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包括哪些?

如题所述

建筑工程项目包括:工程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建设项指具有一个设计任务书和总体设计,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管理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工程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往往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组成。

拓展资料:

分类

建设项目

指具有一个设计任务书和总体设计,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管理上具有独立组织形式的工程建设项目。一个建设项目往往由一个或几个单项工程组成。如:一个工厂、一个住宅小区、一所学校等 [1]  。

单项工程

是指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建成后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它是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应单独编制工程概预算。如:工厂中的生产车间、办公楼、住宅;学校中的教学楼、食堂、宿舍等。

单位工程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独立设计,可以独立组织施工,但建成后一般不能进行生产或发挥效益的工程。它是单项工程的组成部分。如: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等。

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它是按工程部位、设备种类和型号、使用材料和工种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出来的工程,主要用于计算工程量和套用定额时的分类。如:基础工程、电气工程、通风工程等。

分项工程

通过较为简单的施工过程就可以生产出来,以适当的计量单位就可以进行工程量及其单价计算的建筑工程或安装工程称为分项工程。如基础工程中的土方工程、钢筋工程等。

流程

工程前期:

首选建设单位预先做好市场调查,看是否在此开发会有什么样的前景,随后编制可行型研究报告,规划蓝图,办理土地使用证,城市规划许可证。地质勘探单位进行勘探,设计单位招标,确立设计单位,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及甲方的规划蓝图开始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图纸审批,去消防部门备案,去所在地建委备案,去当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备案,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招标,确立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然后进入施工阶段的工作。

施工阶段:

首先有规划部门给出该建筑的施工红线范围、坐标、高程,施工单位首先作好场地的平整,再根据规划给出的坐标点及高程进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报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有监理单位报甲方,甲方报规划审批。

审批合格后通知施工单位进行下道工序即基槽开挖——基槽验收(甲方、设计、勘探、施工、质检站、监理六方验收)——基槽放线——基础垫层——基础结构施工——基础验收——基础回填(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验收)——主体结构施工——主体结构分部验收——建筑装饰装修——水暖系统、电气系统、通风与空调、消防报警系统安装与调试——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施工资料移交——甲方备案、消防验收——投入使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建筑工程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1-04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时,应当以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编制施工设计方案。当前,该类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是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正式操作前,施工人员先要整平施工现场,开挖排水沟,并结合施工设计方案确定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以便落实放线工作,进而明确桩位坐标;其次落实桩柱钻孔、浇筑混凝土等工作,在钻孔期间,合理架设水泵与桩架,同时将地下水位控制在泥浆液面以下;最后将适量的泥浆有序注入孔内,以维持钻孔的润滑度,进而减小后期施工的阻力。2、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一般而言,土石方工程涉及场地平整、土石方填筑、基坑和管沟开挖等环节,而不同环节对施工条件的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施工方法及设备。例如,反铲挖掘机更适用于开挖含水量大的一类、二类、三类砂土以及独立基坑。土石方开挖和回填技术是建筑施工技术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先要收集并计算出土壤密实度、含水量等各项数据,再结合施工技术的不同特点与具体的运输要求,最后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保证开挖和回填的安全性。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要科学合理地编制出边坡支护方案,尽可能优化基础并增强其稳定性与抗震性。3、砌筑工程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砌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找平。正式砌筑前,相关施工人员应在明确基础防潮层的基础上确定各层标高,然后使用水泥砂浆或者细石混凝土完成找平工作。(2)放线。施工人员根据龙门板上标注的轴线和施工图纸上注明的墙体尺寸,用墨线在基础顶面上弹出墙的轴线、宽度线,以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3)摆砖。放线完成后,施工人员便可在基面上按选定的组砌方式对干砖进行摆放,同时核查门窗洞口等位置的放线长度与砖块摆放长度是否一致。(4)立皮数杆。施工人员要利用皮数杆来测量砖缝厚度与过梁等处的具体标高。(5)挂线。施工人员要采用单面或双面挂线的方法使砌体处于垂直、平整状态。(6)砌砖。施工人员要采用“三一”砌砖法在砖块摆放位置开展砌筑工作。(7)勾缝。施工人员要用灰浆等材料清理和修正墙面,以确保其表面平整。4、电气接地施工技术电气接地施工技术是防雷接地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升建筑物防雷效果、保证防雷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该技术的运行原理是借助防雷接地系统及时将建筑物遭受的雷电转移到地面,以减少雷电危害。在具体操作时,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施工要求合理选用接地装置,并严格规范接地施工流程。施工人员可以采用共同接地的施工方式进行防雷系统的安装与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接地电阻不可大于1Ω。如果电气接地施工未达到预期效果,则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人工接地极的方式进行处理,并在搭接圆钢、底钢板的时候,将搭接钢筋的长度控制在底板钢筋直径的6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还要重视防雷设施的焊接工作,以保障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施工人员还应通过喷漆等方式来做好设备防腐处理,同时做好相应的标记,以便后续施工。5、建筑防水施工技术防水处理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建设过程中出现渗漏水问题,那么建筑物的建设质量将难以保障。例如,施工缝或裂缝导致的屋面渗漏水,外墙开裂导致的外墙渗水,防水设施不到位导致的浴室、洗手间防水性能下降等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因此,相关施工人员要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材料,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合理选用防水施工技术,对房屋拐角等漏水概率较大的部位进行防护,从而提高建筑物的防水性能。具体措施如下:(1)施工人员要提高防水层的施工质量,并视情况增设防水涂料层;(2)当屋面出现漏水时,施工人员先要凿除漏水点附近的保护层,再对保护层进行修补,必要时可以对屋面进行全面返修;(3)在处理外墙的渗漏水问题时,施工人员应凿除渗漏水位置的外墙抹灰层,及时封堵外墙的沟缝和孔洞,清理现场后,再进行抹灰与找平处理;(4)在处理混凝土裂缝时,施工人员可以沿裂缝走向,每隔一段距离在裂缝内打入注浆钉并注浆,待墙面干燥后,便可拆除注浆钉并修复装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