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反应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急性应激反应,又称为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遭遇急剧、严重的精神或生活压力后,短时间内(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心理异常。这种反应通常是短暂的,一般会在几天到一周内自然缓解。


相比之下,创伤后应激障碍,也被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经历了严重且威胁性或灾难性的事件后,精神障碍在应激源之后出现或持续存在。这种障碍的产生通常与个体的应激承受能力和应对机制有关。


另外,还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躯体或心理应激引发的一过性障碍,它并不伴随明显的长期精神问题。这类障碍通常在个体遭遇应激后数小时内自我缓解,只有在易感性和应对能力较差时,症状才会更为显著。初期的症状可能包括震惊、注意力分散、理解困难和定向障碍。后续阶段,个体可能表现出退缩、解离性木僵或过度活跃(如逃遁或漫游),伴有心慌、出汗、面部潮红等惊恐焦虑的自主神经反应。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出现,但在几小时内或几天内就会消退,部分或全部的发作记忆可能被遗忘。


扩展资料

急性应激障碍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可发生在各年龄期,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