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D平台的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如题所述

丁声源 王晓东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716)

摘要:通过分析海拔高程、土壤适宜性和坡度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四川省泸定县伞岗坪移民安置区为例,在CAD平台支持下,分别提取海拔高程图、坡度图、土壤适宜性评价图,最后叠加至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规划分析得到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可作为政府和业主的移民决策提供支持。

关键词: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规划;叠加分析;CAD平台

移民安置区土地规划的好坏将会影响到移民搬迁后生产生活水平能否达到并超过原有水平,进而间接影响到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规划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为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两方面。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原居民的生产习惯、交通状况及当地的农业政策等,自然因素则主要从安置区的海拔、土壤、坡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等考虑。本研究单纯从自然因素来考察其与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本文以四川省泸定县伞岗坪移民安置区为例,安置区位于泸定县泸桥镇咱里村一、三组,背靠咱里后山,地处大渡河右岸,介于北纬29°48′14″~29°49′08″,东经102°51′26″~102°50′30″之间,所选安置区海拔在1500~1700m 之间,南北长约2150m,东西宽约850m,安置区土地总面积12238.6 亩,土地利用现状以荒草地为主,少部分为旱地。伞岗坪安置区将安置移民数共745人,占泸定水库淹没移民数的30%,是当地较大的一个移民安置区之一,其土地利用规划的好坏将影响到当地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国家大型水电建设的稳定性。本文运用CAD软件尝试分析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规划和基于CAD平台上的高程、坡度、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关系,深入了解各自然因子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意图为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规划寻找较为科学的依据。

1 土地规划模型的建立

1.1 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从自然方面分析影响移民安置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因子主要有如下因素。第一为海拔高程。根据泸定县种植业区划报告,海拔1600 m是农业生产的分界线,种植模式有较大差异。海拔低于1600 m为低山河谷地带,主要种植水稻、蔬菜和水果等,海拔高于1600 m则为中高山地带,主要种植高山洋芋和药材等高山作物。第二为土地坡度。坡度大小一方面影响到土地开发成本,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土地规划的结果。第三为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土壤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制定土地规划的依据。第四为土地利用方式。一般来讲,尊重原有土地方式,不改变原有方式的前提下进行土地规划。第五为地质情况。地质情况的稳定性也会给规划带来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

伞岗坪场地区未见断层及挤压破碎带发育,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山坡整体稳定性较好,无大规模边坡变形、滑坡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安置区内主要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荒草地,有少量旱地,但是仍然含有许多砾石,仍然需要土地整理。地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均比较简单一致,无较大差别,故排除地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作为规划影响因子。

根据伞岗坪移民安置区的具体情况,主要选择了海拔高程、坡度和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三者作为土地规划影响因子。通过对泸定县农业生产的研究,综合分析确定海拔高程、坡度、适宜性评价结果分级权重取值,详见表1、表2、表3。

表1 伞岗坪海拔高程分级权重表

表2 伞岗坪坡度分级权重表

表3 伞岗坪土壤适宜性评价分级权重表

1.2 规划目标

根据移民原有的种植习惯及移民规划目标,拟规划水田、水浇地(菜地)、园地、旱地四种利用类型的土地。本研究采用综合指数法进行分类,每一地块的综合指数按照以下公式进行确定:

综合指数=海拔高程值×坡度值×土壤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综合指数范围只是具有优先规划的权利,即在此范围内优先规划为该土地类型,并非是绝对规划该地类。详见表4。

表4 伞岗坪土地利用规划分级表

1.3 伞岗坪土地规划流程分析

根据以上的规划分析,综合确定伞岗坪土地规划流程。详见图1。

图1 伞岗坪土地规划流程

2 CAD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2.1 数据的获取

通过全站仪对伞岗坪移民安置区进行测量,获取伞岗坪1∶2000 地形地类图。在1∶2000地形地类图的基础上,对移民安置区的海拔高程、土地坡度、土壤适宜性评价进行属性数据的录入和矢量化工作。

2.2 海拔、坡度、土壤评价图的提取

在CAD平台支持下,根据前述的海拔高程、坡度、土壤适宜性评价分级指标,分别提取伞岗坪安置区坡度图、土壤适宜性评价图和海拔高程分级图,如图2~图4所示。

图2 伞岗坪坡度图

图3 伞岗坪土壤评价图

图4 伞岗坪海拔高程图

3 结果与分析

本次研究只针对坡度<25°进行统计分析,对于>25°区域面积根据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予以退耕,不予开垦。在对<25°度区域中,将坡度图、土壤适宜性评价图和海拔高程图予以重叠并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前述分级的原则将适宜规划为水田、菜地、园地和旱地四种类型的地块统计出来。

图5 伞岗坪土地总体规划图

图6 伞岗坪土地规划比例图

从图5、图6可以看出,适宜规划水田的面积为509亩,占42%;这部分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500 m和坡度在15°以下的区域,属于最优等土地,虽然土壤适宜性评价大部分均属于四级土地,那是改造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通过客土改造后,移土培肥工程将可能达到二级土地。因此这部分土地应当优先规划为水田,确保移民搬迁后粮食稳产稳收。适宜规划菜地的面积为333亩,占27%;这部分土地主要分布在1500~1550 m区域,坡度小于15°,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为四级(通过客土改造后将可达到二级),这部分土地作为移民的增产创收区,主要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为移民增收。适宜规划园地的面积为174亩,占14%;这部分土地主要分布在1550~1600 m区域,坡度15°左右,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三级,这部分土地作为移民的经济树木种植区,主要种植柑橘等,为移民创收。适宜规划旱地的面积为206亩,占17%;这部分土地主要分布在1600~1700 m区域,坡度15°~25°,土壤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三级,这部分土地作为移民的粮食主产区,主要种植玉米、红苕等粮食作物,保证移民的粮食安全。

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在CAD平台上通过不同图层进行叠加分析最后得到的土地总体规划图,考虑的自然因素比较全,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可作为政府和业主部门进行规划参考。

4 问题与建议

虽然通过叠加图层进行统计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本文单纯从自然因子与土地规划的关系作深入分析,然而实际上自然因子并不是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唯一条件。尤其是在研究大范围区域内,社会经济因素,如交通条件、发展政策等都会绝对影响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选取限制性因子或者主导因子作为影响因子,然后将各因子层进行提取、叠加分析,可得到更为准确的土地规划数据。

(2)关于影响因子的选择及权重赋值的问题。影响因子不仅在不同情况下对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且同一影响因子在相同条件下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使土地利用类型最终分等定级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本研究参照土地分等定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级赋值,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因子的选择和权重赋值均会发生变化。

(3)关于移民安置区土地规划的特殊性问题。本文是以移民安置区为例,笔者在移民规划时深有体会,规划必须尊重移民的生产习惯,如有部分移民在搬迁之前主要是靠种植柑橘为业,因此规划时也就必须考虑优先考虑园地的规划;如有部分之前是依靠交通条件种植蔬菜作为主业,因此必须在考虑交通便利的条件下规划菜地。总之,建议在作移民安置区土地规划时,不仅仅从安置本身的条件进行分析,还要扩大范围,调查原居民的生产习惯,调查他们掌握的技术及偏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土地规划。移民在搬迁过后方不会因为生产习惯的差距而导致贫困,逐步引导他们进行生产致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