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你们好,请看一下这些土豆是什么病

如题所述

这个是马铃薯的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是由环腐棒状杆菌引起、发生于马铃薯的一种病害。马铃薯环腐病菌主要侵染马铃薯的维管束系统,引起植株的萎蔫,叶片的褪绿,块茎组织腐烂。
马铃薯环腐病是最易传染、威胁最大的马铃薯病害之一,对种薯生产来说更是如此。马铃薯环腐病最早于20世纪初发现于德国,在欧洲的一些马铃薯生产国、北美的各国以及南美和亚洲的部分国家都有发生,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此病于20世纪50年代最先于黑龙江发现,到70年代以后逐渐传播到其他省(市、自治区),此病已遍及中国各马铃薯产区。马铃薯环腐病在贮藏期可继续为害,严重时可引起块茎烂窖。
马铃薯环腐病受到检疫法规限制,可通过检疫措施来防治。种植合格脱毒种薯是现有的防治马铃薯环腐病发生的最有效的方法。在田间运用严格的清洁措施可有效地防治此病,如对贮藏容器、农业器具及机械等进行严格消毒。
影响马铃薯环腐病流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病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很短,在土壤中残留的病薯或病残体内可存活很长时间,甚至可以越冬。但是第二年或下一季在扩大其再侵染方面的作用不大。收获期是此病的重要传播时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触传染。在收获、运输和入窖过程中有很多传染机会。影响马铃薯环腐病流行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病害发展最适土壤温度为19~23℃,超过31℃病害发展受到抑制,低于16℃症状出现推迟。一般来说,温暖干燥的天气有利病害发展。储藏期温度对病害也有影响。在温度20℃上下储藏比低温1~3℃储藏发病率高得多。播种早,发病重,收获早则病薯率低。病害的轻重还取决于生育期的长短。夏播和二季作一般病轻。病薯率的高低因品种抗性不同而异。抗病品种病薯率很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8
考虑是马铃薯环腐病。它属于维管束类病害,一般的侵染都在马铃薯生育期的后期,在环境合适的条件下病原菌先行在带病 种块上快速繁殖,然后经过通过养分和水分向上运输过程中逐步在维管束和枝叶上繁殖蔓延,最后侵染根部和新薯块。

马铃薯感染了环腐病以后,顶部的叶片开始有发病表现,出现萎蔫,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叶片下垂,早晚恢复正常。后期严重的时候完全枯死。重病的马铃薯植株叶片短小,不能生长发育。个别品种在发病期叶片有斑枯,然后向上蔓延,最后枯死。拔起发病的植株,发病轻的薯块外表正常,严重的薯块自脐部开始凹陷,有脓状物流出。切开薯块,可以看到在薯块外围表皮下有一圈一圈的发黄坏死 组 织,严重的有黄色脓状粘稠菌液。横切或纵切茎秆,可以看到坏死的维管束。

防治方法: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尽量降低*温,防除发病株感染,发现感病植株后及时拔除销毁。二是每1000kg的种块用25kg的滑石粉加250g左右的农用链霉素拌种杀灭病原菌,然后播种。三是推广小整薯播种。四是切刀消毒,在切种时采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切刀消毒。五是建立无病繁殖基地,进行脱毒育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形成近圆形或不定形的赤褐色至褐色坏死斑,后转变为灰褐色,边缘明显,相互汇合形成大的坏死斑。为害严重时也可侵染块茎,引起植株萎蔫和块茎腐烂。

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在种子里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飞溅传播蔓延。孢子萌发产出芽管,经伤口或直接侵入。生长后期,病斑上产生的粉红色粘稠物内含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雨水溅射传到健薯上,进行再侵染。由于种薯可以带菌,无病地块或从未种过马铃薯的田块,播种带病的种薯后就可能发病。

马铃薯炭疽病怎么防治?

防治方法

一、 平整土地,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适时适量浇水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销毁。

用药参考

60% 甲硫·异菌脲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40-60克/亩 喷雾

70% 咪鲜·丙森锌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90-120克/亩 喷雾

25% 咪鲜·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低毒) 使用75-100克/亩 喷雾

40% 腈菌唑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4000-4800倍液 喷雾

46% 氢氧化铜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稀释1500-2000倍 喷雾

75% 肟菌·戊唑醇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0-15克/亩 喷雾

60% 唑醚·代森联 水分散粒剂(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喷雾
第3个回答  2019-05-16
第2题,除了「き」之外后面都不可能接「た」。くる和いく都是辞书型,いき是ます型,只有きた(来た)才是过去型。如果是走出教室(提问者在教室内),则应该是出ていった。
第4题,绿字理解正确。
第12题,ということ是强调推测出的确定事实,没有“听说”的意思。听说应该是A的“そうで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