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下面就给大家讲一讲中国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

    过时节—古代

过时节是在桐庐南乡(会桐庐与富阳)一带特有的文化习俗,起源于宋元时期。于每年农历8月中旬开始并一直延续到过年,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过时节时间。届时,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共度佳节,在人们心中有“小春节”之称。


桐庐南乡地区过“时节”的风俗,大约起自宋元,盛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祀有功人不祀虚务神。”在旧时,几乎村村都过“时节”祭神。有一村祭祀的,也有几村联合祭祀的。

不过老百姓所祭祀的神,不是道家所说的得道升天的神仙,也不是佛家所说的修成正果的活佛,乃是历史上真实的人,是有功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过时节—现代

解放后,旧时那种抬神、迎神,届时到庙里陈设猪、羊、鸡、鱼、水果、菜肴等各式供品,张灯结彩、放焰火、锣鼓喧天祭祀神的仪式也没有了。但人人皆记得农历某月某日是自己村庄过“时节”的日子。如今过“时节”的形式与以往也有些不同,而今以传统习俗与现代手法交融着。

现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时节的社会性,公众性比以往更大更多更强了,而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多的参与引导过好“时节”,竭力加浓“时节”的意味。由此而来的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层出不穷。除演戏、放电影、看电视外,各乡村还举行各种社会性的文艺体育比赛。


    戏曲文化—古代

戏曲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个独特称谓。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堤(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戏曲在古代的发展非常繁荣。

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戏曲最显著、最独特的艺术特点就是"曲","曲"主要由音乐和唱腔两部分构成,辨别一个地方戏剧种主要依靠声腔、音乐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语言。

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戏曲文化—现代

随着时代的变化,戏曲音乐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继承与发扬民族戏曲音乐的传统,去粗取精,丰富提高,使它放出新的光彩;一是如何表现新生活,塑造新人物。四十多年来在戏曲音乐工作者、演员、乐师的共同努力下,对唱腔、唱法、伴奏、乐队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取得了很多成绩。

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其中包含了许多的剧种,而各大剧种传承至今都已经许多年了,并且每一个剧种都有其独特性。但是说句实话,任何一个剧种在如今都出现了衰败,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各大剧种都有一批青年戏曲演员,他们就是戏曲艺术的未来。


    陶瓷文化—古代

陶瓷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距今约1000年,伴随着海上贸易的发达,瓷器远销海外,精美的瓷器和高超的制造技术享誉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名片从丝绸变成了瓷器,中国的英文名“China”也由此而来。

在十六世纪,欧洲贵族将来自中国的家具、丝绸和瓷器,视为时尚单品。尤其是中国瓷器,被欧洲的贵族疯狂追捧,拥有中国瓷器是富有和高贵的象征。

    陶瓷文化—现代

陶艺作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这里我指的是作为表现的陶艺,而非日用陶瓷,在当今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中,在当今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在“发现东方”是当代中国的精神自觉下,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形式上,中国现代的陶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

就陶艺的现代意识方面来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注视,尤其是在这个有着悠久的陶瓷艺术发展史的中国,如何来重新考察它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优势,整合陶瓷语汇资源,提出它的现代意识,无疑有助于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刺绣文化—古代

大约7000年前,也就是古埃及人还没有建造金字塔的时候,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这便是丝绸的雏形。

此后,丝绸织品技术一直被我们所垄断,并通过绵延的驼队不断外溢传到西方,这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

刺绣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做工精美,受到了欧洲社会,尤其是上层人士的喜爱。大约在17世纪,东方刺绣开始影响欧洲,尤其在法国形成了独特刺绣之风,并在路易十四时期达到了巅峰。受此影响,西方刺绣的个性表现也发生了转变。

刺绣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发展,后来形成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等“四大名绣”。

    刺绣文化—现代

如今的扬州刺绣已经成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同其他非遗一样,扬州刺绣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传统的刺绣是女红之巧,但是时至今日,我们用性别来限定显然不太合适。

传统手工艺在青年艺术家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当然,要让普罗大众深入认识刺绣,欣赏刺绣,需要通过现代发达的网络平台展示刺绣过程和作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刺绣这门非遗手艺产生浓厚兴趣。

两千多年前,绵延的商道,驼铃声声背后是传统手艺的输出;如今却是网络新平台的快速传播。历史在这一刻有了回望,也有了与现实的交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9

   🧨从以前到现在还一直延续的文化传统有很多,因为我们国家比较注重传统,基本上好的文化还是保留下来并且发扬光大,我知道的传统文化也不少,现在就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


    传统节日

   🧨说到节日大家应该都是比较喜欢吧,因为每次过节的时候都会放假,那我就说一说我最爱过的端午节吧,每年端午节的时候家里人都会包粽子给我们吃,学校还会放假,有些地方也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作为南方人的我对肉粽是情有独钟的,其实端午节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它是为了纪念跳汨罗江自尽的屈原而诞生的一个节日,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四个节日被称为是我们国家的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每年都在过的节日,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了,我想会一直传承下去的,这些节日的寓意也是很好的,而且端午节成为了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简值太好了。


