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干嘛用的?

如题所述

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车距确认线

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路程,就会设置一组车距确认标志,即“0米”“50米”“100米”的标志牌,叫做“测距线”,是用来测量距离的。

在高速公路行车时,当车头经过0米牌的瞬间,观察前车,如前车车尾已过50米牌,则车距保持在50米以上,以此类推。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行车注意事项

1、要做到按线行驶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在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不同车型要在相应的车道上行驶,比如,大客车、大货车要在右边道上行驶,小型客车要在中间道上行驶。非特殊情况,不要违反规定在不属于自己的车道上长时间行驶。

2、要系好安全带

驾驶员和副驾驶乘客都要系好安全带,而且要保证在高速公路的全程都要系上安全带,不要中途解开,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而不系,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3、驾驶员要专心开车

在高速公路上行车,千万不要打电话,看手机,更不要用耳机听录音机,防止听不到其他车辆的鸣笛,导致危险发生。也不要向车外乱扔物品,以免给其他车辆造成影响,甚至发生危险。

4、不要任意变换车道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千万不要随意变换车道,如果确实需要超车时,要提前开启转向灯,而且只能超越相邻车道,不能连续超车,超车后要及时驶回原车道,不要压线行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7

高速公路属于封闭式公路,是禁止行人进入的,因此高速路上像斑马线的这组线条不是人行道,是叫“测距线”,测距线的作用顾名思意就是测量距离的。按道路交通安全要求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必须与前车保持一定的行车安全距离,当汽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这个安全距离就应该一百米以上,在雨雪天气,或视线不良时,或120公里/小时,或大货车行驶,这个距离应该150米以上。所以这个测距线的设置是从0米——50米——100米——50米——100米,在高速路上见到“测距线”标志,司机为己为人应该与前车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果安全距离不足,当前车发生故障或事故,后车就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安全第一、阖家幸福。细心阅读本文,一定看看结尾,别忘按要求操作。

  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间 隔:50m

  线条宽:40cm或45cm

  总 宽:300cm

  作 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白色折线车距确认线总宽300cm,线条宽40cm或45cm,从确认基点0m开始,每隔5米设置一道,两道为一组,间隔50m,重复设置五组,也可根据现场设置多组。

  白色半圆形车距确认线半球半径为30cm,间隔50m设置,一般在一定路段内连续设置。

  白色长方形车距确认线

  与车距确认标志配合使用,设在常发生超车、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路段。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1-27

斑马线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所以称作“斑马线”。斑马线的作用是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些细心的蚂蚁庄园小伙伴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会发现高速公路上有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对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也比较好奇。那么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干嘛用的?



1、蚂蚁庄园问题: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干嘛用的



2、蚂蚁庄园选项:是车距确认线、用来缓解视觉疲劳



3、解析: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车距确认线。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车距确认线用以提供车辆驾驶人保持行车安全距离的参考,与车距确认标志配合使用。设在常发生超车、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路段。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4、正确答案:是车距确认线

第3个回答  2021-11-27

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白色平行线是车距确认线。高速公路上和“斑马线”类似的车距确认线用以提供车辆驾驶人保持行车安全距离的参考,与车距确认标志配合使用。设在常发生超车、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路段。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21-11-27

白色平行粗实线,用以提供车辆驾驶人保持行车安全距离的参考,与车距确认标志配合使用。设在常发生超车、易肇事或其他有需要路段。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作用为,见此标线时,驾驶人应与前车保持行车安全距离,避免发生交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