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北当阳电厂管道爆炸事件”的心得体会

如题所述

对“湖北当阳电厂管道爆炸事件”的心得体会:

一、三问高压蒸气管道为何外泄

    发电厂调试项目是怎么爆裂的:

“声音非常大。”8月11日下午3点多,当阳市坝陵办事处何畈村村民杜秋心正在家中午睡,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不久后,湖北省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周边拉起了警戒线,消防车、救护车陆续密集进入厂区。当晚7时在现场看到,数十辆车辆闪着警灯停靠在一旁,通往厂区的道路被封锁,外围马路各处有近百名群众围观。一位附近华强化工厂职工说,事发厂区是由华强化工与其他公司新近合建的,由于刚刚投产人员紧缺,本打算抽调他过去,他因事没去,由此逃过一劫。当地通报信息显示,截至11日晚20时,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项目事故已导致21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2.高压蒸气管道蒸气外泄是怎样发生的?

事故发生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立即派出工作组紧急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协助地方全力做好现场救援和事故处理工作。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市长马旭明率市有关负责同志及市安监、经信、质监、卫计等部门,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处置工作。当地还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妥善地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湖北省领导李鸿忠、王晓东、傅德辉从武汉赶到赶到现场,实地查看事故情况,研究部署事故处置和善后工作。根据事后进入现场的人员描述,事故现场位于湖北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间热电项目厂房内,在数百平米的房间内,总控制平台和高压蒸气管道处于同一空间,现场画面显示,蒸汽外泄将总控制平台监控显示频几乎全部震碎,灯管、桌椅和纸片遍布厂房,现场一片狼籍。根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当阳市马店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电项目在建调试过程中,因高压蒸汽管道破裂,蒸汽外泄所致。

3.善后工作是怎么开展的?

当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名主治医师透露,重症监护室内有多名重伤者。他向一名家属小声介绍救治情况,家属表情凝重。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一名主管护师介绍,重症监护室内,两人可能有生命危险。有伤者有内脏损伤,呼吸、心跳都有问题。一位伤员在华强化工工作了9年,刚调到新厂区一个多月。据他的舅舅介绍,事故发生后,其因伤势过重被紧急送往当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目前,全部伤员均已送往医院救治,项目装置已关停。当地已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妥善地做好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二、压力管道安全操作知识

煤矸石发电厂的原理和一般火电厂一样,利用煤矸石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锅炉产生高压水蒸气驱动汽轮机,汽轮机与发电机在同一根轴上,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在锅炉和汽轮机之间,有连结二者的高压蒸汽管道,即此次爆炸的管道。高压蒸汽管道焊口不牢固,或者老化等原因都可能发生爆炸,蒸汽管道里的水蒸气一般有五六百摄氏度,“一旦爆炸,瞬间就会充满大片区域,里面的设备和人员都有危险”。蒸汽管道并非发电厂的核心,但却是连结锅炉和汽轮机的“命脉”,是发电机的动力来源,因此很重要。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是保证和延长使用寿命、避免发生事故的重要基础。压力管道的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压力管道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经常检查压力管道的防护措施,保证其完好无损,减少管道表面腐蚀;

    阀门的操作机构要经常除锈上油,定期进行操作,保证其操纵灵活;

    安全阀和压力表要经常擦拭,确保其灵敏准确,并按时进行校验;

    定期检查紧固螺栓的完好状况,做到齐全、不锈蚀、丝扣完整、联结可靠;

    注意管道的振动情况,发现异常振动应采取隔断振源,加强支撑等减振措施,发现摩擦应及时采取措施;

    静电跨接、接地装置要保持良好完整,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停用的压力管道应排除内部介质,并进行置换、清洗和干燥,必要时作惰性气体保护。外表面应进行油漆防护,有保温的管道注意保温材料完好;

    检查管道和支架接触处等容易发生腐蚀和磨损的部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及时消除管道系统存在的跑、冒、滴、漏现象;

    对高温管道,在开工升温过程中需对管道法兰联结螺栓进行热紧;对低温管道,在降温过程中进行冷紧;

    禁止将管道及支架做为电焊零线和其它工具的锚点、撬抬重物的支撑点;

    配合压力管道检验人员对管道进行定期检验;

    对生产流程的重要部位的压力管道、穿越公路、桥梁、铁路、河流、居民点的压力管道、输送易然、易爆、有毒和腐蚀性介质的压力管道、工作条件苛刻的管道、存在交变载荷的管道应重点进行维护和检查;

