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成就时代求辩论稿

我是二辩,求辩论稿,谢谢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这是王安石的词《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品味再三,觉得此词意境开阔、别具一格、启迪人生。
一是感恩时代,摆正自己。伊尹帮助商汤建立了商朝,吕尚(即姜子牙)帮助周武王建立了周朝。两人均是一代名臣,立有不世之功。然而两人的前半生均贫困潦倒,伊尹给别人种地,姜子牙在渭河边钓鱼。是商汤和周武王给两人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如果不是英主的慧眼,时代的召唤,这两个人也会是过客匆匆,终老乡里,英才埋没。所以词中才说:“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在王安石看来,遇到商汤、周武王是他们成为英雄的先决条件。潜台词是也许有若干“伊吕”一样的人才,因为没有遇到“汤武”就全部被埋没了。
二是学有所成,厚积薄发。“钓叟”和“耕佣”在当时社会一定比比皆是。商汤、周武王为什么偏偏去寻找他们呢?我想他俩一定是学贯古今、誉满社会。有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像这种待价而沽的人才,才有可能发出照耀古今的光芒。裴氏家训要求自己的子孙“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如果后世子孙真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一定是栋梁之材,又何愁没有用武之地呢?
三是建功立业,贡献社会。伊尹、吕尚都是当时朝廷的重臣。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官拜宰相,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熙宁变法”,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他位极人臣、重权在握之时,心中也是想以伊吕二人为楷模,创立流传后世的不朽功业,把自己的雄才大略贡献给当时的社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5
你得告诉别人你是正方还是反方啊。
一般二辩针对对方观点+自己观点。针对对方一辩的立论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