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上家长怎样发言

如题所述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我是张的妈妈,首先感谢老师给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

我们的孩子已经在一起生活、学习了半个学期,这半个学期,孩子们都在成长在进步,这与班主任崔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家长向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冀南阳光小学以它优良的师资,严谨的校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里的老师认真、负责、敬业,这一点,我们每个家长都有目共睹,我们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交给这样的老师都很放心。作为家长,我们就需高度配合老师,让我们的孩子更优秀更出色。

我们班有太多优秀的孩子,在座的家长都有很多成熟的想法、成功的做法,今天,我有许多的困惑和不足,今天,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第一,与老师积极沟通

我的孩子是这学期考入冀南阳光小学的,在原学校,孩子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来到新学校,孩子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很不适应,几次哭闹着要回原学校。

我知道,我可以以家长的权威要求他,时间长了,他就会老老实实地待在这里,但我也知道,这样的结果是孩子心理备受压抑,是与父母的疏离。

我们先是应他的要求天天来接,同时把孩子的这一情况与老师作了沟通。崔老师便鼓励孩子积极适应新的环境,尽快和老师同学熟悉起来。在我们的努力和老师的关注鼓励下,孩子很快融入了集体,有了自己的朋友,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也不再闹着回原学校了。

第二,树立老师的绝对权威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使命,也是老师的责任。为了这份使命与责任,老师会尽自己的所能去上好课,带好班,教育好孩子。他们虽然与学生没有半点血缘关系,但他们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地教给孩子。

然而再优秀、再负责的老师,也总有力所不能及的时候。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我家孩子曾抱怨作业多,我跟孩子说:老师让你们多写,是因为熟能生巧,只有多写多练,才能掌握扎实,才能更好地进步。

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家长一定要树立老师的绝对权威,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下与老师交流,但决不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有任何抱怨。

第三、做陪伴型父母

著名特级校长李镇西曾说:学校教育很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

学校教给孩子的是文化知识,而孩子良好的品行、优秀的习惯、读书的兴趣、坚强的意志、长久的幸福感,都来源于父母与家庭。

我们总说生活艰难,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可也许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现在,我们的孩子都住在学校,如果孩子初中、高中再到外地上学,孩子在我们身边的时间真得不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多珍惜这些时光,好好地陪伴孩子。

我们不可能按理想或者理论的状态跟孩子相处,教育他,达成母慈子孝,父慈子孝,生活中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甚至鸡飞狗跳,这个时候怎么办?

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孩子比你想象的成长得更快,有些东西再不教就来不及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关注他们的情绪态度。如果我们内心深处认为他幼稚,他无理,他没有资格,那么表露在外的就会是武断,烦躁,缺乏耐心的沟通,哪怕你再说愿意跟孩子沟通也无济于事。

我们要在心底保留对他幼稚,有时无理甚至强词夺理的认可,同时欣喜于他跟我们的每一次越来越深入的沟通,相比于此,他不说话,说不出话,不知道怎么说话,甚至懒于沟通,交流,反而是更让我们焦虑的。

尽管我们的工作都很忙,事情很多,但无论怎样,也要抽出时间来多陪一陪孩子,多和孩子做一些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关心。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也是爱与信任的碰撞。家长信任老师,支持老师,孩子才会更加信服老师。老师尊重家长,靠近家长,孩子一定更加努力学习。

我们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对孩子充分了解,针对他们不同的特点来引导,积极配合老师。我相信,在崔老师教育和带领下,我们家长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想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父母一旦缺席,孩子的人生中、性格里,就会有 一个再也补不上的漏洞。

俞敏洪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

父母的一言一行,好的坏的,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是完整的。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事业多么成功,也抵不了在教育孩子上失败所带来的后果。

想起自己看过的一些书,这些理论放到生活实践中,在每一个如此不同的孩子身上,在每一件如此具体的事例上,如何使用得当,如何能发挥正面积极的效果,太难了,我真切的感受,养孩子,没有绝世武功秘籍,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孩子,具体分析,做父母的想简单,想武断,想偷懒,孩子就给你颜色看,所以,我从与孩子的日常相处中很具体的事例,从中获得的感想以及领悟到的与孩子相处之“道”,道与术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道很难言,但道可以衍生出各种术,所谓一能百通。

知道孩子他出了什么问题,哪儿不对了,他适合什么,该如何对待他,面对他成长中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能够在出现端倪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及时介入,尽快度过孩子不同阶段的磨合适应期。有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机会是瞬间出现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只有你真的在乎孩子,真的非常了解他们,找到独属于孩子的道,才能敲开孩子心扉,发现转机,真正解决问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我们当父母的对了,孩子自然就对了。

远行,不代表就有了诗,只是去了远方,如果想享有诗意的感觉,就要在心里存放想要的风景。最好的人生应该是: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

远行,不代表就有了诗,只是去了远方,如果想享有诗意的感觉,就要在心里存放想要的风景。最好的人生应该是:既有深沉的想法又有世俗的趣味,既有仰望星空的诗意又有脚踏实地的坚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