    当操作中遇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

    (1) 介质压力、温度超过允许的范围且采取措施后仍不见效;

    (2) 管道及组成件发生裂纹、鼓瘪变形、泄漏;

    (3) 压力管道发生冻堵;

    (4) 压力管道发生异常振动、响声,危及安全运行;

    (5) 安全保护装置失效;

    (6) 发生火灾事故且直接威胁正常安全运行;

    (7) 压力管道的阀门及监控装置失灵,危及安全运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电力生产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生产安全又是这一系统工程中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电力生产事故有三类:一是“天灾”,如雷电、大风、暴雨、施工爆破等不可控或不便控的自然因素,有其突发性。二是线路、设备、器材的“先天不足”,有其隐蔽性。三是“人祸”,人为地违法、违规、违章,有其盲目性。且占所有事故中的绝大部分。而“人祸”又可分为三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对规章明知故犯,明知这样做不符合要求,但图一时方便或抱着侥幸心理的习惯性违章。其二是对规章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工作中又恰好在其二中发生了问题。其三是对规章不懂装懂,稀里糊涂,发生了事故才”恍然大悟或恍然半悟。

显而易见,工作人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所有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工作人的主观愿望。因此,“我要安全”也就仅仅是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要真正取得确保电力生产安全这一客观效果,就必须解决好“我会安全”这一根本。

大凡发生了事故后,总结时都不难得出:“安全基础不牢,安全观念淡薄,安全管理不善,技术素质不高,安全防护能力弱,习惯性违章”等诸多教训的结论,都会把违章作业认为是事故的“病灶”,也提上了人们的议事日程。但深层次地去分析违章作业存在的原因,拿出切实可行的从源头上杜绝违章作业的办法来,是不是真正摆上了我们各级安全部门、管理者、生产人的办事日程?

勿庸置疑,经过有电以来的生产实践和血的教训,总结提炼了一套有效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的规章制度。各电力生产企业又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生产时期制定了大量的具体保证措施,以及上级随机性,针对性的电力安全生产的指示、通报、要求等。这些是确保电力生产安全的依据,且有唯一性。但是电力生产是一个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过程,从事生产的人又是这个过程是否安全的决定因素。而人的认识水平,接收能力,工作姿态,经验积累等等又各尽不同,要把所有确保电力生产的依据变为每一个从事电力生产的职工的自觉行动,解决好“我会安全”的问题,应是从事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者,生产者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课题。笔者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首先,要为我而学。安全既是电力生产本身的需要,更是从事生产职工的生存需要,安规技规既反应了电力生产安全的客观规律,又是从事生产人的行为规范。因此,每一个从事电力生产的人,都应明白学习安全技能,既是企业的需要,更是自我的需要。这就需要“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不要“实用主义”、“形式主义”。把强制性与自觉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学习,反复学习。从个体到团队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并制定配套的学习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点滴学习,日积月累,这样不仅能够对安规、技规等安全生产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就能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自如。也只有人人成为安全明白人,才能事事做到安全人。

第二,要因人施训。近些年来,职工队伍生产技能、安全防护能力差,人才断层等已达成了管理者的共识。把加强教育培训也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力措施。但各级抓各级的事,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真正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链还是力度不够。往往形成上级制定安全措施“一字一字地抠”,经逐级折扣后贯彻到生产中却“一把一把地丢”。因此要把从事电力生产的各类人员分门别类,拉开梯次,有的放矢地逐级制定年度、月度培训计划,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专人负责。充分利用班组站法定的每周一次安全学习和每天班前会进行。这样每周解决一个难题消除一个不安全隐患,一年就能解决52个“会”和消除52个不安全隐患。每天学习一条技规、安规,一年就能学懂弄通200多条。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耳濡目染地强化人的意识,就能潜移默化地在职工队伍中形成一道事故的防线。

第三,要善于纠偏,电力生产暴露问题和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正视问题和善于做到“见于未萌,禁于未发”。有效的办法就是边生产边整顿,发生问题及时整,安全顺利定期整。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和“温习规程与包扎‘伤口”’一样重要的深刻道理。自己发生了事故多从自我找原因,不要“摔了跤总怪路不平”。把别人的事故当着自己的教训来接受;把小问题当着大问题来解决;把带有倾向性和危害性的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根本方针。

“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需要漫长的过程,而“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更需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甚至说是一个无终极的课题。笔者提出以上粗浅认识和解决途径还远远不能解决“我会安全”的问题。此文主要是基于安全生产观念上的一次完善和“抛砖引玉”,其目的是引发从事电力生产的职工围绕“我会安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