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部门属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如题所述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中央事业单位,包括以下:
  (一)党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机关
  1、中央党校
  2、中央编译局
  3、中国外文局
  4、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5、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6、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2008年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二)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机关
  1、中国地震局及其省级地震局
  2、中国气象局及其市(地)级以上垂直管理机构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4、国家行政学院
  5、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7、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8、国家电力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
  ‍(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四)国务院组成部门代管或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机关
  1、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2、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
  目前,还有20个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也明确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具体如下:
  1、中华全国总工会
  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4、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5、中国作家协会
  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7、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8、中国法学会
  9、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10、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11、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1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14、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15、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16、黄埔军校同学会
  17、欧美同学会
  18、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19、中华职业教育社
  20、中国计划生育协会
  注:这些中央机关明确“参公”,其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参公”,其会员、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勤人员不列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5
2005年5月,《公务员法》颁布,从法律的角度确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身份。200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该实施方案附件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具体规定了参公事业单位的审批办法。2006年8月,原人事部出台了《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详细规定了符合参公事业单位的条件及其审批权限、程序等。以上法律、规章的出台系统规定了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审批和管理工作。随着2006年9月,《关于印发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中央、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名单的通知》的下发,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制度在实践中开始落地生根。据统计,在我国超过4000万的事业单位员工中,“参公”人员约有90万。在中央层面上,目前党中央和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共有19家。另外,还有若干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实行参公管理。2006年8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意见》将包括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内的21个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范围。
  在地方,参公事业单位的情况比中央层面的参公事业单位复杂。首先,中央层面的参公事业单位为地方设立了标杆。按照“上下对口”或“上行下效”的常规,有些事业单位在中央层面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层面通常也要参公管理。例如,各级中共党校和行政学院。其次,一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在中央层面没有实行参公管理,在地方可能实行参公管理。例如,农业部农机监理总站没有实行参公管理①,但全国各省的农机监理总站基本都实行了参公管理。再次,同一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不同地区参公情况也不同。例如,同为市县级农机监理机构,新疆、四川大多实行参公管理,北京、河北却不实行参公管理。
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其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来说,二者编制管理不同,但是实行相同的人事管理制度,即公务员制度。原则上,我国公共部门根据不同的编制类型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事业编制人员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然而,参公事业单位就是我国编制管理和人事制度管理中存在的一个例外,也就是说,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编制仍然在事业编制序列,然而却按照公务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第6条规定,实行参照管理的单位,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对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并参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的规定,对单位内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另外,虽然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都实行公务员制度,但是一般来说,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公务员”,而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被称为“参公人员”。
  对于参公事业单位和一般事业单位来说,两者都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但是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前者实行公务员制度,后者实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招录、晋升、薪酬、退休、养老等诸多人事管理方面都存在不同,如招录制度,参公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人员招录必须遵守《公务员录用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聘必须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一系列规定执行。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事业单位,经审批,才能取得参公管理的身份。《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第二,使用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参公事业单位与一般事业单位在享有的资源方面存在不同,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参公管理身份的确立,能够增强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开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第二,参公管理的身份保障了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类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例如,参公人员基本可以无障碍地在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有较大职业发展空间。因此,绝大多数事业单位都非常希望纳入参公管理。
第2个回答  2015-11-23
你可以下载一个公务员职位表,上面有关于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职位供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