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史,党史,团史谁知道最多?

越多越好啊~~~ 比较紧急,达到要求的回答本夏侯重赏~~~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30
国史: 共和国史应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1956年 时期 过渡(新→社) 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主要矛盾:两个阶级两条道路 主要任务: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政治: ①1956~1966十年社义建设 a 1956年八大:内容、意义 b 1959反右倾:左倾未纠正,夸大阶级斗争倾向继续 ②1966~1976十年文革 a 背景及爆发(根源、直接、标志) b 性质危害 c 党和人民群众纠正文革错误的努力:�8�9二月抗争 �8�9粉碎“林”集团 �8�9周恩来调整�8�9邓小平全面整顿 �8�9四五运动 �8�9粉碎“江”集团 ③1976~1978两年徘徊←指导思想:延续“左”---两个“凡是” 经济: ①1949~1952完成民主革命 a土改:时间、特点、意义 b恢复经济:内容、果、意义 ②1953~1956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a过渡时期总路线 b一五计划的实施及成就 c三大改造及意义 外交: 1953年底---1954---1955 2:1956~1978 时期:社会主义曲折探索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水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以阶级斗争为纲) 主要任务: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政治: ①1949~1952完成民主革命 a建立政权--开国大典(条件、意义) b巩固政权:�8�9解放全国大陆,建各级政权(1950/1951);�8�9抗美援朝(时间、人物、结果、意义);�8�9镇反 ②1953~1956建立社会主义政治模式 a 1954: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和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b 1956年八大,确立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总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经济: ①1956~1966十年社义建设 a 1958年“三面红旗” b 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 c调整:�8�91960年冬八字方针, �8�9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内容、作用) ②1966~1976十年文革 a 经济遭破坏,表现P118 b周、邓的调整:1973复苏/1975迅速回升 ③1976~1978两年徘徊 经济建设上急于求 外交: 1971---1972---1972 3:社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时期 过渡(新→社) 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水平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 条件:思想--关于真理标准讨论 b 内容:指导方针--工作 重心转移--伟大决策 c 意义:一转折两形成 ②十四大--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 ③“一国两制”构想 a 萌芽 b 提出 c 确立 经济: ①工作重心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 ②改革开放 a 对内改革:经济体制 �8�9前提/实质/目的 �8�9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非农产业--方向“三化” �8�9城市:所有制、管理体制 b 对外开放:原因、原则、目的、格局 c 成就:农业、工业、交通、外贸、科技 ③十四大:建立社义市场经济 外交: ①八十年代港澳回归谈判,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共和国史专题复习资料整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30
电子书[国史大纲(上、下,钱穆著)]简介 下载地: http://www.77txt.com/txt_162889/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电子书[国史大纲(上、下,钱穆著)]简介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内容于学术思想,政治制度,社会风气,国际形势,兼有顾及,惟但求其通为一体,明其治乱盛衰之所由,闻其一贯相承之为统,以指陈吾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则待教者读者之自加参考,自为引伸。本书主旨则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