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提示的七个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一、冒充亲朋好友
假冒亲朋好友,说自己急需用钱,让受害人赶紧给他汇款。
二、冒充警方
假冒警方,恐吓被害人涉嫌违法犯罪。
例如伪造身份证等罪名,以验证资金来源为由让受害人汇款。三、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
骗受害人说他中了大奖,但领奖之前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以此进行诈骗。
四、催缴罚款
例如冒充快递公司工作人员,说给受害人送了几次快递都没人收,必须缴纳滞纳金,否则不给他送货。
五、以虚假社保或购车、教育、购房、保险退税为由进行诈骗
此类诈骗的一大特点是,但凡先叫你给对方汇款的,都要警惕其真实性。
六、钓鱼网站诈骗
钓鱼网站会窃取银行卡或网银账号密码,转走账户内的资金。
七、微信诈骗
1、假团购
利用超优惠的价格诱惑人购买,等用户交了钱后,骗子随即消失。
2、刷票骗钱
举办方要求参与者集赞获取“超级大奖”。
但在背地里会跟排名靠前的用户联系,告诉他可通过“付费刷票”获得更高的名次。
付钱刷票的用户,等到活动截止才发现被骗。
3、“克隆”微信账号
一些用户和朋友在同一个微信群里,这时候无意中加的未知好友(骗子),可能先加过他朋友的微信好友,再将他朋友的账号图片、个人资料、朋友圈等,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账号来冒充他的朋友,向他借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您好,1、假冒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往往较大。

王先生接到某“快递”电话称在其包裹内发现违禁物品,随后犯罪分子冒充司法机关人员借口其涉嫌毒品交易需要配合为由,骗取一万余元。对此,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2、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对此,警方提醒,凡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3、冒充购物网站、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改号软件等技术向受害者发送经过伪装后的短信,让受害者误以为账户、商品出现了问题,随后以工作人员的身份打入电话,以“核实求证”等理由骗取验证码,盗刷钱财。

对此,警方提醒,犯罪分子常常利用受害者的恐慌心理,为了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诈骗,他们常催促受害者完成交易。面对不正常的余额变动要冷静谨慎,不轻易告知他人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4、贷款理财诈骗

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可以无抵押贷款,只要付出一定的手续费,就能轻易地获得一笔贷款,或者是向受害者提供某种具有极高收益率的理财项目,投资者将会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继续追加投资后,将会血本无归。

扩展资料

公安机关提醒,防范通信网络诈骗务必谨记以下“四要四不”:

“四要”: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不要连接陌生WIFI;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