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有哪些出名的故事

如题所述

首先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据《史记》记载,春秋五霸是指在春秋时期实力超强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这五位诸侯。但历史上对此是存在异议的。总结各种说法,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据《荀子》记载,春秋五霸是指除齐、晋、楚外,还有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白虎通》记载春秋五霸是指齐、晋、秦、楚和吴王阖闾;《四子讲德论》中记载春秋五霸是指齐、晋、秦、楚和越王勾践;《汉书》中记载春秋五霸是指齐、宋、晋、秦和吴王夫差;在现在部分中学课本中,有的记载春秋五霸是指齐、晋、楚和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位诸侯在任何一种说法中都有提及,因此两人全票通过,其霸主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争论就出在其他三位霸主身上。

关于他们的故事,从成语故事可窥一二:

齐桓公在春秋时期首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九合诸侯,扶危济困,是比较公认的五霸之首。当时正赶上各国都不强,让他见了一个便宜。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晋文公的功绩是抵抗了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那时候楚国可是第一强国,晋文公有再造华夏之功,所以成为霸主是众望所归。而且晋国由此强盛了近200年,而且后来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仍然很强大,都是由晋文公开了个好头。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楚庄王当政时是楚国最强盛的时期,当然在他以前楚国也很强大,但始终受中原势力压迫,楚庄王打败了中原的超级大国晋国,得以问鼎中原,影响范围极广,当上霸主是当之无愧的。但同时因为这个时候的楚国太强大了,所以中原各个国家联合起来,紧密团结在晋国周围,无形中增强了晋国的力量。而且中原各国开始出损招,秘密培养起吴国来在楚国后院点起了一把火,楚国由此而衰,从此难以再入中原了。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

吴王阖闾任用了孙武和伍子胥等优秀人才,奋发图强,在晋国的支持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一下子把楚国给灭了,让所有中原国家长出了一口气,尤其是晋国,终于消了心头大患。然而晋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吴王阖闾又来和他争霸,晋国争不过,只好让出霸主的地位。但吴国后院起火,被越国抄了后路,吴王阖闾死掉了。夫差的本事也很大,曾打败齐国,并会诸侯於黄池,成为盟主,但立马就被越国灭了。夫差的功劳显然没有阖闾大,毕竟阖闾灭掉的是个超级大国,虽然后来复国了,但也不容易,夫差一个大国也没有灭,而且作了亡国之君,所以不能记入五霸之内。


