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步骤

如题所述

1、走线:走线的目的是为了舒缓幼儿的情绪,给幼儿一个安静的氛围,尽快进入上课状态。

2、集体手指操环节:在课前,我们会和幼儿做一个小律动,关于课程内容的手指操,老师要求孩子一一落坐,保持安静。

3、分组环节:我们将幼儿分成A B C三组,每天会有几个老师分别为三组进行上课,三节课一个轮回,轮流上课。

4、分组:分组课程大约15-30分钟的时间,最后就是集体自由选择工作时间,幼儿会自己铺一个工作毯,然后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自由探索。

02
蒙氏教育的教学法

1、预备环境
我们不止一次强调,一个适合生命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重要性,所以在蒙氏的教学中,如何为幼儿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

2、发现意愿
儿童表现在外的行为,往往是内在需求的反应,尤其是幼儿时期会在某一阶段对某种需求有特别的“敏感期”。如果能掌握这一时期的需要而予以教育,对幼儿的启发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

3、协调意愿
蒙特梭利老师与传统教师最大的差别在于蒙特梭利老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教”学生,而是教具、儿童及学习意愿的协调者。她必须依幼儿的需要而整理环境,并且观察幼儿的需要和意愿,提出适当的教具来让幼儿“工作”。

4、延长工作周期
如果幼儿已经专心进入“工作”情境,启导员就该鼓励他继续操作,以“延长他的工作周期”,让幼儿酌情地反复操作。蒙特梭利说:“延长工作周期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专心和耐力。”我更认为一个儿童未来生命发展的“精度”与其“专心和耐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因此,蒙特梭利特别重视并且告诉教师需要“等待”幼儿反复练习的行为发生,而予以鼓励,使幼儿乐意“再来一遍”,甚至几十遍。因为儿童知道如何使用教具,只不过是教具的功能开始显现的阶段而已。幼儿能对教具产生尽情的反复操作,才会使儿童发生“真正的成长”,我称之为:“心智的任性发展”。这种尽情“反复”操作的情况,只有当儿童感到“工作”的乐趣且能够符合他的“内在需要”时才会发生。

5、观察—实施—记录—研究—发现—重新针对他们的需要进步而对教育计划的再设计”的循环施为
由于幼儿的不断成长和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敏感期各有不同,使老师的教育规划需要不断改进。惟有透过实际的观察、记录、研究,才能深入切实地发现儿童内在的需要,而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使其生命更美好地成长。

03
蒙氏教学的特色

1、蒙氏教具不选用五彩杂陈的色泽,以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因为它具有教育意义,所以通常用单色调,突显真正的教育目标,也就是具有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红塔的十块木头全部都是粉红色。

2、由于教具的最重要目标是为符合儿童的内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儿童的能力为考虑范围,例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幼儿也可以搬得动。

3、每项教具都有能够吸引幼儿的因素,例如粉红塔木头的重量、颜色;或者勺豆子时,豆子沙沙的声音。

4、教具的设计,以供给一个人操作为主要考虑目标。

5、每项教具的单独和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而且不管在设计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简单到复杂,其主要目的是增减培养幼儿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并间接地培养其“内在纪律”。

6、每样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

7、在设计上具有控制错误的特性,可以使幼儿自行发现错误、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红塔有十块,最小的一块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块,最大的一块为十公分的正立方体,所以最大块与次大块刚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后,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块,量一量各块之间的差距,他会发现恰好都是一公分。

8、由步骤、 秩序中培养幼儿的逻辑性和推理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30
上课流程 :

一. 课前组织: 老师要用歌曲,古诗,手指操等形式,让幼儿快快坐好,进入活动的状态;

二. 课前问好: 可多种形式问好,授课教师要站着,保持优美的姿态向幼儿鞠躬;

三、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授课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简单总结四. 课程导入:可多种导入形式,故事,歌曲,谜语等等五. 知识新授:学习新的知识六. 重点练习:把学习的知识点练习一边七. 课程总结: 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八. 课程延伸:将今天学习知识点延伸复习,加以巩固。课堂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1、激趣定向——2、独学质疑——3、小组释疑——4、展示交流——5、达标测评——6、总结提升

小组建设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上最基本的学习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良好的小组建设,为课堂流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目标

1、团结集体,带动个人,优势互补。

2、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3、组间评价激励,激发竞争意识、团队意识。

4、合作交流,多边互动,整体参与,主体发展。

方法措施

1、合作小组组建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应考虑到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一、二年级两人;三、四年级四人;五、六年级六人为宜。

2、确定、培训小组长。一是成绩要好;二是组织管理能力要强;三是有为大家服务的愿望,并有很强的责任心。并且要经常进行培训。

3、合理分工,责任互赖。要分工明确,尽心尽责,荣辱与共。

4、小组文化建设。提出小组组名,口号,组徽,目标,制定组纪组规。

5、建立评价机制。

一、激趣定向

目标:

以趣味性强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探索新知的课堂环境中去,从而使学生从“要我学”的被动的学习态度,转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我要学什么”

方法措施

1、多媒体展示,通过视、听觉引起共鸣。

2、猜谜语,通过谜语质疑,激发学习探求欲望。

3、交流预习后的收获、问题直接引出学习目标。

4、讲故事,通过讲生活中的事例导出定向目标。

5、直接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6、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不宜过长。
第2个回答  2020-09-30
教师讲课流程

要顺利的讲一堂课,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最基本的步骤:备课、讲课两个环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在上课和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

备课需要做一下几步:

1.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后,知道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将要学习到哪些知识;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不仅要包括教材中所有的知识,有时也可从参考书中选取合适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对讲课内容做一些补充,同时要选取合适的题来进行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内容设计不仅仅是把本节课知识点总结,而且也要设计一些互动,幽默环节。

3.从上述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中划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重难点划分不凭自己的想法,而是要依据本节课在整本书,乃至整个教学阶段中的教学地位和作用来划分。

4.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即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自然的引入本节课,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重难点让学生可以容易接受,怎样才可以将所有知识点顺利的进行衔接,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前25分钟,设置一些层层递进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在最后1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拓展,从而学习新的知识。

5.书写教案和课件:即对以上我们所有做的准备工作进行书写,同时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书写讲课过程.
第3个回答  2020-09-30
给你回忆一下我以前学生时代的上课情景吧:一般语文课分2课时或3课时 以3课时为例1 可以以文章背景(或是一个故事或是一个人物)引出标题 讲解写作目的 时代背景和文章大致的内容接下来就介绍生字 生词 一般介绍完这些之后可以讲到文章的开头部分 之后让学生回家熟悉字词 熟读文章2 上来用10分钟左右复习上节知识 简要概述文章及其背景 将学生引导入境 继续讲解文章内容 这节课一般可以讲到文章结尾处 (也许会留下一个结尾) 这时可以根据教参要求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3 结尾并总结 完成文章讲解 并总结文章所表达中心思想 作者的写作方式、特点 一方面是文章中心 一方面是文章结构 提出学生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留课后习题 督促学生回家认真复习 再文章讲解过程中 不宜一味照本宣科 可以多找些相关资料 使文章丰富 文中出现的文学常识即时为学生讲解,将所要求知识点渗透在文章讲解中 也可以让学生回去以后根据所讲自行总结知识点 语文是很有魅力的学科讲的精彩 学生会陶醉其中 自觉的学习 讲的平淡无奇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第4个回答  2020-09-30
打铃 起立,老师好,下课,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