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和「虎」有关的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在中国历史上老虎相关的故事特别的多,在中国的古代四大名著当中就有不少,比如在《水浒传》中就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武松打虎,以及后来李逵为母报仇的怒杀四虎的故事都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其实在中国古代还有很多与虎有关的比喻也相关的脍炙人口,而且其中蕴含的含义也是发人深省的。下面就举两个例子:

一、三人成虎
相传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大街上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出现老虎呢,这绝对不可能的。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真的吗,有道是无风不起浪,我现在心中存着一点怀疑,但是不能确定."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这回我信了,一二个人说谎有可能,但是这么多人不太可能说假话的,我当然会相信他们."
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远隔千里万里,两国的街道市井又何止千万,只怕我和我太子远离大王之后,议论我们的何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你说的道理我明白了,我心时有数,你们放心地去吧," 但是等太子一行走了之后,果然如庞葱料想的一样,诽谤太子和庞葱的人太多了。等到数年之后,当庞葱陪太子回赵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们。太子也彻底失宠,丧失了王位的继承权。

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谣言看似简单,经不起任何的推敲,但是经过人不断的重复,也很多程度个会迷惑一个人的正常思维。而且就算你再小心的防范,有时也难免中招。

二、虎落平阳被犬欺

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现在的不如意,但是这句话也是有出处的。相传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建立了晋朝之后,他感觉之前曹家王朝灭亡的原因是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亲属子弟,所以他就大加封赏自己的亲朋,导致他们手中掌握了太多的权力,最终爆发了八国之乱,晋朝衰亡,最后被匈奴所灭。匈奴人抓到了晋朝最后一个皇帝司马邺。司马邺被押送到了平阳,也就是瑞的山西临汾,受尽了匈奴人的侮辱,他要身穿仆人的青衣给宴会上每个人的倒酒,宴会后还要负责清理碗碟等杂伇。之前晋朝的旧臣和子民看到自己过去的国君现在已经落魄到此,无不伤心流泪。但是匈奴人还是担心司马邺会以后组织人反抗他们,最终把年仅18岁的他杀掉了。

后来人们常用“龙游浅底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这句话来形容之前大富大贵的人由于一招不慎,而导致的时运不济,而备受小人们的欺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25

          虎,百兽之王,威严立世。2022年恰逢虎年,国家、个人值此虎年之际更要虎虎生威、如虎添翼、生龙活虎。

           国是人的家,有国才有家;国家利益千金重,个人荣辱万般轻,下面,就用三个与“虎”有关的历史事件来分享那一段段虎虎生威之事。

            1、窃符救赵。符代表着虎符,是一个国家兵权的象征和调兵的凭信,据《史记·魏公子传》记载: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各国诸侯因其贤能不敢出兵讨伐,但魏安僖王二十年,秦昭王加兵围攻赵国邯郸。公子的姐姐向魏王求救,魏王害怕秦王威胁仅派兵驻扎邺城坐观局势变化。

              公子在门客侯嬴的计策下,请求魏王宠妾如姬成功窃得虎符,公子遂持符到邺城命令发兵进击秦军,秦军退去,赵国之围即破。这就是战国时期虎符出现后得以实际运用的历史事件,史称“窃符救赵”。历史学家郭沫若1942年的五幕话剧《虎符》就取材于此。

虎符

          

              2、虎门销烟。提起虎门,想必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轰轰烈烈的林则徐虎门销烟了。在殖民国英国贸易入侵中国之时,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清道光十九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受清政府委派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

                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历时23天的时间内,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一万九千多箱及二千多袋,总重量共有237万余斤,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和鸦片荼毒在国内的蔓延,掀开了中华民族光荣史册的一页。他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发人深省,鼓舞后人当自强。

虎门销烟


               3、飞虎抗战。过去的2021年11月,其实是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来华抗战八十周年,我们熟悉的称他们为“飞虎队”。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就是这支与中国民众患难与共的飞虎队,在牺牲二千多名飞虎队员的情况下,通过驼峰航线空运了80%以上援华物资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是,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飞虎队”,那就是山东枣庄铁道游击队。他们是以煤矿工人和铁路工人为主要成员组成的一支抗日武装,他们在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的八年抗战中,英勇机智的完成了一次次特殊任务和护送任务,以不到百人的队伍,接受了一千多名日军的投降,被敌人称为“飞虎队”。

飞虎队


                  从“窃符救赵”到“虎门销烟”到“飞虎抗战”,无不彰显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革命之路和坚定之心,国是所有人的家,虎是所有人的年,有了国家,所有人才能虎年大运,虎虎生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06

1、昆仑守卫。《山海经•海内西经》中有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开明兽“身大类虎,而九首皆人面”,形象怪异,它是神山昆仑山的守卫者。



2、卞庄子刺虎。《史记•张仪列传》载:卞庄子想刺杀两只食牛之虎,有人劝他说:“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听从了建议,先是“坐山观虎斗”,小虎死

1/8

了,大虎受了重伤,卞庄子杀死受伤的大虎,一个举动获得刺杀两只老虎的功劳。



3、李广射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打猎时看见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老虎,所以一箭射去,结果整个箭头都射进石头里,只剩下箭杆露在外面。李广多次重复,但是箭没再能射进石头里。李广以前住过的郡里曾经有老虎,他亲自尝试射杀了它。





4、扼虎救父。 郭居敬《二十四孝》载:“杨香,年十四,随父丰往田中获粟。父为虎曳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持虎颈,虎磨牙而逝。父因得免于害。”杨香是晋代的山东人,杨丰的女儿。杨香十四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杨丰去田间收获粟谷。其父被老虎拖咬了去。杨香手无寸铁,一心里只想着父亲,奋不顾身,死死地卡着老虎的脖子。老虎磨着牙离去。其父因此得免于害。

第3个回答  2022-02-12
三人成虎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葱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道:“您这样不行,我怕日后议论我的还不止三个人啊!”魏王说:“我心留有数,你去吧!”
(1)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以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2)《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第4个回答  2022-02-11
《水浒传》的"武松打虎"。
武松(绰号:行者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过景阳冈。在冈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跄着向冈上走去。兴不多事,只见一棵树上被刮了树皮,还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客商,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上面还有官府的印章。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于是又继续向前走。
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光滑的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
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
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
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被人们称为“打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