说:“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您看,宰相和司谏能与天子“争是非”,纠正天子的错误,这是重要的工作岗位啊!如果司谏的言论能被朝廷采纳,那么,结果是:不但“言行“,“道亦行也”——你所坚持的正确道理也能大行于天下了。大力提倡说真话的欧阳修看来,一个搞政治的人,不敢说真话,是不可以的。

他此刻担忧的是:范仲淹上任以来一段时间,作为谏官,竟没有一句对皇帝的建言,因此,他在信中这样说道:“您才从陈州被召到京都时,洛阳的士大夫互相说道:‘我可认识范君,太了解他的才能了。这次他来到京城,不被任命为御史,就一定被任命为谏官’。一到任命的消息传来,果然如此。

于是大家又议论说:‘我了解范仲淹君,知道他是个贤人。以后有一日听到有士大夫面对天子,以鲠直的言辞,正义之色,对皇帝进行论争规劝者,一定不是别人,必定是我们的范君啊!’自从您受命以来,我们都翘首踮脚久久等待着您在朝廷直言规谏圣上的消息,而最终等来的,是您一点言论都没有发表……”

欧阳修对他这位素未谋面的同僚,期待是多么殷切!

在这封信里,欧阳修甚至还向范仲淹发出了“警告”:“九卿、各部的官员、州县的长官、主管某方面的职务,他们便承担某一职务的责任;宰相、谏官关系到国家大事,也应当承担着国家的责任。然而从宰相、九卿到下面各级官吏,失了职,他们会受到有关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