越王勾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卧薪尝胆,使美人计,消灭了吴国,在徐州与中原各国会盟,成为盟主,正式得到周朝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他基本上是靠暴力,没有什么威望、恩德、仁义之类的东西,成为五霸之一有些勉强,凑个数而已。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秦穆公: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放到现在,他们的关系不被人的唾沫淹翻才怪!但是这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又有几个人敢说三道四?最后来,秦穆公的舅子兼女婿——糟老头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赶走公子圉,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成为有名的“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秦穆公也在重耳死后不久,借机打败已经成为中原的霸主的晋国,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宋襄公,他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人物。宋国本是一个小国,根本没能力称霸,但宋襄公却好高骛远,自不量力,挑起了与楚国的争战。但通过跟楚国的较量,宋襄公丝毫没占到任何便宜,反倒被楚国打得节节败退,最后不幸负伤身亡。因此历史上对于宋襄公为春秋五霸之一的说法表示了怀疑,与齐桓公和晋文公相比,宋襄公似乎不够资格与他们相提并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07
原创 齐桓公 燕国受到外族入侵,燕庄公求救于齐国,于是齐桓公起大军帮助燕国,一举平定孤竹(国名),由于孤竹离齐国较远,因此齐桓公将占领的孤竹国土让给了燕国,燕庄公感激涕零,送齐桓公回去的途中,越过了燕齐边境,由于自古就有国君相送不过国界的道理,于是齐桓公就把燕庄公走过的小块齐国土地也让给了燕国,也就是从这个时候,燕国开始成为北方大国。春秋时期各国君主还不是把目标放在灭掉他国上,而是图“伯”,也就是称霸,“图伯”不仅要有强大的实力,还必须要带领诸侯礼敬周天子,并且很大程度上需要以德服人吗,齐桓公的举动无疑赢得了当时很多国家的尊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成语老马识途就是来源于齐桓公兵伐孤竹的事。 宋襄公 宋襄公一生追求霸业,他把齐桓公作为自己的榜样,尤其是在齐桓公仁义这方面,宋襄公是下足了功夫学,但是怎么看他的作为都是一个迂腐不化,甚至脑袋不开窍的人。最著名的莫过于宋楚泓水之战了,宋襄公命人在大旗上写上“仁义”两个大字,在楚军渡河的时候,大臣们都劝宋襄公,应该击其半渡,可是宋襄公却说,那样是不仁义的做法,于是等楚军全部渡河后,一举击败了宋军。个人认为,宋襄公根本没法跟其他四个霸主比,真不明白这么个脑子不开窍的人为什么会被列为五霸之一 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周游列国倒是很著名的故事。其中在楚国的时候,楚成王以贵宾待重耳,之后问重耳,如今你落难,我却以礼相待,将来你怎么报答我呢?重耳回答,如果将来晋楚交兵,晋军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遵守诺言退避三舍,但并非是纯粹的退让,而是一种战术,退避三舍出自这个故事。 另外还有当初重耳到秦国时,秦穆公也礼待了重耳,并派兵护送重耳回国,当上了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知恩图报,他在位时晋国和秦国关系非常好,成语秦晋之好就源自于此。 秦穆公 秦穆公曾经两立晋君,一个是晋文公,而在晋文公之前,也就是重耳周游列国还没到秦国的时候,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夷吾逃难来到秦国,秦穆公一样是礼待有加,并且在晋献公死后护送他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惠公,但是晋惠公并没有知恩图报,相反还做了对不起秦国的事,而在当初秦穆公护送夷吾回晋国时,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留在秦国做人质,秦穆公还把女儿怀嬴嫁给了他,但是晋惠公死后,公子圉怕秦穆公阻挠他回晋国即位,于是偷偷跑回了晋国当了晋怀公,这一对父子都没对得起秦穆公,于是秦穆公之后才接纳重耳。 另外比较出名的就是秦穆公任用了蹇叔,百里奚等名臣,秦国国力大增,并且秦穆公没有太多参与山东诸侯的争斗,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西部少数民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最终称霸西戎,为以后秦国强大也奠定了基础。 楚庄王 一个故事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吃喝玩乐不理朝政,十足的昏君模样,有大臣进谏,他就做出一副很烦的样子,说如果再有敢进谏的就杀。后来有个大臣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只大鸟,从来不飞,从来不叫,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成语一鸣惊人源于此。后来又有大臣不顾生死进谏,楚庄王很感动,于是从此励精图治,将楚国发扬光大。 另一个故事是又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在吃饭的时候灯突然灭了,就在一片漆黑的时候,楚庄王身边最宠爱的妃子告诉他,刚才有人摸了她一下,她顺手摘掉了那人帽子上的帽缨,请楚庄王待会灯亮的时候处罚那个没有帽缨的人。但是这时候楚庄王下令,所以人都拔掉自己的帽缨,然后才点上灯,这时候那个大臣自然是感激涕零,而其他大臣也深感楚庄王的胸怀宽广 追问: 大哥 不是写个原创就是原创的。。。。你这不是明摆着 此地无银三百两 吗 是不是原创我自己还看不出来?? 回答: 对,我写原创真就是怕你不信 而且事实是,你就是个用什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 来显得自己貌似很聪明的那种人,好像把别人都看透了,自以为很聪明,你能看出来是不是原创,那你说我的是不是原创 我就告诉你了,我是写明原创两字了,而且这也就是我根据自己所知原创的,你爱选不选,大不了当老子回答你问题是浪费时间了,刚来问问没多长时间,以前在 百度知道 也混过一段,反正又不是没见过 追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之上(1)。 庄子 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 惠子 曰:“ 子非鱼 ,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 非子 ,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3)。子曰‘汝安(焉)知 鱼乐 ’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就如你所说,我确实是这种人,你看上面这篇《子非鱼》就是我抄的 但我非得咬着说就是我的原创。。没办法,性格就是这样.....你也说了 <我> 就是个用什么 此地无银三百两 来显得自己貌似很聪明的那种人,好像把别人都看透了,自以为很聪明 不过说实话 这句话我也说过 就冲着这句不知道 到底是谁 是原创的话分给你的 够味道!!!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