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了贾宝玉,为何又安排个甄宝玉?他的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在古典小说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作者在人物角色的设定时,非常喜欢为书中的主角增设一个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配角,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水浒传》中的李逵和李鬼以及《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甄宝玉等等。特别是《红楼梦》中的两位宝玉,两人不仅名字相同,就连外貌、年龄、性情也几乎一模一样。那么,曹雪芹设置甄宝玉这一角色的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第一,《红楼梦》中的“甄”与“贾”

除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外,《红楼梦》中还描写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家族,那就是甄家,几乎每一个书中提到的甄姓人物,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甄士隐、甄英莲(香菱)、甄宝玉等等。关于“甄”与“贾”的关系,《红楼梦》开篇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太虚幻境中,又有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根据这段描写以及对联,可以看出梦幻与真事、幻境与现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甄(真)即是贾(假),贾(假)即是甄(真),二者虽平行存在,实为一体。

第二,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甄宝玉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在第二回,贾雨村介绍自己的学生中有一位性情与贾宝玉相似的甄宝玉,他们都是对女儿家情有独钟。第二次是在第五十六回,甄家来贾府送礼,我们从四位妈妈见到贾宝玉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与甄宝玉几乎一样:

众媳妇听了,忙去了,半刻围了宝玉进来。四人一见,忙起身笑道:“唬了我们一跳. 若是我们不进府来,倘若别处遇见,还只道是我们的宝玉后赶着也进了京了呢。”

随后,贾宝玉回到房中榻上睡觉,在梦中以甄宝玉相见,同时二人的服侍的丫环、住所也几乎相同,更意味深长的是,此时甄宝玉也在睡觉。

因此我们大胆得出结论,贾宝玉是甄宝玉的影子,甄宝玉是现实中的人,而贾宝玉是虚幻的,生活在幻境中,二人其实是生活在平行宇宙中的同一个人,其名字、年龄、性情乃至最终的结局均是一样的。作者写甄宝玉,其实就是在预示贾宝玉的命运。正如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二回的批语中说道:

“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者,则正为真宝玉传影。”

第三,甄宝玉的结局

书中第二回,贾雨村对甄宝玉的所作所为进行了一番中肯的评价,非常具有预见性:

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之根基,只可惜他家几个姊妹都是少有的。

可见,甄府的衰败已成必然,甄宝玉的结局也将是极为落魄、潦倒的。第七十五回,王夫人向贾母禀告甄府被抄家,甄家人被治罪的情况。那么按照“甄”与“贾”的关系,贾府被抄家治罪也将时日不远了

第四,甄宝玉的原型

据书中描写,甄家共接驾四次,现实中的曹家也是如此;甄府坐落于南京,现实中的曹家也是长期担任江宁织造,同样居住于南京;甄府两位姑娘嫁到了北京,而曹家的两个女儿是如此,并成了王妃;甄家送给贾府的各色丝绸布匹与曹家织造之职相呼应;甄宝玉在十四岁是家中被抄,而曹家被治罪时曹雪芹的年龄也与之相仿。种种迹象表明,甄府的原型就是现实中的曹府,甄宝玉对应的原型就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真真假假,亦真亦幻,无论是甄宝玉,还是贾宝玉,本质上也只是一块被人遗落、毫无用途的破石头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21
之所以这样安排其实就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遐想,真亦假,假亦真,正是读者贯穿全书的重要线索,有了甄宝玉的出现才会勾起贾宝玉对人生的思考。
第2个回答  2021-05-21
他是贾宝玉的另一个存在,也是为了让观众不再遗憾这个悲剧的结局,甄宝玉考取了功名,并且也合家欢乐的生活着
第3个回答  2021-05-23
当贾宝玉(封建皇权)同时出现两位竞争者,却二者棋逢对手,骑虎相当,相互对峙又分不出伯仲,必须会出现两个宝玉,双方各执一词,认为自己的是真的,别人的是假的,其实真的也是假的,假的也是真的,关键看最后成功者所掌握的,假的变成了真的,没有的变成了有的,即: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成王败寇。
第4个回答  2021-05-21
贾宝玉的梦遇甄宝玉,完全可以做为一种异态的心理活动来研究。贾宝玉与书中其他人物的一大区别在于他的精神分裂或精神分裂病史
人们在这种病态异态之中,由于放松了有意识的自我的控制,常常会反映出更深层的精神活动、精神状态,至少能反映出精神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