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个大文学家,但他的文章为什么退出了教科书?

如题所述

鲁迅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大家,他写的文章是非常的优秀的,然而却退出了教科书中,主要是因为鲁迅的文章太过难懂,其中包含了很多内涵,如果给中小学生学习,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和消化。鲁迅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作家,他的文学造诣绝对是很高的,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表现了当时那个社会的风气和情况的,因此直到如今读起来,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到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特色,让人感觉到鲁迅想要表达的对那个时代的呐喊,因此他的作品绝对是好的。只不过鲁迅的作品实在是太难理解了,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是有限的,鲁迅的作品有太多的隐喻和象征,就算通过老师勉强地说清楚了,但是中小学生基本上都是不能够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写出这样的作品究竟是为什么。他们能够理解其中的文字,却不能结合社会背景来阅读,这样子的读书只能说是囫囵吞枣,甚至因为是在教科书里的文章,更加增添了学生对鲁迅文章的不喜,所以让鲁迅的文章退出教科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成年人阅读鲁迅的书籍都尚且一知半解,只有学习过当时的历史文化,深刻了解到那个时代的黑暗和腐朽,才能真正感受到鲁迅文章中的力量。那是对那个时代的呐喊和唤醒,他讲出了大家都不敢说的话。但是如果没有了解过这个背景的学生,只会认为鲁迅写这些文章有点莫名其妙,甚至觉得这些故事平平无奇,没有什么深刻美好。这样子的阅读就是浪费了鲁迅的文章。成年人都不一定能够理解,更何况还是童心未泯的学生。
因此鲁迅的作品固然好,但是不太适合让中小学生去学习,还是应该大一点之后,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27
因为现在的社会和之前的社会有了很大区别,我们要除旧迎新。当时的社会背景太痛苦了,他写出的文章,现在的小学生未必能懂,所以退出教科书。
第2个回答  2020-06-27
因为他的文章固然很优秀,但已经不符合现在社会发展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特别有利。
第3个回答  2020-06-28
因为鲁迅的文章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完全读懂,文章难度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比较大,而且当前我们国家在进行文化建设,要树立文化自信,鲁迅的观点多是对文化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