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话剧讲述了中国的辉煌

如题所述

真正让中国话剧壮大起来的力量,是那些重拾社会责任这个优秀基因并进一步光大的话剧人士。五四以后,欧阳予倩、田汉、曹禺、夏衍、郭沫若等人一系列关注现实、直面人生的戏剧创作,将中国话剧艺术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准迅速提升到整个民族艺术发展的潮头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最具标识意义的艺术品种。新中国成立后,话剧艺术秉承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借重于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羽翼,无论在戏剧文学还是在综合艺术方面,都获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中国艺术高原上一座奇伟的高峰。就连老舍这样以小说奠定文学地位的人,也禁不住涉猎戏剧这种“最难的文学”,创作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并成就了《茶馆》这样的巅峰之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话剧出现了多元发展的局面,然而,关注人民、反映现实、秉承责任的话剧创作依然是浩瀚主流,力作不断,支撑着中国话剧艺术的大厦。2
大众意识,是中国话剧艺术最为执着的艺术坚守,也是中国话剧艺术的精神旗帜
戏剧这类直面观众的艺术,显现出与欣赏对象更为紧密的关系。观众的多寡、喜爱的程度,往往成为戏剧艺术成败的直接尺度。因此,追求戏剧的大众化,成为远自古希腊、元杂剧,近至大剧院、小剧场的共同诉求。正所谓百花齐放。需要思考的问题是,中国话剧艺术自诞生以来锻造的大众意识还要不要了呢?艺术的大众意识,绝不是简单以观众的数量来衡量的,更不是以票房至上为目的的。事实上,一些创作的迷失和演出的乱象,恰好源自这样的误区。大众意识是什么?是关注大众的生活现实和精神诉求,是提升大众的人生意志和社会信念,是推进大众的文化进步和精神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大众意识,《获虎之夜》呼喊出社会革命的大众心声,《雷雨》映照出精神自由的大众愿望,《屈原》迸发出拯救民族的大众激情,《茶馆》流淌出历史变迁的大众沉思。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否具有大众意识也不能被简单理解为是否直接描写大众生活。与大众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发生密切关联,与大众精神发展方向上的一致性,是大众意识的关键所在。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的时候,戏剧界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国家话剧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是重头戏之一。从入选剧目看,坚持和张扬中国话剧大众意识的剧目,是为主体。除了再度上演《茶馆》《李白》等剧目外,《从湘江到遵义》《兵者,国之大事》《麻醉师》《人民的名义》《长夜》《淮河新娘》《两只蚂蚁在路上》《将军里》等,都是在延循中国话剧大众意识的追求中锻造的新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