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所有有节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分别是星期几

中国的所有有节日,分别是几月几日,分别是星期几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日期如下:
1、春节: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2、元宵节(上元节):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3、土地诞(龙抬头):二月初二,也称“社日节”,社日分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个戊日;4、上巳节:三月初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该节在文字记述中可以追溯到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6、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7、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8、七夕节:七月初七,又名、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9、(中元节):七月十四/十五,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10、中秋节: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11、重阳节:九月初九,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12、寒衣节: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13、下元节:十月十五,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14、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15、腊八节: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16、祭灶节:腊月廿三或廿四,在我国民俗中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小年、谢节、灶王节;17、岁除(除夕):腊月廿九或三十,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涵盖了哲学、人文、历史、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扩展资料:
中国传统节日的发展:
1、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2、大部分节日习俗在,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民俗节日来自于人文与自然文化,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祭祀文化有关;3、每个传统节日有每个节日的活动载体,诸如庙会、灯会、舞狮、、扒龙舟、拜神、祭祖等等;4、大部分传统节日形成于上古时代,由于南北风俗各异,南北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古已有之的节俗活动在中原文献鲜有记载;5、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6、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严肃的气氛中转为娱乐礼仪型。从此,节日变得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7、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1
一月大!元旦节
二月小!龙抬头节
三月大!植树节
四月小!愚人节
五月大!劳动节
六月小!儿童节
七月大!端午节
八月大!建军节
九月小!重阳节
十月大!国庆节
十一月小!十一月的肖邦
十二月大!圣诞节
第2个回答  2023-05-03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妇女节(3月八日),清明节(4月5日),劳动节(5月1日),儿童节(6月1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七夕节(七月初七),教师节(9月10日),国庆节(10月1日),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圣诞节(12月25日),元旦节(1月1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第3个回答  2023-04-01
春节,正月初一
第4个回答  2018-06-20
中国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分别是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公历4月5日前后、农历五月初五、七月初七、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这些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
但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逐渐加深,更多的外国节日也被中国开始接受,如1月1日的元旦、2月14情人节、3月8日国际妇女节、5月1日劳动节、5月第二周日母亲节、6月1日儿童节、6月第二周日父亲节、11月第四个周四的感恩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等。各种节日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但我们炎黄子孙始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永怀对传统节日的敬仰和敬意。
中国公历节日 1月1日 元旦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4月5日 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中国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the Dragon-Boat Festival)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情人节)(Double-Seventh Day)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the Mid-Autumn Festival)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the laba Rice Porridge Festival) 农历腊月二十四传统扫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