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包拯额头确实有个月亮吗?为什么脸黑黑的呢?

如题所述

历史上,“包青天”包拯的额头上并没有月亮。他的脸总是黑黑的,是因为后世的人们为他创作出的独特形象,喻指他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不畏强权。

额头上的月牙图案代表“明镜高悬”,人们认为他白天处理人间的事情,晚上处理阴间的事情,有这个月牙的标记,就可以自由来往于阴阳两界不受阻碍了。

其实,在安徽合肥包公祠中的一幅包拯老年时的写真像里,看出包拯其实是很白净的,据说身高不到一米七,而额头上也并没有月亮图案;另外的“宋龙图学士”像,也证实他的长相和普通人并无大异。

人们之所以会为他虚构出一个黑脸带着一弯新月的形象,这和他的政绩分不开。

经历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县庐州(今合肥肥东县)一个叫包村的小山村(今合肥市肥东县包公镇)。其父包令仪考中进士做了知县后不久,便把家迁到合肥城内。

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考虑到父母年迈,包拯便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舍他离开家乡,包拯又辞去官职在家赡养父母。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后,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即使守丧期满还是不忍离去。在同乡父老的劝解下,包拯直到景佑四年(1037年)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进入仕途的包拯,先后在多处任职,在每一个职位上都竭尽全力地为朝廷解忧、为百姓谋取福利。甚至还弹劾权贵,为人公正铁面无私,赢得了百姓们的爱戴。因此,在民间享有“包青天”及"包公"的美誉,京师亦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所以,后世将包拯视若神明来崇拜。

嘉佑七年(1062年),六十四岁的包拯逝世,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牛舌案

包拯到天长县上任后,有个农民县衙哭诉,说家中的耕牛被坏人割了舌头,请求捉拿凶手。这个案子虽然小,但影响非常恶劣。包拯斟酌一番后,便让告状的农民回家把牛杀掉去集市上卖钱。报案的农民很气愤,因为屠宰耕牛是犯法的行为。包拯让他放心地去杀牛,并叮嘱他,不能对外说是被人割了牛舌头。那人见包拯不像说笑,便一一照办。

果然没多久,有人去找包拯“报案”,说有人私自屠宰耕牛。包拯立即下令把这个报案人抓起来。一番审问下,这人很快就如实招认了。原来,这个人和耕牛的主人有矛盾。为了报仇,就寻机割掉了耕牛的舌头。如今见耕牛主人不敢声张,又私自宰了耕牛,以为可以“痛打落水狗”,便来公堂报了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7
真实历史上的包拯不仅没有脸黑黑的,反而是个白面书生,额头上也没有月亮,只是后来人们为了衬托他铁面无私的形象,而美化出来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0-12-07
并没有一个月亮,因为黑色在戏剧中代表忠诚,包拯的形象是通过戏曲改编的。
第3个回答  2020-12-07
不是,历史上的包拯头上没有月亮,这是小说评书中艺术化后的结果;为了凸显他铁面无私的品质,也将其艺术化为黑脸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