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些指责,多些理解为题800字作文

以少些指责,多些理解为题800字作文

忙碌与迷茫占据了这个世界,常常有人抱怨自己没有一点而快乐,生活中只有烦恼。 曾有人问我,快乐是什么? 这令我想起了我小的时候—— 当时我可能只有五六岁,可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仍记得。 邻居家有个和我一般大的小女孩,她心灵手巧,会很多种折纸技巧,当时,在我看来,这个女孩简直是个天才,上帝赐予了她非凡的才能,我羡慕极了!有一天,我想让小女孩教我折纸船,可是小女孩有一个条件——她想要我的水晶小鸭子。这个水晶小鸭子是舅舅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是非常贵重的,可是为了学习折纸船,我不在乎! 我爽快的答应了小女孩的条件,小女孩也信守承诺,教我折纸船。一个小时过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学会了折纸船,并且折了许多个。看着我用心浇灌的劳动成果,我欣慰极了,嘴角翘起了一丝微笑,那是发自内心最真实的笑!我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巨大爱的成就感。 回到家中,我给盆子里接了好多水,又放了好些只纸船,白色的,蓝色的,粉色的……五彩斑斓,在我眼中,是那样的美。看着他们漂浮在纯净的水面,被微风推着缓缓前进,这是我认为最幸福的事情,这小小的纸船寄托着一个纯真的小孩对童年的那份最真挚的爱…… 事后,妈妈问我那只水晶小鸭哪儿去了,我原原本本的将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问我:“告诉妈妈,你快乐吗?”我使劲儿点着头。妈妈抚摸着我,用她的脸轻轻的挨了一下我的脸,说道:“记住,这是真正的快乐!”妈妈会心地笑了笑。 当时我还不懂妈妈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觉得,快乐就是快乐,为什么还分什么真正的快乐?不过,现在我明白了! 如果你还在抱怨快乐离你而去;如果你还在抱怨快乐抛弃了你;如果你还在抱怨你得不到快乐。那么,你就应该静下心来,抛开人生太多不必要的行李,好好想一想,认真想一想——快乐,到底是什么? 其实快乐离你很近,它一直跟随者你,只不过,是你没有察觉而已。 也许,快乐就是童年的纸船…… 快乐是一种角度. 快乐是什么?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是这样一种角度而已。 在沙漠中艰行而久渴的人,只要看到一丝绿意,就会感到快乐;在逆境中挣扎而伤痕累累的人,只要听到半句鼓励的言辞,快乐感便油然而生。 帝王有帝王的快乐,百姓有百姓的快乐。好比许多人喝一坛酒,有的人用金杯盏盛着喝;有的人用漂亮的瓷杯盛着喝;有的人干脆捧着大海碗豪饮;“好醇好香呀。”快乐的本质在于你喝到了醇香的的“酒”,而不是举起什么样的杯子。 荆棘划伤了手指,可幸的是没有伤着眼睛;登山时不小心,金项链落下了悬崖,可幸的是没有危及性命。这些不幸之中的大幸,只要仔细去品味,就会感觉到它们像拨动着你快乐的心弦。 快乐,不仅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欣赏它,更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善待它。 有这样一个寓言:一天,上帝带教士去一个房间,见许多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大锅坐着,他们又饿又失望。每个人都有一只汤匙,但是汤匙柄太长,所以没法把食物送到自已嘴里。然后,上帝又带教士去另一房间,也有一大群人围着一只正在煮食的锅坐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看起来既饱足又快乐,而他们的汤匙跟上一房间里那群人的一样长。教士奇怪地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境况,这个房间的人快乐不已,而那个房间的人愁眉苦脸呢?”上帝微笑道:“难道你没有看到,这个房间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吗?”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与他人互惠互存。人性中本来就包孕着利他性,而利他性又反馈于“我”,这样才构成一个良性的“人际链”。第二个房间的人及其情景,就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你付出了爱,别人会感激你,你也会感激别人接受你的爱,这样,你永远都会生活在快乐之中。而且,你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快乐也越多。 朋友,倘若你要问我,既然快乐是一种角度,那么快乐在哪里,我坦然地告诉你,快乐,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快乐是一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慧。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人活得快乐与否,全凭他主观意念所断定,它不取决于外在客观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心理变化的历程。所谓人生景不同,就是这个道理。快乐的人之所以永远快乐,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特别平顺,而是因为他能以坦然愉快的心情去看待人生的一切,快乐的人对于人生采取了一种看风景的的姿态,自在从容;悲哀的人对于人生采取了一种长跑比赛的姿势,执著劳碌。 将人世的一切视作风景,便有忘我的神韵,一切只是花开花落,早晨黄昏,风吹柳絮,雁过天际,顺其自然而已。以无为之心,做有为之事;其实快乐和际遇无关,“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令人钦佩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面对艰苦的环境,不哀叹,不抱怨,依然自得其乐。一个人如果心灵强大,面对人生坎坷再落魄也会坦荡愉快,而如果没有这种力量,锦衣玉食万事如意也许会郁郁寡欢,单纯靠物质的极大满足是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心灵问题的。 人生只要掌握五个“秘诀”,便会快乐了:多点付出,少些要求,释放憎恨,避免忧虑,活得简单。积极的快乐需要培养。以五条“秘诀”而论,要做到多些付出,就必须有体力、智力和拼搏的能力;少提要求,必须学会理解;释放憎恨,必须学会宽容;避免忧虑,必须有自制力;简单生活,必须有“放下”的能力。当得到的东西和愿望相左时,要理解他人并从自身找原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能力宽容别人的人是心胸开阔的人、快乐的人;而忧虑是放纵的结果,是嗜欲的寄生虫,没有自制力的人,自由离他最远。没有自律便没有自由,没有自由便没有快乐。品味着生命百态,感觉若想真正地快乐,的确不易。因为真正的快乐,需要一颗最单纯、最澄澈的心。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很容易快乐。经历着人生的风霜雨雪,要想保持快乐,不但需要心境清明,更需要智慧。日渐成熟的心态,健康的人格尤其重要。能够保持快乐,不论得到抑或失去,不论事业有成抑或平平凡凡,不论一帆风顺抑或坎坷受挫,是真正的聪明。保持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的秘诀就是找到内心的安宁。当你在锱铢必较得失的时候,快乐就从你掐算的指间溜走;当你不顾一切地攀爬高峰的时候,快乐就在你毫不流连的沿途中遗失了。心中无我、完善大我、直面小我,留一方净土,存些许纯真,这才是快乐的源泉和动力,虽达不到仁者那样无忧,智者一般无虑,却也获得了快乐的能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倘若把不如意的事情看成是自己构想的一篇小说,或是一场戏剧,自己就是那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角,心情就会变好许多。一味地沉入不如意的忧愁中,只能使不如意变得更不如意。“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际云卷云舒。”既然悲观于事无补,那我们何不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守住乐观的心境呢?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可看到“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用悲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举目只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譬如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夜空明媚;有的人看到的是黑暗一片。一个心态正常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读出星光的灿烂,增强自己对生活的自信。用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就要微笑着对待生活,微笑是乐观击败悲观的最有利武器。无论生命走到哪个地步,都不要忘记用自己的微笑看待一切。微笑着,生命才能征服纷至沓来的厄运;微笑着,生命才能将不利于自己的局面一点点打开。 保持快乐的

