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去拜年,初一初二和初三分别去谁家,都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初一、不走亲戚不拜年。我们过年都是大年三十过,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按照祖先传下来的规矩,初一是吃素的,不吃油荤,早上吃汤圆,中午晚上吃面条什么的。初一那天,家家户户要比早,谁家鞭炮声响得早,说明那家人越勤快,来年运势也比别家转变快,就会发财。吃过汤圆后,一家人与父辈兄弟的所有家庭汇合,一起上山拜坟祭祖。一个一个祖坟分别祭拜,作揖、烧香、烧纸、点蜡烛、燃炮竹、放鞭炮,按照传统还需磕头,现在一班是小孩磕头。祖坟拜完后自由行动,有的去乡镇集市感受春节气氛,看戏、看电影、看民间文艺,有的汇集朋友打牌、聊天。总之一句话,初一不走亲戚,自由安排一整天。初二、正式拜年岳父家。初二开始正式拜年,首选的是岳父家,距离近的步行、骑车,距离远的开车、坐车,按照传统规矩,初二是必须出发去岳父家的。如果距离实在太远了,那就另当别论。去岳父家拜年,一般传统是提最好的猪肉,三斤五斤都行,十斤二十斤也可以,看自己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大了,可由孩子直接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大人可以不去了。但是一年难得几聚,一般不太懒不太忙的话,大人都会去的,免得别人说闲话。初三、姑姑姨姨家拜年。按照亲疏远近是初三去孩子的姑姑家拜年,如果孩子没姑姑,那就去孩子的姨姨家拜年。以前的规矩,无论孩子的姑姑还是姨姨,都是非常亲的亲人,都需要带肉的,只是份量比去岳父家要少。现在观念转变了,家家都不缺肉,就买点超市有卖的东西,比如上档次的饮料、水果等物。一般越亲密的份量越大,很多时候是提双份礼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30
‍‍我是河南人,可能地域不同习俗不同说说我们这里吧。年初一这天小孩子们最高兴,一睁眼就有新衣服穿,穿好衣服爸妈的压岁钱就准备好了磕个头说两句好听话就到手了。早上是不在自己家吃早饭的,奶奶家早就准备好等着了。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为了增加一些气氛,我会刻意的让孩子给爷爷奶奶行跪拜大礼。嘿,想要压岁钱哪那么容易。这一天等于是给我放假了,因为这天是不让干活的,随便玩,哈哈终于我也有放假的时候。初二嘛就是回娘家的日子了,早早的备好东西,给孩子们穿戴整齐就可以出发了,回家和妈妈姐妹们一起包包饺子,说说近况,聊着家常。孩子们在一起打打闹闹,哈哈!很幸福。初三这天如果老家有过世的老人就要回去看看老人,给老人送些纸钱,整理一下坟墓。没有老人过世就会在初四再回去了。过年估计也就小孩子们最高兴,放了长假,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那叫一个舒坦。‍‍
第2个回答  2019-01-30
‍‍我们那里初一自己父母,叔叔大爷家里长辈家里,初二舅舅家里(包括家里有女儿嫁出去的父母也选择这天去)初三一般不走亲戚比较忌讳(除非亲戚某一方不在了,比如姥爷 如果姥爷或者姥姥都在,那选择初二,姑姑家也是如此),初四比较隆重,刚结婚的女儿,都会选择这天回娘家拜年,有些亲戚多的也可以选择这一天,初五就是比较好的同学家或者朋友家里,初六,拜年磕头最后一天,举个例子吧!我爸今年七十多,他舅舅今年九十多,初二我去我舅舅家拜年,初三特殊日子就免了,初四我家里也有亲戚,初五我爸他老舅家里人也走亲戚,所以呢就安排初六去,这按农村来说是老亲戚,我们都不用去,我爸跟我几个大爷去!‍‍
第3个回答  2019-01-30
‍‍我们家在农村,我们那里有句俗话,叫初一崽,初二朗,初三初四舅和姨娘。其余时间见朋友。意思就是初一在家里陪父母,到周围邻居家里互相拜年问候,初二一定去老丈人家,陪老丈人一家一天的,初三一般去舅舅家,父亲叔大,母亲舅大。初四就是去阿姨家了,初五以后就是走表亲,见朋友。亲戚多的话会排到十五,我们那里约定俗成的过了正月十五就不再说拜年啦,过了元宵就是春耕生产的时节,所以年味在十五达到最高潮,舞龙的,舞狮的,闹花灯的,在那一晚上是彻夜不眠的表演,把压箱底技艺都拿出来,因为要等到来年初一才有机会再上演的。到了十六,一切回归平淡,年味的影子都再难寻觅。‍‍
第4个回答  2019-01-30
‍‍初一呆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家里有长辈,只是上午接受同村晚辈的拜年,然后大家畅所欲言,聊聊天,到了下午,不能串门,大人在家准备,小孩在外尽兴游玩。初二呢,必须出去给舅舅拜年了,这是我们小孩最开心的了,不仅可以品尝外婆家的美食,还可以拿红包。初三呢,就是到大姑妈家,大姑妈家靠近城区,有热闹的集市,又有一条长江在旁,总让我们神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