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的意思是什么文言文

如题所述

⑴于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芦置于地.②乃入见.③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④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⑤良乃入,具告沛公.⑥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⑵才,这才.例:①虽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损而润色之.(乃:然后才.)②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③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境”之句为妙.
⑶却.例:①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③今君乃亡赵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来是.例:①视之,乃庞德也,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一说这里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⑤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门抱关者也.⑧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⑨是乃仁术也.
⑸竟然.例: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⑹他的.例:是芋视乃妇也.⑺乃至,甚至.例:蒙冲斗舰乃以千数.(乃:一说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难堪,似成弃物;乃摘而藏之,双备经年裹物之用.②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⑽这样.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9
意思很多:
◎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 是,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具体要结合语境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14
乃的意思是 于是
第3个回答  2018-03-22

nǎi
①<代>你(的);你们(的)。《示儿》:“家祭无忘告~翁。”
②<代>这;这样。《齐桓晋文之事》:“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③<动>表判断,是。《赤壁之战》:“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④<副>竟然;却。《桃花源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⑤<副>才。《祭十二郎文》:“闻汝丧之七日,~能衔哀致诚。”
⑥<副>仅仅;只。《垓下之战》:“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⑦<副>又。《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
⑧<副>甚至。《赤壁之战》:“蒙冲斗舰~以千数。”
⑨<连>于是;就。《岳阳楼记》:“~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第4个回答  2018-03-30
乃在文言文中的含义:
1、作为代词:
(1)你,你的
举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2) 他的
举例: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3) 此,这个
举例: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4) 这样,如此
举例: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2、作为动词:
(1) 是,就是
举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袁可立子袁枢)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明 王时敏在《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3、作为副词: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举例: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2) 只,仅仅
举例: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举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
举例: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邪。——明·宋濂《看松庵记》
(4) 却
举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举例:公(袁可立)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作为连词:
(1)可是,然而
举例: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乃,是指中国汉字。读音:nǎi。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词性为代词、动词、副词、连词。结构为单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