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女情深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词句注释:

①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③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④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⑤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白话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二、《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高楼送客,与友人依依惜别,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三、《劝孝歌》

朝代:清末 作者:徐熙

孔子著孝经,孝乃德之属。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胎婴未成人,十月怀母腹。

渴饮母之血,饥食母之肉。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惟恐生产时,身为鬼眷属。

一旦儿见面,母命喜再续。

爱之若珍宝,日夜勤抚鞠。

母卧湿簟席,儿眠干被褥。

儿睡正安稳,母不敢伸缩。

儿秽不嫌臭,儿病身甘赎。

儿要能步履,举止虑颠状。

哺乳经三年,汗血耗千斛。

儿要能饮食,省口姿所欲。

劬劳辛苦尽,儿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劳,愚怠忧碌碌。

有善先表扬,有过则教育。

儿出未归来,倚门继以烛。

儿行千里路,亲心千里逐。

孝顺理当然,不孝不如禽。

译文:

自古圣贤把道传孝道成为百行源,奉劝世人多行孝先将亲恩表一番。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

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

赤身无有一条线问爹问娘要吃穿,娘坐一月罪受满如同罪人坐牢监。

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白昼为儿受苦难夜晚怕儿受风寒。

枕头就是娘手腕抱儿难以把身翻,半夜睡醒儿哭唤打火点灯娘耐烦。

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湿毯,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

