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怎么才算好?

如题所述

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在文学大师之间存在很大的争议,意见并不一致。例如,纳博科夫喜爱奥斯丁,马尔克斯则崇拜福克纳,这种相互欣赏的情况确实存在。然而,也有史蒂文森对惠特曼的批评、尼采对但丁的不满、纳博科夫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指责、斯泰因对庞德的厌恶、威尔斯对萧伯纳的批评、劳伦斯对麦尔维尔的负面情绪以及劳伦斯对自己的作品的态度、斯泰因对所有人的评价、钱德勒对海明威的看法等例子。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文学作品,而是广泛存在于所有文艺作品中。例如,门德尔松曾表示歌德一度不喜欢贝多芬(虽然门德尔松也暗示歌德晚年对贝多芬的态度有所改变);瓦格纳对维也纳人集体热爱罗西尼的现象表示反感;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的关系并不和谐;马蒂斯初次见到毕加索时并未给予好评;傅山曾表示他对赵孟頫的书法并不欣赏。这些例子表明,即使是同一个人,其阅读标准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伟大作家的晚年作品与早期作品可能截然不同,他们对“好作品”的标准也可能发生显著变化。
我身边许多人,在早年阅读小学语文课本的道德文章后,通过接触两本好书,例如《西厢记》,可能会像贾宝玉一样立刻被其美好所吸引,或者在阅读《古诗十九首》后,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冲淡之美。然而,钟嵘将曹植列入《诗品》的上乘之作,并非因其质朴,而是因为曹植的诗歌“词采华茂、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因此,判断文章的好坏是一件非常主观的事情,个人的喜好是最重要的。试图以某个标准来强加于人,例如文笔、结构、幽默感、悲悯、思想性、戏仿程度等作为硬性标准,是难以达到统一看法的。每个人的口味和偏好都是不同的。如果一定要客观评价一部作品,马尔克斯的一个想法很有趣。福克纳和海明威彼此不对付,但马尔克斯同时欣赏这两个人。他没有被标准和偏好所限制,而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表示:“我们写小说的人看小说,就要看这小说是怎么构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