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原子质量小数点后面的数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第一、 因为质子和中子之间会有相互作用,因此有势能,依照狭义相对论能量会改变它的质量,所以会多出来一些小数。原子质量的定义是C12的质量,因此原则上也是带着一些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变化的,严格的应该说不同的原子中的势能不一样。相对原子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即以碳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 )作为基准.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质量kg/1.66×10-27kg。出现小数很正常 。

第二、在自然界中,每种元素的几种同位素(初中的话,还没学到,简单认为是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所占的比例是固定的,此比例称为“丰度”氯35 和氯37就互为同位素35中17质子18中子,37中17质子20中子,氯35大概占72%氯37大概占28%,他们二者的平均值为35*72%+37*28%=35.5。

第三、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7

(1.993e⁻²⁶)/12=1.667e⁻²⁷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e⁻²⁶)/(1.667e⁻²⁷)=16(约),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我们在计算时就采用16。这样就要简便得多。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是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种碳原子即C-12)的质量的1/12(约1.667e⁻²⁷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kg)=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x一个碳-12原子实际质量的1/12(kg)ne。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一般为g/mol。

第2个回答  2017-11-27

原子的相对质量是35.5,小数点后面相当于半个质子或半个中子的相对质量。那里来的半质子或半中子呢?如果没有半质子或半中子,35.5是怎么得来的?这不是违背了“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吗!保留整数就好(如氧的是16),其它的小数点后的数不用管它,而且也不而要去记相对原子质量在考试中会给出。有小数点的直接一起算,除非数实在太坑用约分。当我们计算一个水分子质量是多少时,就会发现计算起来极不方便。若是计算其它更复杂的分子质量时那就更麻烦了。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等于摩尔质量,但单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