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对天祷告先许愿烧香抽签求仙丹。

煎汤调理时挂念受尽苦愁对谁言,每日娘要做茶饭儿啼哭来娘心酸。

饭熟娘吃儿又喊丢碗把儿抱胸前,待儿吃饱娘端碗娘吃冷饭心也安。

倘若无乳儿啼唤寻觅乳母不惜钱,或喂米羹或嚼饭或求邻舍讨乳餐。

四、《遥寄母女情》

作者: 风清——现代诗歌 

夜里凉风吹,
思乡梦飘飞。
村头知了叫,
山泉水流声。

为求谋生计,
割舍母子情。
远隔千万里,
相呼两不应。

女儿上学想,
上课无心听。
母亲上班思,
针扎手指疼。

寄望梦中见,
如云浮升腾。
仿佛风筝线,
系着两地心。

母亲如筝飞,
女儿紧握绳。
风筝高飞远,
握绳泪满巾。

风传风筝语,
孩儿勿伤心。
勤学健康长,
喜迎风筝归。

五、《别老母》

清代:黄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

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3

1、母女情

作者/李京颖   现代

宝贝,是你吗

妈妈等你好久了

你是坐在花苞里听妈妈说话吗

宝贝,妈妈现在把手放在有你的位置

好快乐,好幸福

你感受到了吗,亲爱的孩子

妈妈想见你,看你可爱的样子

想全世界的爱都围绕着你

咦,这是什么地方

好温暖

我听见有声音呼唤我

一束光芒照过来,我忍不住想抓住它们

我伸了伸手脚,想在里面跑动,跳舞,唱歌

妈妈在哪里,我想见我的妈妈

孩子叫第一声妈妈的时候,我的眼里含满幸福的泪水

孩子迈开第一步的时候,她跌跌撞撞的可爱的样子

是我一生最甜蜜的回忆

还记得,她第一次背着小书包

小小的手牵在我的大手里,走进学校的校门

我百感交集,又担心又自豪

一整天都记挂在心里

妈妈,抱我

妈妈,牵我的手去外面

妈妈,这个世界好大,我哪儿都想去

当我喊出妈妈,妈妈就伸过来温暖的手

当我迈开第一步,妈妈的脸上满是笑意

妈妈的怀抱是幸福的港湾

一只小船就要启航了

妈妈,我想去看美丽的家乡滨海

那里是我幸福成长的地方

孩子,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去吧!天高地长有我结实的臂膀

风吼浪腾有我永远的守望

妈妈,家乡屋檐栓住了远飞的风筝

请让我提笔写歌,歌唱家乡滨海幸福生活

请让再次抚摸家乡滨海这片脉脉故土

2、母女情

作者/才太吉   现代

苦日子过完了

妈妈却老了

好日子开始了

妈妈却走了

这就是我苦命的妈妈

妈妈健在时

我忙于工作了

觉得时间够长够远

我回到身旁时

妈妈却病入膏肓了

觉得心里亏多欠多

这就是你不孝的女儿

妈妈生我时

剪断的是我血肉相连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壮

妈妈升天时

剪断的是我情感连接的脐带

这是我生命的悲痛

妈妈给孩子再多

总感到还有很多亏欠

孩子给妈妈很少

却说是孝心一片

妈妈在时

“上有老”是一种表面的负担

妈妈没了

“亲不待”是一种本质的孤单

再没人喊我“丫头”了

才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飘渺

妈妈在时

不觉得“丫头”是一种爱称和荣耀

妈妈没了

才知道这辈子女儿已经做完了

下辈子给妈妈做女儿的福分

还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再轮到

小时候,妈妈的膝盖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站立和行走

妈妈的话语是导航

我沿着它学会为人和处世

长大后,妈妈的肩膀是扶手

我扶着它学会安稳和守候

妈妈的唠叨是疼爱

我听着它学会关爱和温暖

离家时,妈妈的期盼是扶手

我扶着它历经风雨不言愁

回家时,妈妈的笑脸是扶手

我抚着它洗尽风尘慰乡容

妈妈没了

我迷惘了

瞬时被掏空了

我到哪儿去寻找

我依赖了一生的那个扶手

妈妈走了

我的世界变了

我的内心也变了

变成了没妈的丫头

变得不如能够扎根大地的一棵小草

母爱如天

我的天塌了

母爱如海

我的海枯了

慈母万滴血

生我一条命

还送千行泪

一声长叹

叹不尽人间母女情

3、母女情

作者: 映日荷花    现代

母女

是世界上

最亲近的人

为了女儿

妈妈会舍弃

自己的一切所有

甚至包括最宝贵的生命

因为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

女儿

是妈妈

贴身的小棉袄

一生一世让妈妈魂牵梦绕

带给妈妈世界上最大的傲骄 

母女情

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爱

4、母女情深

作者:唐宗宋祖   现代

湛蓝处,秋色弄情

拥岸的胡杨,嫩黄了景中景

相拉的手,契约了

二十多载的艰辛

相望中,又融成了淡淡的笑容

你长大了,我知足前生

只是在河边,你隐去的脚印

留下我太多的揪心

从此后,我守着家

看你嫁人。过往的岁月里

你是否又在圆妈妈当年的梦

有一天,你终于懂得

放不开手的沉重

我老了,你一定要年轻

我老了,总记得你在河边的歌声 

5、遥寄母女情

作者:微风吹拂   现代

夜里凉风吹,

思乡梦飘飞。

村头知了叫,

山泉水流声。

为求谋生计,

割舍母子情。

远隔千万里,

相呼两不应。

女儿上学想,

上课无心听。

母亲上班思,

针扎手指疼。

寄望梦中见,

如云浮升腾。

仿佛风筝线,

系着两地心。

母亲如筝飞,

女儿紫握绳。

风筝高飞远,

握绳泪满巾。

风传风筝语,

孩儿勿伤心。

勤学健康长,

喜迎风筝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7

母女情深的诗句: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浑浑噩噩如一梦,传来慈母唤儿声。

3、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诗句,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 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律诗,见于《 诗经》。后发展为 五言或 七言 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22

《墨萱图·其一》

元代: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抬头看着一片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来至此很是惭愧。

扩展资料:

萱草又名谖草,古人认为萱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欲睡,可以使人忘忧。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大夫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世民的母亲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后来,游子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古时候,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所以,人们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也代称母亲。该诗为《墨萱图》而题,诗作借助图画中的萱草来表达游子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前四句写北堂之下一排萱草花,在夏风(南风)的吹拂下,色彩鲜艳,芳香尽吐,令人身心愉悦,可是,游子离家后的孤单母亲,此时已无心思欣赏这盛开的花朵,她的心早已飞向漂泊在外的游子身上。摇摆的萱草花呀,你在为谁倾吐着芬芳!

这四句诗意与孟郊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母亲抬眼就能看到堂前的萱草,但此时母亲的心思全在游子的身上,面对鲜艳的萱草母亲自然视而不见。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忘忧草啊忘忧草,你如何能让慈祥的母亲忘却为游子的担忧?接下来四句写慈祥的母亲倚着门扉期盼着孩子一路平安,期盼着儿子早日归来,可是每每想到母亲依门而望的情境,远行的游子心中就有无尽的悲苦。

对双亲的奉养愿望一天天地远去,游子的音讯一天天地渺茫,家中的母亲只能苦挨时日。游子离家时,那不经意回头而见的“慈母倚门”的情境,就这样定格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成为一种温馨而痛苦的煎熬,每每在孤独寂寞时,就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悠悠浮起。

“举头望云林”语用典故,据《大唐新语》载:“(阎本立)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举头望云林”意为眺望双亲居处——抬头望见白云,就不由得想到白云之下的故乡,以及故乡中的双亲。“愧听慧鸟语”写慧鸟的鸣叫勾起了游子疏于奉养的愧疚。慧鸟,疑为“慈乌”,白居易《慈乌夜啼》云“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说的是: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哀伤得一直哑哑啼哭,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仿佛为自己没有尽到反哺的义务而哀伤不已。作者借物抒怀,感慨自己连一个慈乌鸟都不如呀,从而哀痛自己不能尽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