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真的是“贵人话语迟”吗,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有些孩子3-4岁还在用奶瓶喝水,而且孩子以喝奶、糊状物为主要食物,这些都会影响宝宝的唇肌、舌肌及口腔肌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咱们所谓的孩子说话晚,可能就是一般过了两岁,一些简单的句子或简单的词都很少说,或者不会说。这种咱们一般都说说话晚了,或者医学上叫语言发育迟缓。这也要分病理的因素和其他一些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病理因素就是一些疾病导致的,而这种单纯的病理语言发育迟缓很少见,一般都是和智力低下连在一起的。就说我除了语言的发育,可能智力或者其他一些方面发育也不太好,这个是一个疾病,咱们要找它的病因进行治疗。而我所要强调的是另外一个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说话晚,也就是说现在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玩手机的、看电脑的、看电视的多了,也就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电脑宝宝或者电视宝宝,这种情况其实在门诊还是比较常见的。就说这个孩子可能天天和电视电脑为伴,家人跟他沟通的很少,语言刺激也很少,这个孩子相应的表现出来就是说话晚,或者词汇少,或者是干脆就不说。但这种孩子一般我会问家长说,你除了语言发育以外,他能不能听懂家人的话?或者说它能不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单纯的这种,如果理解大人的话没有问题,理解能力没有问题,我想要什么我可能不会说,但我可以拉着你,拉着家长的手去指,去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那么这种问题是需要咱们一起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9
“语迟”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小孩子“开口时间晚”;另一方面指“语言迟钝”。易进解释说,小孩子不一定开口晚,但可能在开始说话后较长时间内口齿不清或说话很少,与同龄伙伴相比显得语言比较“迟钝”。小孩子“语迟”,既可能是能力原因,也可能是性格原因,家长在对孩子的语言发育进行干预时,应该做到“对症下药”。

“语迟”的原因有很多,早期环境中的语言输入情况是原因之一。这就解释了为何在多语言输入环境下,儿童容易“语迟”。以程姐家的乐乐为例,爸妈讲标准普通话,姥姥讲带浙江口音的普通话,在爸妈和姥姥之间进行语言切换已经使乐乐疲于应对了。这时候又换了奶奶来照看乐乐,奶奶的一口山西方言让乐乐彻底陷入困惑,之前学到的普通话完全用不上,还得重新跟着奶奶学说话。在这样的情境下,乐乐不爱说话、情绪焦躁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此外,幼儿不爱说话还有一种现象是“嘴懒”。易进指出,家长(尤其是隔代家长,如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切忌太“勤劳”,孩子还没有开口或者仅仅指一指,努一努嘴,就把他想要的东西送到他面前,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孩子“嘴懒”,不习惯用语言表达心中诉求。
如果孩子“不爱说话”会对其生活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则需加以引导。引导的目的不在于话多话少,而是使孩子形成语言交往意识。家长应该多提供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机会,认真倾听并尊重孩子的讲述,同时给以积极回应。
家长在孩子牙牙学语阶段,应抓住孩子学语的特点,尽量使用叠词和幼稚可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像“宝宝,宝宝想妈妈了吗?”“狗狗,小狗狗,小狗狗在叫”诸如此类。即使孩子回应极少,家长也不要放弃“听力轰炸”,把“关键词”一遍遍地“轰”给孩子听,这样的啰嗦对孩子学语很有必要,反复的重复便于孩子模仿和加深记忆。
除了亲自与孩子互动,家长还可以把声音录下来,播放给孩子听。录音内容可以是家长念给孩子听的故事,也可以是孩子自己说的一小段话,配上欢快的音乐也未尝不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