追问:
心境实在不易,悲观在寻常的日子里随处可以找到,而快乐则需要努力,需要智慧,才能使自己保持一种人生处处充满生机的心境。悲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窄,乐观使人生的路愈走愈宽,选择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一种机智。在诸多无奈的人生里,仰望夜空看到的是闪烁的星斗;俯视大地,大地是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的美景……这种乐观是坚韧不拔的毅力支撑起来的一种风景。 人生何处无风景,关键看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境,时刻保持一种快乐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就能看遍天上胜景,“览尽人间春色”。 快乐是什么? 每当人们被问到这个问题,总会深思一阵子,最后答道:说不清。 是啊!说不清。 那么,快乐到底是什么?其实,快乐不是什么,它只是一种角度而已。痛苦若从另一种角度去看,就成了快乐;同样,快乐若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也可能成了痛苦。 在不同境况下的人,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快乐。 例如,一户家徒四壁、一年到头吃不上一顿饱饭的家庭,孩子们能上学,能吃得饱、穿得暖,那不就是莫大的快乐了吗?而这,对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 再如,在缺水的国家,只要能喝上水、用上水,那也是快乐;可是,若在洪泛区,看到水来了,人们只想逃走。 我小时候,快乐就是能出门儿。我常常拽着妈妈的手,指着门,喊着:“外……外!”直到现在,出了门儿,一看见天高地远,我就高兴得什么似的。而另一些孩子,也许只想呆在家里打电脑游戏,一出门儿就愁眉苦脸呢! 快乐这种角度啊,取决于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情和不同的要求。 先说年龄。五六岁的孩子,一天到晚只要妈妈在边上,就高兴了。而80多岁的老人,子孙满堂才是快乐。 再谈心情。心情的好坏,取决于快乐的多少。心情好了,快乐就多,是良性循环;而心情不好,快乐就越来越少——恶性循环。 最后是要求。要求低,就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快乐,但这快乐相对来说比较廉价;要求高,快乐就少,但快乐的“质量”可能较高。 年龄我们无法控制。我们只能用适当的行动去弥补年龄的不足。但心情和要求却是可控的。只有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标准,快乐的角度才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放眼望去,快乐一直围绕在你的四周…… 做个快乐的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