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大城市人均收入排行:我国各大城市收入水平究竟如何?

如题所述

【40个城市人均收入排名】在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大城市通常就业机会较多,工资水平较高。那么,我国各大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究竟如何?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的统计分析,我们整理了40个关键城市的全体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哈尔滨市、长春市等部分关键城市数据尚未公布,未纳入统计分析)。目前,已有七个城市的平均收入超过了六万元,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的收入水平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广州、武汉、合肥、济南、沈阳、太原、兰州、银川等城市发布的数据,只有城区和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没有全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数据。我们依据这些城市2019年的常住人口和城市化率,计算出全体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该数据可能与最终的实际数据存在一定偏差,仅供参考。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以72232元的平均收入领跑全国。上海市民政局分析指出,2020年上海居民收入增长呈现几个特点:一季度稳定、二三季度显著下降、四季度企稳回升;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对城市居民更快缓解,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市居民;强有力的民生保障措施是“稳收入”的重要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再次领跑全国,增长速度位于全国中上游。
北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69434元,接近七万元。从行业分布来看,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而京沪地区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推动了居民平均收入的提高。
在华南地区的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以及来自长三角的三个新一线城市苏州、杭州和南京,平均收入分别为64874元和63289元。深圳的平均可支配收入为64878元,比去年增长了3.8%,增长速度比去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
苏州是一个例子,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评定数量、净增数量和有效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72家,接近一万家,再次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杭州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20年,全省数字贸易关键产业链完成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去年提升1.9个百分点;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技术产品生产制造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113亿元、3441亿元和1090亿元,增长12.7%、12.9%和14.7%。
南京市全年度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871家,总数达6551家,增长39.98%。全年度增加创业板上市公司、新三板转板公司3家、5家,增加上市公司12家,上市公司数量达126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并不高,例如福建的两个万亿元级GDP城市泉州和福州,全体居民平均收入仅为4万左右。这与其产业布局有关,福建是民营企业占比较高的省份之一,包括泉州等地以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轻工业为主导,相比国企,这些民营企业的收入要低得多。
在40个城市中,长沙是唯一一个来自西部地区的城市,其平均收入超过了东部沿海的青岛、天津、福州和泉州等地。长沙市全体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51477.60元,同比增长5.7%。
武汉市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出现下降。2020年,武汉城区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50362元,比去年降低2.6%;乡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为24057元,降低2.9%。但随着武汉的快速恢复,收入也在迅速提高。尤其是武汉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也有助于收入的稳定和提升。
总之,我国城市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与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和民生保障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