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北伐把蜀国从哪里扩大到哪里?

如题所述

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15]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不下。[25-26]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汉中都督王平兴兵据势,姜维和费祎等率军前去支援,曹爽大败。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27]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维派廖化去洮城,此时已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下,姜维独力与魏国众多将领作战,双方互有胜负。[28] 第五次北伐,公

 

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维以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双方平手。[30]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费祎遇刺被害后,姜维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31]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32]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与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经于洮西,王经退守狄道城,后陈泰派兵解围。[33]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为邓艾破于段谷,死伤惨重。[34]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将诸葛诞叛乱,姜维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诸葛诞兵败后始退兵。[35]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维再次出兵,与邓艾战于侯和,为邓艾所破,然后还住沓中。这是姜维最后一次北伐,此时黄皓欲以阎宇替代姜维,姜维因厌恶黄皓擅权,曾向后主请求诛杀黄皓,但后主没有接受,姜维察觉此举可能惹怒黄皓,为了避祸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祸。钟会,邓艾领大军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36] 姜维历次北伐,具体战绩是: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总的来说还是胜多败少,军队损耗也是魏重蜀轻。而且姜维北伐的基点已经从诸葛亮时秦岭西县和子午谷一线推进到西县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线了。正是因为姜维多次挫败曹魏大将曹爽,王经,才使得魏军一直被卡制在秦岭一线。[20] 历年史家对姜维的北伐却是贬多褒少,连年征战,耗损国力至巨。在最后一次北伐进行时,廖化劝姜维休整军队,认为“连年征伐,军民不宁,兼魏有邓艾,足智多谋,非等闲之辈”,建议勿“强欲行难为之事”。[37] 《三国演义》卷末有诗说:“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38] 到了蜀汉后期,优秀的将领所剩无几,称得上的只

 

有王平,廖化,张翼,以及后来的降将夏侯霸。面对强大的魏军,姜维一人要担负起统帅,大将,参谋的全部职责。可见姜维当时作战的艰难,尽管是在这种条件下,姜维仍然能在战术上不断取得胜利。[2] [40] 北伐中的两次失败,都是败在魏将邓艾手里,即便邓艾是魏国最优秀的将领。而且姜维攻,邓艾守,从兵力和补给上也是魏国占优,姜维败在他的手里可谓败得其所。说姜维北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不断衰退的蜀汉政权。[40] 曾有人说姜维北伐造成了蜀汉“兵困民疲”,这的确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样道理,魏国也有损耗,而且作为战败方的魏国损耗远比蜀汉来得大,因此正是姜维的积极北伐才缩小了蜀魏两国之间国力的差距。[40] http://baike.baidu.com/view/56330.htm?fr=aladdin 目测姜维没为蜀汉开疆都是抢人抢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16
领土方面基本上没有扩张,但是他使得曹魏失去对雍凉地区的控制,并多次将雍州物资人力转运(搜刮)到汉中地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8-18
姜维北伐和诸葛北伐不同,诸葛北伐如果打下来了,只要取得险要的地势为立足点,就可以分兵去守,但姜维北伐不同,姜维北伐的总兵力也不过数万人,通常认为是三万左右,他要是分兵去守城,那就叫自寻死路了。
第3个回答  2014-08-16
也觉得是延长了蜀汉的寿命
第4个回答  2014-08-16
打陇右,威胁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