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生活带来些积极变化

如题所述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如何帮助你的?

案例:糟糕的一天

晚上回到家,W觉得,自己这一天过得—“真是倒霉透顶。”

他本想今天早点去上班,结果发现到车旁,发现车子电瓶没电了。等他叫来应急服务,搭完电后已经八点了。W很气恼,心想:“这太浪费我的时间了!我还不如睡懒觉呢!”修车完毕之后,W赶上了交通高峰--今天上午塞车尤其厉害。等他赶到办公室,他不免心烦气躁。

挫折还不止这些,下午过来银行办事。人非常多,他在银行足足排队等候了40分钟,让他大为沮丧。他越发激动:“生活成了一团乱麻!”

第①步/:恰当与不恰当的情绪

在有的情况下,感到忧伤、后悔、烦恼或者失望并无不当。

如果我们不能达到某个目标,感到失望也是很自然的;如果我们失去了一件宝贵的物品,当然会感到忧伤;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感到抱歉是对的;如果别人办事不公平,我们会生气也是自然的。

在不同的场合,我们的情绪应当合理,这才是健康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感到抱歉而非极度自责,感到忧伤而非抑郁,感到生气而非怒不可遏。

CBT的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不安情绪,而是对各种情况作出恰当的反应。

第②步/:认知的ABC模型

当我们的日常生活出现问题,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那些发生了的事情使我们感到难受。

例如,当我们感到焦虑、受挫或忧伤,我们倾向于责怪自己的处境。然而,正如心理学家埃利斯指出的那样,并不是人和事让我们喜悦或悲伤--它们只不过是提供了一种刺激。其实,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

为了阐明这一理论,他提出了“A--B-C”模型:

-A 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发反应的情况。

-B 代表“观念(Beliefs)”: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

-C 代表“结果(Consequences)”: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尽管我们倾向于责怪“A”(前因)造成了“C”(结果),其实是“B”(观念)使我们产生了那样的感受。

第③步/:改变W的想法

特定的思维模式与某些心理问题密切相关。不仅是对焦虑或者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这一类问题都特别有效。

比如,通过帮助一位抑郁者识别和改变他的自动化抑郁式思维,可以找到打破他的抑郁式思维和感受循环的方法。

CBT的出发点在于人们的思维方式、感受和行为这三者密切相关:改变我们看待自己、自己的经历和外部世界的方式,能够改变我们的感受和行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