    传统文学

   🧨说到这个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四大名著,在我们小学的时候就知道了,电视上也在天天播放,特别是《西游记》我的童年几乎是被它和动画片给占据了,以前天天放学回家就在电视前跟爷爷一起看《西游记》,它是我们国家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更是在初中背过无数遍的吴承恩,四大名著的作者早就被我记得滚瓜烂熟了,还是以前挨了几板子的功劳,作者是明朝的人,到现在的历史是非常久远的,小时候就是喜欢想一些天马行空的事,对于神话剧很感兴趣,现在想起来都想笑,当时简直是太幼稚了,还有《聊斋志异》也是属于传统文学,里面的故事都是很凄美的,我以前也是比较喜欢的,小说看完之后电视都已经三刷了。


    传统戏剧

   🧨戏剧我比较熟悉的就是: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等,这些也是传承的时间比较久的戏剧文化,我的家乡湖南最出名的就是花鼓戏,我爷爷他们那一辈都会,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爷爷跟他朋友们聚在一起来几句,我奶奶也是随身一个那种小的录音机,每次去干活都要带在身上,累了就打开听一下,我从小在爷爷奶奶的熏陶下,平时也会跟着他们来两句,当时我唱的那个蹩脚的调调把我自己都给逗笑了,我们这辈人中都很少有人会花鼓戏的,特别是现在有电视又有手机很少有人去听和学花鼓戏了,现在花鼓戏在很多地方都有还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遗产。


    茶道文化

   🧨都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从发现和运用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长盛不衰,最开始是在宋代,在现在成为了我国的一朵奇葩,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太喜欢喝茶,一般都是和咖啡,但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就喜欢喝茶,我爷爷跟我爸他们那个年纪的人喝茶的时候比较多,我小时候总喜欢喝我爷爷茶杯里的茶,他总是泡一大杯放在那里,我有天晚上偷偷的到了一碗来喝,觉得味道还行就是有点苦,到了晚上我居然睡不着,难怪平时爷爷不准我喝,他说小孩子喝多了茶不好,自那以后我就没有喝过茶了。


   🧨我介绍的只是我自己比较熟悉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比如说:剪纸、乐器、医学等,还有很多如果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能收获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第2个回答  2022-07-09

从古至今,我国产生了许多传统文化,其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一些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失,那么能够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又有哪些呢?

一、过年习俗

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便是春节了,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春节期间,由于个地方区域不同,所以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也会不同。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也传承着以立春岁首祈年祭祀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同时它承载了中国人最热烈的情感和美好寄望,在这一段时间,家家都在为新年做准备,购置年货,扫房子,贴春联,吃糖瓜等等。

人们还将这春节期间的准备写成一个民谣,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二、京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是融合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与民间曲调而形成的。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

在2006年,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其中所蕴含的发声技巧繁杂,也正是因为他们,才形成今天这精彩绝伦的京剧,使得这男女老少都对京剧格外喜爱。

三、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吃的食物也是大有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每个地域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份饮食习惯,饮食文化。

我国饮食习惯上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一说,我国地域辽阔,饮食习惯也就区分开来,其中最明显的是每个地域分出了不同的菜系有川菜,粤菜,鲁菜,湘菜,闽菜等等菜系。南方主要以大米为主食,北方则以小麦面粉为食。

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每一个时代形成的精华,都具有每一个时代的的特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7-09

优秀文化传统的延续离不开取其精华和去其糟粕。


百善孝为先

孝道文化是由古至今一直绵延不断,不断发展不断改良的文化。从二十四孝图到现在,这其中剔除了很多不好的文化,“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充斥着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的不公,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那么真正的孝道文化是什么呢?是孝敬父母长辈,尽到一个作为子女得责任


戏剧文化

我国延续至今有三百多种戏剧文化。数得上名号也有数十种

或许在我们得印象里,戏剧是老一辈人的专属。不过很有意思的是,时代是个轮回,不少九零后和零零后也迷上了戏剧。

沉迷于富丽堂皇的戏服,沉迷于粉墨登场,沉迷于生旦净丑...

苏州上大学,也有不少老人没事哼着小曲,遛着小狗。越剧汲取了昆曲的一部分,从浙江那边传来的,后来在全国流传。越剧是我最喜欢的剧种啦!沉迷于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颇有一番苏州独有的江南风采

《梁祝》和《西厢记》更是听了又听。余音绕梁,意犹未尽怕不是就是说的越剧啦!

爆竹声中一岁除


过年可是一年当中最喜庆的日子啦!咱们会早早的买好新衣服,买好新头绳,家家户户忙肉圆,忙年夜饭,还有咸肉咸鸡咸鸭

这都不是最主要的,我最激动的就是春晚和收红包!

每一年都可以受到很多红包。民间故事记载:传说中有一种叫“年”的大怪兽,每每到了寒冬将尽新春来迎之际,便四出噬人。为了打败怪兽,人们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把他吓唬走,这就是过年的由来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人们总会把对于未来一年的美好期望放进对联里,放进汤圆里。把期望放进炮竹声里,看着他们在天上炸出花一样的形状。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上的进步和发展,思想的进步带动文化的进步!

第4个回答  2022-07-09

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京剧伴奏分为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

2006年5月,京剧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者叫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者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遍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中国民间的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

2006年5月20日,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2006年,扬州刺绣技艺被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


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1949年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太极拳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