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背景,内容,性质影响对比分析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从历史背景,内容,性质影响对比分析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一、相似点

1.从历史背景看:两者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商品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有了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

2.从内容看:两者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李贽挑战传统的儒家思想,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儒家经典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不能以它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黄宗羲否定旧儒学的“君为臣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发展了民本思想;顾炎武主张限制君权,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夫之认为天下土地不能为帝王私有,应当“耕者有其田”。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和天主教会。

3.从性质看:两者都反映了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黄宗羲驳斥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则反映了不断壮大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从影响看:两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末清初思想家在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和和民主思想启蒙的历史进步性,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启蒙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建构了资产阶级未来的理想社会蓝图,为资产阶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二、不同点

    从历史背景看:

       经济条件:明清之际的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17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和成熟。

       政治条件:明清之际的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李贽等人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异端”或“另类”;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条件:中国长期以来,儒家思想统治着人们的思想,尤其是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化高压专制政策,使新思想很难传播;而在法国启蒙思想产生之前,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还可以吸收英国早期的启蒙思想。

2.从内容看:中国的思想家们虽然对君主专制进行了强烈的批判,但只是限于表面,力度不够深;他们提出的各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过于空泛,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他们也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启蒙思想家全面批判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并为资本主义社会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付诸实施。

3.从影响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其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