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的植物苹果

如题所述

【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苹果Malus pumila的果实。品种有富士、国光等。
【别名】柰,柰子,平安果,智慧果,记忆果,林檎,来檎,联珠果、频婆,严波,超凡子,天然子,苹婆。  【性味】凉,甘、微酸。  【功用】生津止渴,清热除烦。  【营养成分】可食用部分76%。每l00g中含能量218kj,水分85.9g、蛋白质0.2g、脂肪0.2g、膳食纤维1.2g、碳水化合物12.3g、胡萝卜素20μg、视黄醇当量3μg、硫胺素0.06mg、核黄素0.02mg、尼克酸0.2mg;维生素C4mg:维生素 E 2.12mg;钾119mg、钠1.6mg、钙4mg、镁4mg, 铁0.6mg,锰0.03mg、锌0.19mg、铜0.06mg、磷12mg,硒0.12μg。尚含果胶、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在我国古代,根本没有“苹果”一词。苹果,古谓之“柰”,“林檎”,“来檎”、“联珠果”、“频婆”、“严波”、“超凡子”、“天然子”、“苹婆”等。它原产于高加索南部及波斯的滨海一带。我国西北部地区也是苹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已达2000多年,世界园艺学上称其为“中国苹果”,属于苹果家族中的一支,另一支被称作“西洋苹果”。19世纪中叶欧洲苹果入籍中国后,就逐渐代替中国的绵苹果。欧洲苹果先在山东烟台落户,19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山东青岛和辽宁南部,又相继引种,并开始进行经济栽培。中国除原有苹果属树种外,作为经济栽培的苹果品种绝大部分都是从欧、美、日、苏等国引入的,称为西洋苹果。因此说苹果是一种古老的水果并不过分。
林擒味道甘美,能招很多飞禽来林中栖落,所以叫林檎。李时珍说:林檎的果实小而圆。其中关味酸的是楸子。其它还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都是用其具有的色和味来命名的。另有颜色像紫柰,到冬季才结果的。 主治下气消痰,治霍乱腹痛。患消渴的人宦吃。疗水谷痢、泄精、小儿闪癖。经常吃会发热和生疮疖,闭百脉。
东行根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
本词条只与两种植物有关
一、原产中国的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林檎(Malus asiatica Nakai.)见右图,此植物名由来已久,别名众多,在宋代名画《果熟来禽图》中即可清晰地看到其形象,在中医药著作中,它的药用价值也被多次提及。
苹果属植物旧称林檎。宋人有作《席上赋林檎花》词。
《宋书·谢灵运传》:“枇杷林檎,带谷映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时菓则御桃、李子、金杏、林檎之类。”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二》:“ 王梵志 不知名字。 王德和 者,见林禽树有瘿大如斗,破之,中得小儿。” 清 龚自珍 《隔溪梅令·即景》词:“林檎叶叶拂僧窗,闪青缸。” 【植物名】:林檎
【学名】:Malus asiatica Nakai.
【别名】 :花红、花红果、沙果、频婆果、文林郎果、来禽(《王右军帖》),文林果、朱柰、五色林檎、联珠果(《治闻记》),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品汇精要》),林禽(宁原《食鉴本草》),蜜果(《群芳谱》),五色柰(《医神纂要》)。
【科属】: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Malus
【国内分布】:产安徽、内蒙古、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适宜生长山坡阳处、平原砂地,海拔50—2800米。
【性状】:本品梨果扁球形,直径2.5-4cm,表面黄色至深红色,有点状黄色皮孔。顶端凹而有竖起的残存萼片,底部深陷。气清香,味微甜、酸。
【原形态】:小乔木,高4-6m。小枝粗壮,幼时密生柔毛,老时暗紫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1.5-5cm,有短柔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4-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上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下面密被短柔毛。花两性;伞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5-2cm,密被柔毛;花直径3-4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萼片5,三角披针形,长4-5mm,先端渐尖,全缘,内外两面密被柔毛,萼片比萼筒稍长;花瓣5,倒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8-13mm,宽4-7mm,基部有短爪,淡粉红色,雄蕊17-20,花丝长短不等,比花瓣短;花柱4(5),基部具长颈毛,比雄蕊稍长。梨果卵形或近球形,直径4-5cm,黄色或红色,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花语】:诱惑 酸甘,平。
①《千金·食治》:酸苦涩,平,无毒。
②《本草拾遗》:味甘,无毒。
③《开宝本草》:味酸甘,温。
④《医林纂要》:甘酸咸,温。 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止渴,化滞,涩精。治消渴,泻痢,遗精。
①《千金·食治》:止渴。
②《食疗本草》:止消渴。主谷痢,泄精。
③《本草拾遗》:主水痢,去烦热。
④《日华子本草》:下气,治霍乱肚痛,消痰。
⑤《滇南本草》:治一切冷积痞块,中气不足,似疟非疟。化一切风痰气滞。
⑥《医林纂要》:止渴,除烦,解暑,去瘀。 ①《千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②《开宝本草》:不可多食,发热涩气,令人好睡,发冷痰,生疮疖,脉闭不行。 ①治水痢:林檎半熟者十枚。以水二开,煎取一升,和林檎空心食。(《食医心镜》)
②治小儿痢:林檎、构子。杵取汁服。(《子母秘录》)
③治小儿闪癖,头发竖黄,瘰疬羸瘦:杵林檎末,以和醋敷上。(《子母秘录》) 《果熟来禽图》册页 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有林檎果一枝,枝上硕果累累。其上栖息一小鸟,翘起尾巴,挺起毛茸茸的胸脯,作欲飞的情态,形象生动可爱。悬挂着沉甸甸果实的枝柯,仿佛在轻轻地颤动。果叶正反两面的枯荣之态刻画细致,连虫蚀的痕迹都颇为清晰。画面虽然简单,却充满生气盎然的意趣,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全图笔法精工,设色妍美,是南宋初期花鸟画的代表作。本幅款署“林椿”二字,曾经宋牵收藏,《石渠实笈三编》著名。
林椿,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孝宗淳熙(11 74—1189)时为画院待诏。工画花鸟、草虫、果品,以赵昌为师,设色清淡,精工逼真,善于体现自然的形态, 所绘花鸟果品,小品为多,当时赞为“极写生之妙,莺飞欲起,宛然欲活”。传世作品有《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等。 .【念奴娇】《席上赋林檎花》
作者:曾觌
群花渐老,向晓来微雨,芳心初拆。拂掠娇红香旖旎,浑欲不胜春色。
淡月梨花,新晴繁杏,装点成标格。风光都在,半开深院人寂。
刚要买断东风,袅栾枝低映,舞茵歌席。记得当时曾共赏,玉人纤手轻摘。
醉里妖饶,醒时风韵,比并堪端的。谁知憔悴,对花空恁思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