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消费者剩余假设过桥的需求函数是:Y=1 000 000 - 50 000...

经济学 消费者剩余 假设过桥的需求函数是:Y=1 000 000 - 50 000P,其中Y是指桥的需求量,P是指每次过桥的费用(以美元计),假定桥的成本是800万美元,请解释为什么在过桥费不能弥补这一成本的情况下仍然要修建这座桥?

消费者剩余根据定义就是需求函数和价格线P所夹的三角形面积.
a、每次过桥的费用是0美元时,这个三角形的高为需求量为零时的价格水平:即Y=0,此时,1000000-50000P=0 所以P=20
这个三角形的宽为此时的需求量,即 :Y=1000000
所以消费者剩余为1000000*20/2=10000000
每次过桥的费用是1美元时,这个三角形的宽为此时的需求量,即 :
Y=1000000-50000=950000,此时三角形的高为20-1=19
所以消费者剩余为950000*19/2=9025000
每次过桥的费用是20美元时,这个三角形的高为20-20=0
所以消费者剩余为0
b 收支相抵时收入等于成本
PY=1800000
带入Y=1000000-50000P,解得P=2
根据三角形的思路算消费者剩余:
此时,三角形的高为20-2=18,三角形的宽为Y=1000000-50000*2=900000
所以消费者剩余为18*900000/2=810000
拓展资料:
1、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又称为消费者的净收益,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衡量了买者自己感觉到所获得的额外利益。
在自愿交易的条件下,消费者通过选择最优的消费数量可以使得自身的情况得到改善。借助于上面推导的消费者需求曲线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度量经济交换多得的好处。
首先,从改变对消费者需求曲线的理解开始。需求曲线不仅表示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在购买特定数量时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但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价格是给定的,所以在其支付愿意与实际支付之间存在一个差值,这就构成了一种“心理剩余”。消费者为得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与实际必须支付的数额之间的差被称为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总剩余可以用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和价格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表示。
2、由消费者剩余可知:
第一,如果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剩余下降,反之,如果价格下降,则消费者剩余上升;
第二,如果需求曲线是平的,则消费者剩余为0。
比如一场电影的票价为20元,可消费者对它的价值是50元,那么消费者剩余则是30元。如果想尊重买者的偏好,那么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一种好的衡量标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1
YP-800万,求导,1
000
000
-
10
0000P=0
p=10,求两阶导,为负数-
10
0000小于0,当p小于10时,需求量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