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在哪2件事上,学会“自私”?

如题所述

一、自己的物品自己支配

在生活中,往往在孩子们中间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那就是一个小孩子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在玩,而别的小朋友看到孩子玩的玩具也觉得很有趣,他自己也想玩,于是就会问那个小朋友要,但是对方不愿意给想自己玩,于是自己就哇哇大哭起来。

因为他们觉得本来就是自己的东西,为啥不征求自己的同意就要去给别人。如果家长一直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内心就会感到很受伤,容易形成自卑、压抑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家长们应该要让孩子懂得,自己的物品可以自己支配,可以相对的“自私”一点。

二、先为己后为人,不要舍己为人

“舍己为人”是一种美德,很多家长从小也教育孩子要这样去做,遇到事情时,教孩子先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别人。不是说这种观念不好,只是希望父母在教导孩子时,也要懂得告诉孩子,在有的时候要先考虑自己,再去考虑他人,一些无畏的牺牲是没必要的。

孩子毕竟年纪还小,很多事情他自己都干不了,却要为了顾及他人强迫孩子去做。比如说父母跟孩子去河边散步,忽然看到有人落水了,虽然情况很紧急,但是如果大家都不会游泳,首先要做的就是赶紧找人帮忙,拨打电话呼救。

这个时候父母还会教育孩子遇到什么情况都要“舍己为人”吗?孩子不会游泳,如果贸然的下水救人,可能会发生更加危险的事情。而且大人如果不懂水性,也不要逞强的去救人,而要选择正确的呼救方法,教育孩子有时候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

一个人只有在保护自己人身安全或者是维护好自己的权益下,才能去更好的理解别人,为别人提供帮助。所以有些时候孩子可以“自私”一点,因为无私奉献的前提是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因此由此有些时候教孩子做事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

无私奉献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美德,也可以让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但同时教育孩子也要学会变通,让孩子在该“无私”的时候“无私”,该“自私”的时候也不要去“装大方”,因为这样反而会害了孩子,希望父母们都能够明白这一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在孩子的成长当中,要教育孩子要会爱自己,对自己的物品要有物权意识,不要因为什么所谓的要让着别人,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第2个回答  2020-11-19
在看书学习方面,一定要自私,多看书,不用怕书多,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对父母的爱上要自私,多爱他们一点。
第3个回答  2020-11-18
第1件事情就是自己的学习,一定要自私一点,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非常优秀,有能力,第2件事情上就是,自己的生活一定要自私一点,应该让自己生活得更美好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